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分娩期併發症婦女的護理
第一節 子宮破裂
[名詞解釋]子宮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過程中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發生破裂,是產科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可直接威脅母兒生命。多發生於經產婦,尤其是多產婦。
[單選、多選]根據發生的時間子宮破裂可分為妊娠期破裂和分娩期破裂;根據部位不同可分為子宮體部破裂和子宮下段破裂;根據發生原因可分為自發性破裂和損傷性破裂;根據破裂程度不同可分為完全性破裂和不完全性破裂。
[多選]先兆子宮破裂的4個主要臨床表現為:病理縮復環、子宮壓痛、胎心率改變和血尿。
第二節 臍帶異常
[單選]短於30cm為臍帶過短,長於80cm稱臍帶過長。
[簡答]臍帶異常的臨床表現:
(1)臍帶過短在妊娠期並無明顯表現,進入產程後,臍帶被牽拉過緊可出現胎心率異常,致胎盤早剝或產程延長,尤以第二產程延長多見。
(2)臍帶纏繞可出現先露下降受阻,胎兒窘迫,胎心監護頻繁出現變異減速。
(3)臍帶打結可在妊娠過程中出現胎兒生長受限,重者胎死宮內;臍帶扭轉不常見,重者也可致胎死宮內。
(4)臍帶先露和臍帶脫垂時若臍帶受壓不嚴重,臨床上無明顯異常;臍帶受壓嚴重者可出現胎心異常,如胎兒血迴圈受阻時間超過7~8分鐘,可致胎死宮內。陰道檢查或肛門檢查可觸及有搏動的條索狀物。
[病例分析]臍帶異常患者的護理:
(1)積極預防:定期產前檢查,預防臍帶異常的發生;臨產後先露未入盆者,不做或少做肛查及陰道檢查。人工破膜在宮縮間歇期進行,羊水偏多者採用高位破膜,胎膜已破者減少走動。
(2)配合治療:產程中加強監護,當胎心監護出現異常,且經吸氧、左側臥位不能緩解時,應及時終止妊娠;臍帶脫垂一旦確診,應立即抬高臀部,將胎先露部上推;遵醫囑用抑制宮縮的藥物,以緩解臍帶受壓;並嚴密監測胎心。若胎兒存活,宮口未開全,應儘快做好剖宮產術前準備;若宮口已開全,可產鉗助產;若胎心和臍帶搏動均消失,則應經陰道分娩。
(3)心理支援:向孕產婦及家屬解釋病情及合理的處理方法,消除恐懼,取得孕婦的理解和配合,並正確對待妊娠結局。
第三節 胎膜早破
[名詞解釋]胎膜早破:是指在臨產前胎膜破裂,是常見的分娩期併發症之一。
第四節 羊水栓塞
[名詞解釋]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母體血迴圈後引起肺栓塞、休克和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腎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的綜合徵。
[簡答]羊水栓塞典型的臨床表現: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期:產程中尤其是剛剛破膜後,產婦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寒戰、噁心、嘔吐、嗆咳、氣急等症狀,繼而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心率加快、抽搐、昏迷、血壓下降等迴圈衰竭和休克狀態。
(2)DIC引起的出血期:度過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期,則可進人凝血功能障礙階段,表現為大量陰道流血、血液不凝、切口及穿刺點大量滲血、全身面板黏膜出血,甚至出現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出現嘔血、便血、血尿等。
(3)急性腎衰期:周圍迴圈衰竭致腎臟血流量減少,出現腎臟微血管栓塞,腎臟缺血、缺氧引起腎組織損害,表現為尿少、無尿及尿毒症。腎實質受損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第五節 胎兒窘迫
[名詞解釋]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因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綜合症狀。
[多選]胎兒窘迫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胎心率異常、胎動異常、羊水胎糞汙染、胎動減少或消失。
第六節 產後出血
[名詞解釋]產後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24h內失血量超過500mI,是分娩期的嚴重併發症,是我國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
[多選]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
[單選]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後出血的最常見原因。
[單選]產後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量過多。
[簡答]產後出血的處理原則:
針對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及預防感染。子宮收縮乏力者加強宮縮是最有效的方法;對軟產道損傷者及時準確地修補、縫合裂傷可有效止血;對胎盤因素或凝血功能障礙者應迅速採取相應措施,控制出血。
[簡答]產後出血患者的護理:
(1)預防產後出血。
(2)針對原因止血、擴容和抗感染。
(3)心理支援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