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渾噩噩又過了一週,這幾日周震將那望氣訣練得十分熟練,自身肉色氣息業已變作黃氣,修行可謂是一日千里。

與此相反的是,不論那劉大山如何刻苦地學,他始終毫無進展,瞎子走路般暈頭亂撞;本就坐不住的他,在假努力學了兩天後,便徹底放飛自我,繼續跟女網友膩歪去了。

好容易等到週末,周震連忙申請了外出名額,意圖到書店找篆文翻譯。

這幾日他惡補了許多古代道教文化知識,但對於篆文來說,該看不懂的始終還是看不懂,因此試圖到書店裡碰碰運氣。

週六起了個大早,一眾人等坐上大巴,晃悠悠地往縣城裡開去。

青陽縣位於皖南北部地區,佛教聖地九華山正在其轄區。那九華山正是佛門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其間佛寺數不勝數。周震在這裡當兵的幾年,經常看見有藏民一路從西藏虔誠地磕頭朝拜而來。

隨意找了家早餐店吃了幾口包子,周震便到路邊招手打了個車,直接奔向書店。

大早晨的也沒什麼人看書,現在能靜下心來看紙質書的也比較少了。在書店裡眼神四處搜尋,心裡不禁一沉——偌大個書店,一本關於篆書的書籍都沒有。

百無聊賴的出了書店,便走在街上閒逛,邊走邊思量如何翻譯。

此時青陽縣的大街上有很多外地遊客跟著旅遊團,大街上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中大多數是跟隨旅遊團而來的外地遊客,佛教旅遊在這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青陽縣全靠這個旅遊經濟賺錢。

正走在這條繁忙的街道上,周震被前方一處廣場所吸引。那廣場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應當正在舉辦一場盛大的活動。

周震好奇地湊近,探頭探腦地擠了進去。只見兩棵巍峨的大樹之間,懸掛著一條醒目的橫幅,上面寫著“青陽縣文藝聯合會書法展”,原來此處正在舉行一場書法展覽活動。

廣場中間一群身著漢服的書法家,正全神貫注地伏案書寫。周震四處觀察一會兒,倍感無聊,轉身便欲出去。

恰在此時,一個老頭拿著寫好的作品拎起來吹乾墨跡,周震眼尖,那紙上所書,正是篆書!

“就他了!”周震心中狂喜,拿著自已抄寫的金版篆書就走上前去,想向那老頭請教。

“這位老師,您作品寫完了嗎?”周震打了個招呼。

那老頭剛寫好作品,左顧右盼,甚是得意,隨口問道:“小夥子,有什麼事啊?”

“老師,您看看這個,”周震忙不迭地將自已的紙張遞了上去。

老頭開啟一看,那上面字型歪歪扭扭,多有塗改,分明是個初學者的字跡,看得他眉頭緊皺。

此時他以為周震讓他點評教導一番書法,便出口說道:“小夥子,你的字啊,還得多加練習,塗塗改改,不成樣子。”

老頭直白的話讓周震老臉一紅,這老頭說話雖無半點貶損之意,卻也不知道委婉著點表達。“篆書講究的是線條的流暢與結構的穩定,你這裡,筆劃過於生硬,轉折處也顯得不夠圓潤······”

“老師老師,您誤會我意思了,”眼見得老頭自顧自的品評起來,周震忙出言打斷。

“我是想讓您照著這個篆書幫我書寫一份楷書,我放家裡裱裝起來欣賞的。”

“哦哦哦,對不住了小夥子,”這下輪到這個老頭臉紅了。

眼見得周震提出了他的請求,老頭四處環視了一下其他人,此時很多人都還在伏案書寫尚未完成,料想時間足夠,老頭便提起筆來,將周震給他的紙平鋪在書案上,逐字對照,開始抄寫起來。

書寫之間,筆走龍蛇,周震立在一旁觀看,這老頭一看就是經常研究篆書的,字都熟悉,因此寫得非常流暢。

這金版撰文字數不多,不過一刻鐘,老頭便寫好了。

“小夥子,你看這樣寫是否可以?”老頭拿起紙張,將多餘的墨水吸乾笑著問道。

“原以為您篆書已寫的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您的楷書一樣功力深厚,”周震不失時機地拍了一句馬屁。

二人又是東拉西扯地閒聊一會兒,眼見其他人都已書寫完畢,周震隨手扔下兩百塊錢作為潤筆費,便要離開,老頭一陣推辭,要塞回去,周震急忙推開擁堵的人群,到了人群外圍。

將紙張仔細對摺後,周震將其放在上衣內側口袋中。

此時他欣喜非常,一來是原先以為一天才能完成的翻譯,沒想到在此一刻鐘便輕鬆完成,省去不少時間;二來則是他方才看見了金版篆書翻譯後的書名——《太上元炁金丹玉經》!

周鎮心裡知曉,這一定又是一篇修行法門,刻於金版,足見其意義非常。

強按捺住心中的激動,隨意找了一家茶館,周震迫不及待地坐了下來,開始研讀這篇經文。

與先前那本太上望氣要訣不同,這篇《太上元炁金丹玉經》不僅晦澀難懂,而且涉及到很多人體經脈之說,闡述的皆是內丹修行法門。

其中上半部分大概的意思是:道人將先天之炁進行凝練,歸藏於氣海,左邊所居為陽性靈氣,右邊所居為陰性靈氣,若有做法需要,便自氣海匯出,發散於十二經脈以供驅使。

隨著修行時間推移,緩慢將陰陽兩種完全衝突的靈氣自體內督脈發散出,融合並凝為金丹,讓冰與火、陰與陽合而為一,追本溯源,悟道超脫,從而徹底明悟陰陽。

書中描述,精、氣、神是人活一世的依賴。此法門認為,內丹法門不能僅侷限於天地靈氣的修行吐納,內丹也並非僅僅由靈氣凝結而成,必有精、神在其內,形成三駕拉轅之勢,三駕馬車,同進同退,無前無後。

在內丹之中混以精、神,那煉成內丹之後,其中就會帶有道士的元神靈識,仿如元神所衍的嬰孩一般,換句話說,內丹之道便是元嬰之道!

而元嬰為元神衍生,受本體元神指使的同時,並不受本體束縛,可脫離本體而永生不滅,這便是元神出竅之法。若本體死亡,元嬰也就是新的本體,毫無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