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流水心足
夢迴大唐!跟李白對詩! 新詩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二百六十七節
夜歸
飛鳥臨絕壁
斜月掛青雲
舊夢生來去
自在起歸身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飛鳥臨絕壁、斜月掛青雲的壯美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嚮往和追求。
首句“飛鳥臨絕壁”描繪了一隻飛鳥停在絕壁上的情景,展現了飛鳥的勇敢和自由。
第二句“斜月掛青雲”則描繪了一輪斜掛的月亮,給人以靜謐和神秘的感覺,與飛鳥臨絕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三句“舊夢生來去”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和思索,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
最後一句“自在起歸身”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歸屬的嚮往,希望能夠自在地生活並找到自已的歸宿。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歸屬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百六十八節
春途
來香倚於春目
離愁棄至悲途
青山自是歸處
流水宛若心足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離愁別緒的場景。
詩人以“來香倚於春目”開篇,透過描繪春天的景象來烘托出詩人內心的離愁。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季節,但在詩人眼中卻成了離別的象徵,來香倚於春目,春天的美景卻無法消除詩人心中的憂傷。
“離愁棄至悲途”,詩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已的心情,離愁如影隨形,無法擺脫。詩人選擇了“棄至悲途”這樣的詞語,強調了離愁的沉重和無法擺脫的困境,詩人的心情如同流水般無法停歇。
“青山自是歸處”,詩人在這句中表達了對歸鄉的嚮往和渴望。青山是詩人心中的鄉愁,是詩人嚮往的歸處,詩人希望能夠回到青山綠水之間,找到心靈的安寧和歸屬感。
“流水宛若心足”,詩人透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流水的喜愛和嚮往。流水是詩人心中的寄託,宛若心足,流水的自由流動和清澈透明讓詩人感到心靈的寧靜和舒適,流水成了詩人心靈的寄託和慰藉。
整首詩透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表達詩人內心的離愁,展現了詩人對歸鄉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人透過對春天、離愁、青山和流水的描繪,表達了自已對歸鄉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憂傷。
第二百六十九節
相思
落花枝頭曾不顧
此刻唯有燕飛書
明月亦是當年月
相思還若彼香爐
賞析:這首詩以落花、燕飛、明月和相思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落花枝頭曾不顧”描繪了落花飄零的場景,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詩人似乎在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但也意味著他曾經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物。
第二句“此刻唯有燕飛書”表現了詩人此刻只能透過書信傳遞資訊,表達思念之情。燕飛是古代傳遞訊息的方式,詩人可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或朋友。
第三句“明月亦是當年月”將明月與過去的時光聯絡在一起,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明月是古人思念的象徵,也代表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最後一句“相思還若彼香爐”表現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香爐是古代祭祀的器具,詩人將相思比作香爐,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如同祭祀一般虔誠。
整首詩透過描繪落花、燕飛、明月和相思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和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透過這些意象,展現了對時光流逝和親情的感慨,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念。
第二百七十節
夕歸
斜陽夢裡參天樹
大象河邊寫情書
落花輾轉人間渡
相逢何必在歸途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斜陽夢裡參天樹”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高大的參天樹,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暗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獨特感悟和情感體驗。
第二句“大象河邊寫情書”則將大象與情書相聯絡,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大象在河邊寫情書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界生靈的關注和讚美,同時也表達了對愛情的嚮往和祝福。
第三句“落花輾轉人間渡”則以落花為象徵,表現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人生的輾轉和變遷,給人一種深沉的思考和感慨。
最後一句“相逢何必在歸途”則表達了詩人對緣分和相遇的珍惜和感恩,無論在何時何地相遇,都是一種美好的奇蹟,值得珍惜和珍藏。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生命、愛情和緣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美好感受和啟迪。
第二百七十一節
別
萬法聞時起
殘愛一朝歇
諸事東流去
吾自向天別
賞析:這首詩共有四句,每句都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和態度。
首先,詩人提到“萬法聞時起”,意味著一切事物都在不斷變化,時光流逝,萬物皆有生命。這句話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變化的接受。
接著,詩人寫道“殘愛一朝歇”,表達了對過去愛情的結束和失望。這句話中的“殘愛”暗示了一段感情的殘缺和結束,但詩人並沒有沉湎於失落,而是選擇了面對和接受。
然後,詩人寫道“諸事東流去”,意味著一切事物都在向前流逝,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過去,無法挽回。這句話表達了對過去的釋懷和對未來的期待。
最後,詩人寫道“吾自向天別”,表達了對世俗的告別和對自我追求的決心。詩人選擇了向天空告別,意味著他將超脫塵世的束縛,追求更高的境界和自由。
整首詩透過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對自我境界的追求。詩中的每句話都充滿了哲理和情感,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超脫和解脫的情感。整體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理解和對自我境界的追求,展現了一種超然的境界和對世俗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