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鴨軍”滅蝗(特鳴謝書友 棠棠er 的2張月票!)
大周帝國:開局誅殺趙匡胤 天涯濁酒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柴宗訓聞迅後,想起了曾驚為天人的朱夫人,嘆道:
“朕也有想而不得的女人。
不過,要當明君、聖君,也必得控制自己的慾望。”
開熙五十九年六月中旬,欽差大臣、工部尚書馮拯率屬官在淮南經半個月收購後,已自民間百姓家購得三十萬只鴨。
於是,馮拯按皇帝柴宗訓所授辦法,以馬車運載這三十萬只鴨,趕赴淮南正鬧蝗災的地區,放出了鴨群。
這些鴨在路途中並無半點進食,這一在田野中放出,立即爭先恐後的搶食正肆虐農田的蝗蟲,進食極快。
僅半天時間,動作即快、食量又大的三十萬只“鴨軍”便將當地無數蝗蟲吃得乾乾淨淨,平均一隻鴨吃了上百隻蝗蟲以上。
馮拯等官員及當地百姓大喜過望,見“以鴨滅蝗”之策有奇效,連忙以馬車裝載“鴨軍”趕赴其它蝗害區。
至七月底的近二個月時間,馮拯率三十萬“鴨軍”轉戰了數十個蝗災區,每到一地,便可快速殲滅當地蝗害。
至八月初,此次受災面積和人口極廣的蝗災,被徹底消除。
百姓們雖然農田作物損失慘重,失了今年的夏收與秋收,然而見到皇帝柴宗訓獨創的“鴨軍滅蝗”大計可滅蝗災,心中大定,再不像以前那樣對蝗害束手無策。
為感謝這三十萬立下大功的“鴨軍”,受災的各地百姓紛紛在當地集資修建“鴨將軍廟”,香火不斷,祈禱來年風調雨順。
朝廷以三十萬“鴨軍”滅蝗的訊息傳至全國各地後,大周百姓鹹稱皇帝柴宗訓為“聖天子”。
開熙五十九年十一月七日,“威遠公”呼延瓚病危的奏摺上稟柴宗訓。
柴宗訓當即決定第二日前往看望他。
呼延瓚生於後晉天福五年(九四o年),到今年開熙五十九年(一o一八年),已七十八歲。
十一月八日未時,柴宗訓起駕前往汴京城北的“威遠公”府時,呼延瓚的四個兒子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率全府人眾已恭迎多時。
呼延瓚的4個兒子皆中武進士,入龍驤軍時間最短的呼延必顯也已有十六年,長子呼延必興為第五兵團大都督之外,其餘三子都已在各兵團任職軍長,戰功赫赫。
見禮後,柴宗訓道:
“快帶朕前去看望呼延愛卿。”
在四子引路下,不一刻已至後院主殿,呼延瓚正昏睡在廂房大床上。
四子一陣呼喊後,呼延瓚醒了過來。認清是皇帝柴宗訓後,呼延瓚掙扎著想要爬起來行大禮參見。
柴宗訓嘆道:“呼延愛卿免禮。
時光如梭,想當年朕在校場觀看呼延愛卿考武狀元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可是竟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哎……”
呼延瓚道:
“臣多謝陛下知遇之恩!將臣從一個毫無門第背景的新科武狀元,委以龍驤軍大任,給臣為國建功立業的機會,對臣恩寵有加!
臣全家族皆感陛下大德!”
二人追憶了一陣開熙初年時,掃平國內各割據勢力的各場戰役,不時撫掌大笑起來。
呼延瓚道:
“臣得陛下賜與高位,又列名“時光殿”名臣,榮寵已極,此生無憾矣!唯願臣死後,四個犬子能繼續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柴宗訓的治軍準則之一,無論多大功績的名將,家族同時任兵團大都督之人不得超過一人。
因此,在呼延瓚七十歲致仕時,柴宗訓擢其長子呼延必興為龍驤軍兵團大都督。
柴宗訓道:
“呼延愛卿教子有方,家風優良,四子皆成器。
未來只須傳承家學,盡忠報國,以朕所定的選材制度,必能代代有名將出世,公侯萬代。”
呼延瓚一聽,大是放心下來。
二人聊了個多時辰,見呼延瓚精力不濟,柴宗訓囑他安養身體後,這才起駕回宮。
八天後的十一月十六日,呼延瓚逝於汴京“威遠公”府,壽七十八歲。
柴宗訓接報後嘆息良久,呼延瓚可說是自己在位前三十年最倚重的軍中將領,統一天下的第一戰“攻取南平和武清軍”、滅南唐、平定難軍、滅遼、滅星星教聯軍等帝國重大戰爭中,呼延瓚都是中流砥柱,立功極大。
且呼延瓚一生恭謹,從無一句飛揚跋扈之語。
柴宗訓當即下旨,加呼延瓚太尉銜,以國王之禮下葬。
其長子呼延必興繼國公爵位。
與朝堂眾臣商議後,諡呼延瓚“武忠”,世人稱“呼延武忠公”。
開熙六十年三月,已退首鋪位為太師的寇準,向皇帝柴宗訓上稟,帝陵上的帝室雕像已完工。
自開熙五十年,柴宗訓交待寇準主持此項工程,至完工歷時十年。
寇準因心中憋著一股受辱於丁謂的氣,誓要將此項工程修建的比丁謂主持修建的“時光殿”還要好,因此對每一個細節皆精益求精。
帝陵上的皇帝柴宗訓與后妃嬪姬的雕像及太宗“慶陵”上的太宗與大、小符太后雕像,皆取材自大山中出產的質地極堅硬的花崗岩,經萬名大周頂級工匠大師十年來的精雕細琢,具具有極高的觀賞和藝術價值。
在屬官的建議下,寇準還在帝陵遍植奇花異樹,假山水池,亭臺樓閣,美侖美奐。
整個工程下來,計用去了一千二百餘萬銀兩。
柴宗訓心中欣喜,當即決定明後日天氣晴朗時,前往觀看帝陵。
開熙六十年三月十六日午後,見風和日麗,柴宗訓乃攜帝室全體成員,起駕前往汴京城北三十里、位於商朝王宮舊址老丘的帝陵。
車駕行了近一個時辰,靠近帝陵幾里時,柴宗訓已見到奇花異樹、亭臺樓閣,風景十分秀美。
而自己與五千餘名后妃嬪姬的雕像,錯落有致的遍佈在風景中,頗有韻味。
這些雕像按柴宗訓後宮妃嬪的品級分佈,越靠近帝陵核心的,品級越高。
在帝陵正中,皇帝柴宗訓和符蓁蓁、第五朝露二位皇后的巨石雕像赫然矗立,栩栩如生。
其中柴宗訓的雕像高七丈,二位皇后的雕像高六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