第99章 戰國七雄爭霸(八)
我不是史神:我的北大歷史筆記 林三少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公元前227年,深秋,風捲起了黃色的沙塵,瀰漫在中原大地。
秦王政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他下令王翦之子王賁率兵南下伐楚。
王賁,年輕而英勇,他披上了戰甲,手持長槍,率領著精銳的秦軍,踏上了征途。
楚國的土地上,烽火連天。王賁的軍隊如同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楚國的城池一個個在他們的鐵蹄下淪陷,無數的楚軍士兵在戰場上倒下,血流成河。
王賁的眼中只有勝利,他揮舞著長槍,帶領著秦軍一次次衝破楚軍的防線。
在攻佔了楚國十餘城後,王賁站在城牆上,眺望著遠方。
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的身上,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和冷酷。
他知道,這只是開始,他將繼續南下,直到徹底征服楚國。
公元前225年,王賁揮師東進,以雷霆萬鈞之勢回軍伐魏。
魏軍早已聽聞王賁之名,知道他領兵如神,戰無不勝,因此心中早已佈滿陰霾。
大梁城牆上,旌旗半垂,士兵們眼中滿是疲憊與絕望。
城下,王賁的軍隊如同鐵壁銅牆,綿延不絕,戰鼓震天,喊殺聲震耳欲聾。
王賁站在城下,目光如炬,他望著高高的城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揮劍高喊:“魏軍將士,降者不殺!”
聲震四野,魏軍將士心中動搖。
然而,大梁城的守將卻是個硬骨頭,他怒吼一聲:“寧死不降!”
隨即,城頭上箭矢如雨,向敵軍射去。
王賁見魏軍堅決抵抗,心中冷笑更深。
他不再多言,立即調遣工兵,開始挖掘河道,引導黃河與鴻溝的水流,朝著大梁城的方向洶湧而去。
隨著河水的逐漸逼近,大梁城的守軍開始慌亂起來。
城牆在波濤洶湧的河水面前顯得如此脆弱,彷彿隨時都會被沖垮。
魏軍將士們看著城外滔滔的河水,心中的絕望更甚。
他們明白,王賁這是要用水攻來破城,而他們,將無處可逃。
終於,在同年的三月,大梁城的城牆在黃河與鴻溝的聯合衝擊下轟然崩塌。
魏軍將士在混亂中展開了最後的抵抗,但無奈大勢已去,魏王假在混亂中被王賁的軍隊捕獲並殺害。
魏國,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家,就這樣在滔滔的河水中走向了滅亡。
滅三晉後,秦欲攻楚,在秦國的朝堂上,青年將領李信昂首挺胸,聲音洪亮:“陛下,楚地雖廣,然其兵力分散,我軍只需二十萬,便可如秋風掃落葉般平定楚地。”
他的目光中充滿了自信與熱血。
然而,老將王翦卻皺起了眉頭,他緩緩地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楚人勇猛善戰,且地勢險要,非六十萬大軍不可攻下。”
他的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未來。
嬴政微微點頭,最終決定先派李信出征。
二十萬秦軍如猛虎下山,浩浩蕩蕩地向著楚地進發。
然而,楚軍並非想象中的那般不堪一擊,他們憑藉著險要的地形和堅韌的鬥志,給予了秦軍沉重的打擊。
在連續的征戰中,秦軍損失慘重,李信的自信也在楚軍的頑強抵抗下消磨殆盡。
他站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眼前的景象讓他無法置信——那些曾經所向披靡的秦軍,如今卻在這陌生的土地上節節敗退。
遠方的楚軍旗幟獵獵作響,彷彿是戰場上的死神,嘲笑著秦軍的無力。
李信緊握著手中的劍柄,眼中閃過一絲絕望。
他知道,自已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低估了楚軍的實力,也高估了自已的能力。
而現在,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公元前224年,在深沉的夜色中,王翦的六十萬大軍如同一條巨龍,蜿蜒在楚國的邊境。
然而,這位久經沙場的名將卻選擇了按兵不動,堅壁清野,彷彿在等待著什麼。
楚國的將士們則焦急萬分,他們渴望與秦軍決一死戰,但卻被王翦的沉穩戰術牽制住了。
日復一日,楚國的將士們開始失去耐心,他們計程車氣在一點點消磨。
而王翦卻像是一個耐心的獵人,他在等待最佳的時機。
終於,在一個清晨,楚軍再也忍受不住這種被動的局面,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然而,王翦卻早有準備,他命令大軍迅速撤退,讓楚軍陷入了混亂之中。
夜色再次降臨,楚軍的營帳內燈火通明,將士們圍坐一團,士氣低落。
他們原本期望著一場痛快淋漓的戰鬥,來宣洩內心的焦慮和憤怒,但王翦的大軍卻像幽靈一般,時而出現,時而消失,讓人捉摸不透。
就在楚軍將士們即將崩潰的邊緣,王翦終於展現了他的真正意圖。
