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
第一節 家庭健康
[單選]家庭:是指以婚姻、血緣關係為主要紐帶的具有經濟供養、情感交流等穩定關係的由一個或多個人組成的小群體。
[多選、簡答]現代家庭的特性:
(1)家庭是一個單位或系統。
(2)家庭不一定存在血緣關係和延續下一代,亦不一定同住。
(3)家庭對於未來具有義務與責任,且有所承諾與執著。
(4)家庭對家庭成員提供保護、養育及社會化照顧。
[簡答]健康家庭應具備的條件:
(1)良好的交流氛圍。
(2)能促進家庭成員的發展。
(3)能積極面對矛盾及解決問題。
(4)有健康的居住環境及生活方式。
(5)與社群保持聯絡。
[單選]我國常見的家庭型別:核心家庭、主幹家庭、聯合家庭。
[單選]我國主要的家庭型別是核心家庭。
[多選、簡答]家庭內部結構的4個要素:家庭角色、家庭權力、家庭溝通與家庭價值觀。
[簡答]家庭功能:生殖功能、經濟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化功能及健康照顧功能。
[簡答]新婚期家庭的發展任務:
(1)夫妻之間認同關係的建立。
(2)家庭親戚網路關係的建立。
(3)性生活協調及計劃生育。
(4)家庭計劃,確立經濟基礎。
[簡答、論述]生育期家庭的護理要點:
(1)母乳餵養。
(2)孕產期護理指導。
(3)哺乳期性指導。
(4)新生兒預防接種。
(5)嬰兒營養與發育。
[簡答、論述]退休期家庭的發展任務:
(1)適應退休,退休后角色與生活各方面的除錯。
(2)配偶及個人功能的維護,健康狀況衰退的除錯。
(3)應對疾病和死亡的打擊。
(4)經濟及生活的依賴性高。
[簡答、論述]退休期家庭的護理要點:
(1)慢性病防治。
(2)照顧與緩解孤獨心理。
(3)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
(4)喪偶期照顧。
(5)臨終關懷。
第二節 家庭護理程式
[單選]家庭護理:指社群護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員有目的地進行互動,幫助家庭充分發揮家庭的健康潛能,預防、應對、解決家庭發展階段的各種健康問題,以促進和維護家庭及其家庭成員達到最佳健康水平而進行的護理實踐活動。家庭護理以家庭為中心,主要服務物件包括家庭整體和家庭中的每個成員。
[多選]家庭護理常用評估工具:家系圖、家庭功能評估表、社會支援度圖、家庭親密度、家庭圈。
[多選、簡答]家系圖繪製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代際關係中,長輩在上,晚輩在下;同輩中,長者在左、幼者在右;夫妻中,男在左,女在右。
[單選]家庭護理評價貫穿於家庭護理活動的全過程,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
第三節 常用家庭護理方法
[簡答]家庭訪視的目的:
(1)瞭解家庭以及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
(2)確認並消除家庭健康的危險因素。
(3)尋求與制訂家庭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
(4)提供家庭護理服務。
(5)促進家庭保健意識。
(6)提供判斷社群健康問題的線索。
(7)促進有效利用支援系統。
(8)與服務物件建立並保持良好關係。
[單選]家庭訪視的型別:
(1)評估性家庭訪視。
(2)預防保健性家庭訪視。
(3)連續照顧性家庭訪視。
(4)急診性家庭訪視。
[病例分析]家庭訪視前的準備:
(1)選擇訪視物件。
(2)明確訪視目的。
(3)準備訪視用品。
(4)聯絡被訪家庭。
(5)安排訪視路線。
[病例分析]家庭訪視中的工作內容:
(1)建立信任關係。
(2)實施護理干預。
(3)簡要記錄訪視情況。
(4)結束訪視。
[病例分析]訪視後的工作內容:
(1)消毒及補充物品。
(2)整理和完善家庭訪視記錄。
(3)結束及修改護理計劃。
(4)協調合作。
[論述]居家護理的目的:
(1)患者方面:①縮短住院時間;②提供個體化、人性化、連續性的治療與護理服務;③有利於方便生活,增強自我照顧的意識與能力;④控制併發症,降低疾病複發率及再住院率;⑤減少醫院交叉感染的機會。
(2)家庭方面:①增強家庭照顧患者的意識;②提供患者護理相關知識與技能;③減少家庭經濟負擔。
(3)專業方面:①增加醫院病床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②擴充套件護理專業的工作領域,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
[單選]目前我國主要的居家護理服務形式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