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群護理

第一節 社群護理概述

[單選]社群護理:是將護理學與公共衛生學理論相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群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學科。

[簡答]社群護理的特點:

(1)以促進和維護健康為中心。

(2)服務物件的廣泛性。

(3)服務內容的綜合性。

(4)服務時同的長期性。

(5)具有高度自主性。

(6)需要多學科密切協作。

【多選.簡答]社群護理工作內容:

(1)社群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與管。

(2)社群重點人群的保健及護理。

(3)社群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與管理。

(4)社群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5)社群康復護理。

(6)社群急重症患者的急數與轉診服務。

(7)家庭護理。

(8)社群臨終關懷。

(9)社群生活環境與職業環境監管。

[單選]社群護士的角色:照顧者、教育者、諮詢者、組織與管理者、協調者和研究者。

[論述]社群護理常用模式:

①“與社群為夥伴”模式

②“公共衛生護理”概念框架模式

③“以社群為焦點的護理程式”模式

第二節 社群護理中流行病學的應用

[單選]流行病學: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狀態在人群中的分佈及其影響因素,以及制訂和,評價預防、控制和消滅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與措施的科學。

[單選]描述疾病流行強度的常用術語:

(1)散發:是指某病在某地區人群中發病率呈歷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間在發病時間和,地點方面無明顯聯絡,散在發生。適用於描述範圍較大地區人群的疾病流行強度。

(2)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區的發病率顯著超過該病歷年發病率水平。流行的判定應,根據不同病種、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情況。

(3)暴發:是指在某個區域性地區或集體單位中,短時間內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患者出現,這些患者多有共同的傳染源或傳播途徑。

[單選,簡答]疾病的三級預防:

(1)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頂防,主要是在疾病尚未發生時針對致病因素(或危險因素)採取措施,也是預防疾病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類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膀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級預防的基本原則。一級頂防的內容包括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兩個方面

(2)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或”三早”預防,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為了防止或減緩疾病發展而採取的指施。

(3)三級預防,又稱臨床預防,是指對患者採取及時的治療,防止疾病惡化、防止傷殘並促進功能恢復,高生存質量。三級預防主要是對症治療和實施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包括功能康復、心理康復、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等。

[單選]發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間內,一定人群中出現某病新病例的頻率。

發病率=(一定期間內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數÷同時期暴露人口數)×k

k=100%,1000‰或10000/萬。

[單選]罹患率:是描述在某一侷限範圍內,某疾病短時間內的發病頻率。

罹患率=(觀察期間某病新病例數÷同時期暴露人口數)×k

k=100%,11000%或10 000/萬

[單選]患病率:也稱現患率,指某特定時間內總人口中某病新舊病例所佔比例。患病率通常用來表示病程較長的慢性病的發生或流行情況。

患病率=(某一時間內一定人群中患某病新舊病例數÷同時期觀察人口數)×k

k=100%,1000%或10000/萬。

第三節 社群護理相關政策法規與倫理規範

[簡答]社群護理的倫理規範:

(1)尊重服務物件,禮貌待人。

(2)公平對待服務物件,無偏見。

(3)不傷害服務物件及他人。

(4)所有行為對服務物件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