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節

晨新

時空逢造,白露恰新;

風水齊至,仙鶴乘雲。

陰陽似洗,明暗交替;

花飛欲渡,別夢驚春;

人間似旅,今以忘魂。

世上之你,何處歸心?

賞析:這首詩以時空交錯、自然景觀和人生哲思為主題,描繪了清晨的景象和人生的迷茫。

首句“時空逢造,白露恰新”表現了時空的交錯和白露初凝的清新之感,暗示著新的開始和可能性。這裡的“時空逢造”可以理解為時機的巧合和機遇的降臨。

“風水齊至,仙鶴乘雲”一句則描繪了風水的和諧和仙鶴飛翔的景象,暗示著吉祥如意和神秘的仙境。風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代表著環境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陰陽似洗,明暗交替”這句表現了陰陽的變化和明暗的交替,暗示著生命的起伏和世間的無常。陰陽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代表著相對的對立和平衡。

“花飛欲渡,別夢驚春”這句描繪了花瓣飄落的場景和夢中驚醒的情感,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夢想的破滅。花飛落的意象常常被用來表達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

“人間似旅,今以忘魂”這句表達了人生如同旅途般的感慨和忘卻過往的決心,暗示著人生的迷茫和追尋。人生被比喻為一場旅行,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前行,尋找自已的歸宿。 “世上之你,何處歸心?”這句則是對讀者的反問,引發了對內心歸宿的思考和追問。詩人透過這句話呼應了前文的景象和情感,引導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歸宿。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生哲思的描繪,表現了時光流逝、生命起伏和人生迷茫的主題,引發了讀者對生命意義和內心歸宿的思考。透過細膩

第二百八十三節

相思

白雲淺淺相思枕

明月悠悠萬古臨

抬首望那枝頭鳥

不染人間半點塵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純潔之美的追求。

第一句“白雲淺淺相思枕”,透過描繪白雲輕盈飄逸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遠方的思念之情。白雲象徵著遠方的歸宿,相思枕則暗示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明月悠悠萬古臨”,描繪了明月懸掛在天空的景象,表現出明月的恆久不變和萬古長存的意境。明月象徵著永恆和純潔,給人以安寧和慰藉。

第三句“抬首望那枝頭鳥”,透過描繪仰望天空的場景,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自由的嚮往。枝頭鳥飛翔在天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給人以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

第四句“不染人間半點塵”,表達了詩人對純潔之美的追求和對俗世塵囂的厭倦。詩人希望自已能夠保持清白無暇的心靈,遠離世俗的紛擾,保持一顆純淨的心。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純潔之美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嚮往,展現了一種清新淡雅的意境,給人以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第二百八十四節

相思

薄雲若那相思枕

秋風還向此山臨

落花猶是人間起

明月依舊萬古心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寂靜而悽美的秋夜景象。

首句“薄雲若那相思枕”描繪了天空中飄浮的薄雲,如同相思的枕頭,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之情。薄雲輕輕飄動,似乎也在述說著詩人的相思之苦。

第二句“秋風還向此山臨”描繪了秋風吹拂著山間,給人一種涼爽清新的感覺。秋風的到來,使得整個山林更加幽靜,也更加淒涼,與詩人內心的孤寂相呼應。

第三句“落花猶是人間起”表現了落花飄零的景象,落花雖然已經離開了樹枝,但依然在人間飄蕩,彷彿在述說著生命的起落。落花的離去也暗示了歲月的流逝,人生的短暫。

最後一句“明月依舊萬古心”描繪了明月高懸在天空中,依舊如故,萬古不變。明月象徵著永恆和堅定,與人世間的變幻相對比,表現了詩人對於永恆之美的嚮往和追求。

整首詩透過描繪秋夜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於永恆之美的追求和嚮往。詩人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於生命和時間的感慨,展現了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二百八十五節

相思

月色傾身落

飛天掠鳥歌

花中蝶無數

思心一夜薄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月色傾瀉而下,給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感覺。

第一句“月色傾身落”,透過傾瀉的動作形容月色如水流般落下,給人一種柔和的感覺,也暗示了夜晚的寧靜和美麗。

第二句“飛天掠鳥歌”,描寫了夜晚的鳥兒在空中飛翔,歌唱的場景,給人一種輕盈和自由的感覺,也增加了整個場景的生動感。

第三句“花中蝶無數”,描繪了夜晚花叢中蝴蝶飛舞的場景,給人一種繁華和生機勃勃的感覺,也暗示了夜晚的美好和活力。

最後一句“思心一夜薄”,表達了詩人在夜晚思念之情的深沉和薄弱,給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傷和孤寂的情感。

整首詩透過對夜晚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感悟,同時也表達了對思念之情的深切之情。整體氛圍溫馨而富有詩意,給人一種美好而動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