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公子,隨我這邊來!”曹東陽帶著聞聲走出後廳。
“我先帶你去廂房放下行李。”
“那就麻煩曹先生帶路了。”
“還未請教聞公子年方几何?”曹東陽與聞聲並肩而行。
“在下正值弱冠之年。”
“曹先生呢?”
“我倒是比你痴長了幾歲,今年二十有四了。”
“那曹先生與我也算是同輩之人了。”
“聞公子說的不錯。”
“既然如此,不如你我二人同輩相稱如何,老是曹先生、聞公子的,倒是顯得有些生分了。”
“哈哈,聞公子還是位性情中人,那我也不好矯情了,就稱呼一聲聞兄了。”
“哈哈,曹兄!”
二人走了一會,曹東陽便領著聞聲到了後廳一側的廂房。
“聞兄,就在這裡了。”曹東陽推開房門。
聞聲走進屋中,屋中擺設很是簡潔,聞聲一眼便看見牆上掛著的一幅字。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好字啊!不知這是誰的墨寶?”聞聲對曹東陽問道。
“這是家師所寫。”
“王先生的墨寶啊!我看這字跡很是熟悉,好像與書院大門的匾額十分相似啊!”
“聞兄好眼力,沒錯,書院門口的匾額確實也是家師所寫的。”
“果然都是王先生所寫,不過,我看門口的匾額似乎有所不同啊!”
“有所不同,聞兄是指哪方面?”
“門口的‘安定書院’四字,更具神韻!”
“聞兄果然非常人也,竟然看出字中神韻,就是不知聞兄是否看出這神韻是什麼?”
“以在下眼光看來,不似真氣,但是那種與天地契合神韻,又不是凡物,在下也不知怎麼形容了。”
“哈哈,聞兄是修行之人嗎,哦,就是所謂的武學修煉。”
“在下確實是。”
“那冒昧的問下,不知聞兄現在是何境界?”
“在下目前是登堂境。”
“聞兄如此年輕便已經是登堂境的高手了嗎,如此天縱之資,在下實在佩服。”曹東陽有些吃驚。
“呵呵,曹兄過獎了,在下如今是卡在了登堂境,再往上就是毫無頭緒了,實在是談不上天縱之資啊。”聞聲苦笑道。
“聞兄就不要自謙了,若是沒有踏入通神境的門檻,又如何看得出門匾的神韻呢!”
“曹兄,你的意思是?”
“我就不賣關子了,聞兄知道浩然正氣嗎?”
“浩然正氣嗎,我記得孟子曾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又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不錯,其實儒家也是有所謂的修行的。”
“什麼!”聞聲今天第二次如此驚愕了。
“哈哈,聞兄不必如此驚訝,道家的修行,說白不過就是氣的修行,而我們儒家也有氣,自然也就有修行,我們修的便是這浩然正氣!”
“這!曹兄這話猶如驚雷,在下一時都有些懵了。我讀了這麼多年的聖賢書,實在是不知讀書是如何修行,這浩然正氣又是如何修行?”
“哈哈,聞兄莫急,咱們這樣傻站著也不好,不如你先放下行李,我也好帶你在書院逛逛,順便再給你介紹下儒學的修煉體系。”
“哦哦,倒是我有些失態。”聞聲便解下行囊,將衣物、書籍等等整理了下。
“曹兄,請吧!”
“好,聞兄隨我來。”
二人走出屋門。
“曹兄,剛才你說的儒家的修行體系,還請給在下介紹下了。”
“哈哈,聞兄還真是求知若渴呢!好吧,我就來給聞兄好好講一下。聞兄想必很少見到儒家修士吧。”
“確實,實不相瞞,在下只見一位儒家修士,就是前些日子遇到的宋景宋老先生。”
“其實啊,宋老先生也不能算是純粹的儒家修士,宋老先生年輕時也是出名的大修士,修的《天心正法》便是有名的道家五雷正法,其實這世間大部分的人修的也都是道家之法,不然也不會這麼多人想求道成仙了。直到宋老先生到了知命之年,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儒家的修行,所以說宋老先生算是一位儒道雙修的大修士。”
“原來如此,那這樣的話,在下恐怕是一位儒家修士也沒有見過了。”
“哈哈,這也不奇怪,一方面,我們儒家本就不崇尚武力,君子動口不動手嘛,所以能動口就不動手;另一方面,也就是我要說的儒家的修煉體系,我們儒家修士,一旦修行有成便是通神之境!”
“通神!?”
“沒錯,我們儒家的第一步就是通神,當然,是相當於通神境,我們一般稱之為正氣境。這也就是儒家修士很少的原因,因為很多人還未修成,便已經老死了。”
“原來是這樣,沒想到儒家修行竟如此艱難,那除了正氣境,儒家還有其他境界嗎?”
“有的,儒家修行一共分三個境界:正氣境、自然境、天地境。正氣境,就是我剛才說的,相當於通神境,當你領悟到浩然正氣之後,以身養之,貫通天地,便是達到了正氣境;第二的自然境,和無境相當,卻也不同,自然境更講究與人、自然和諧相調,感悟天命,至此便入自然;至於天地境,也稱作聖人境,跟無境之中的無微之境相似,感悟天地,感念萬物,人心便是天地之心,修成天地心,便可成就聖人之位。”
“儒修一道竟然如此高深,今天算是大開眼界了!”聞聲不禁感慨。
“所以門口匾額,便是家師當年進入正氣境時寫下的,上面的神韻便是家師當時突破殘留的浩然正氣。”
“原來如此!那不知儒家是如何修煉呢,難道就是讀聖賢書嗎?”
“聞兄還是沒有明白我剛才的話,儒家的修行也是修氣,如何修氣呢,儒家的浩然正氣不似道家那般,人體之中本就有之,浩然之氣在天地之間,要想修浩然正氣,唯一的途徑便是修心!”
“修心?就是王先生的說的格心?”
“對,也不完全對,格心是一種方法,格物也是同樣可以的。老師也說了,格心格物不過是學說不同,並沒有高低之分。”
“格物,格的是外物之理,透過窮盡世間萬物之理,使得本心通明,其本質也是修心。所以無論是格物還是格心都可修浩然正氣!”
“在下受教了!”聞聲心裡不禁回想剛才曹東陽的話,一時陷入的沉思。
“聞兄,你看!”曹東陽忽然開口,打斷了聞聲的思緒。
聞聲順著曹東陽手指方向看去,只見幾間屋子迴廊相連,四角飛翹,形似蝴蝶。
“這是?”
“這是蝴蝶廳,也是藏書閣。”曹東陽接著說道,“閣中有不少孤本藏書,聞兄有空可以來這裡看看,裡面也有王聖人的語錄和書信,都是家師他們在王聖人哪裡學習記錄下來的,聞兄要是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也有王聖人的語錄嗎,那在下是一定要去看下的,不知書名為何?”
“《傳心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