他命令大軍在夜色中悄然撤退,彷彿一條巨龍悄然消失在夜色之中。
楚軍將士們見狀,立即振奮起來,以為終於有了與秦軍決戰的機會。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正是王翦的詭計。
當楚軍傾巢而出,追擊秦軍時,王翦卻突然揮師反擊,如同一道驚雷劃破夜空。
秦軍的鐵騎如同潮水般湧向楚軍,他們的刀劍閃爍著寒光,楚軍將士們措手不及,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這混亂之中,一位楚將挺身而出,他便是項燕。
他身披鎧甲,手持長劍,率領著身邊的親兵奮勇抵抗。
然而,秦軍人數眾多,他們如同潮水般湧來,讓項燕感到力不從心。
夜色中,項燕的鎧甲在月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他的長劍舞動如風,每一次揮擊都伴隨著雷霆萬鈞之勢。
然而,秦軍如同無盡的洪流,一波又一波地湧來,讓項燕感到力不從心。
突然,王翦的身影在混亂中顯現,他手持長槍,猶如戰神下凡。
他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彷彿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他一聲令下,秦軍如同潮水般湧向項燕,將他團團圍住。
項燕奮力抵抗,但秦軍人數眾多,他漸漸感到力不從心。
他的長劍在空中劃出一道道銀色的軌跡,但每一次揮擊都被秦軍的兵器所阻擋。
公元前223年,如猛獸般不可阻擋的秦軍終於攻破了楚國的都城。
一時間,火光沖天,戰鼓震天響,吶喊聲此起彼伏。
楚王負芻在亂軍之中被俘,他低垂著頭,眼中閃爍著不甘與無奈。
楚國,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國家,就這樣在秦軍的鐵蹄下宣告滅亡。
秦軍並未停歇,他們迅速渡過長江,向楚國的江南地區發起進攻。
江南水鄉,煙雨濛濛,但戰爭的硝煙卻將這片寧靜的土地籠罩。
秦軍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而楚國的抵抗力量在秦軍的猛攻下節節敗退。
秦軍順利平定楚國江南各地。
公元前222年,在遼東的廣袤原野上,秦軍鐵騎如同黑色的風暴般席捲而來。
王賁騎在雄壯的戰馬上,眼神冷冽如刀。
他的目光穿透了飛揚的塵土,緊緊鎖定著遠方的燕國都城。
燕王喜站在城牆上,望著那如狼似虎的秦軍,心中湧上一股無力的絕望。
他知道,抵抗已是徒勞,命運的天平已經徹底倒向了秦國。
隨著秦軍的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如同烏雲壓頂般向燕都城呼嘯而來。
箭矢帶著凌厲的破風聲,撕裂空氣,狠狠地釘在城牆上,一時間,燕都城彷彿被暴雨般的箭矢所覆蓋。
燕王喜緊閉雙眼,他知道,這一刻,燕國的命運已然註定。
同一時間,趙國的代郡也陷入了激戰。
趙王嘉親征,他身披戰甲,手持長矛,試圖鼓舞士氣。
然而秦軍如潮水般湧來,趙軍節節敗退。
最終,趙王嘉被秦軍生擒,趙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1年,王賁率領的秦軍如猛虎下山,自燕國南下直撲齊國。
此時的齊國,沉浸在過去的榮光之中,長期以來的“事秦謹”政策讓他們忘記了戰爭的殘酷。
齊國的大地上,沒有烽火狼煙,沒有旌旗招展,甚至連城牆上的守衛都顯得懶洋洋的。
當秦軍的鐵蹄踏破齊國的邊境,當塵土飛揚中,秦軍的戰旗映入眼簾,齊國人民才如夢初醒。
他們望著那如山如海的秦軍,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恐懼。
齊國的將領們,曾以勇武著稱於世,此刻卻無計可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秦軍如潮水般湧來。
當秦軍的鐵蹄踏入齊國的都城,塵土飛揚,戰旗飄揚。
齊國的人民望著那如山如海的秦軍,心中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恐懼。
他們曾經安逸的生活,此刻卻變得岌岌可危。
齊國的將領們,雖然心有不甘,但面對秦軍的強大,他們只能選擇投降。
至此,秦歷經十年苦心經營,終於兼併六國,一舉結束了春秋、戰國長達 500 餘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成功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事件,猶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國歷史的長河。
從此,人民擺脫了長久的戰亂,迎來了一個較為安定的生活及生產環境。
這來之不易的安寧,為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我國長期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