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節

人生

蕩平世間惡

掃盡天下魔

證遍無雙智

誦畢佛前歌

賞析:這首詩以四句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對世間惡勢力和邪惡力量的清除,以及對智慧和善良的追求。

首句“蕩平世間惡”表達了對世界上所有邪惡勢力的清除和消除的決心和信念。

第二句“掃盡天下魔”進一步強調了對邪惡力量的清除和消滅,展現了對正義和善良的堅定信念。

第三句“證遍無雙智”則表達了對智慧和智慧的追求和追求,強調了對智慧和智慧的重視和尊重。

最後一句“誦畢佛前歌”則表達了對信仰和宗教的尊重和崇敬,展現了對宗教和信仰的虔誠和敬畏。

整首詩透過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對正義和善良的追求和堅守,展現了對邪惡力量的抵抗和消除的決心和信念。

第一百九十四節

相思

一片霜飛重重霧

吾自識得青山路

輾轉其中終不苦

青山笑吾相思渡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之間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

首句“一片霜飛重重霧”描繪了大霧瀰漫的景象,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霜飛重重,意味著寒冷的氣候。

接著詩句“吾自識得青山路”,詩人表達了對青山的熟悉和親近,青山在中國文化中往往象徵著寧靜和安詳,也代表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平靜。

“輾轉其中終不苦”,詩人在青山中輾轉徘徊,但並不感到疲憊和苦悶,反而感到一種輕鬆和愉悅。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雖然經歷了曲折和困難,但最終並不感到悲苦。

最後一句“青山笑吾相思渡”,表達了詩人對青山的眷戀和思念,青山彷彿在笑著引導詩人走過人生的難關,渡過心靈的河流。

整首詩透過描繪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生命的豁達和理解。

第一百九十五節

雲夢山

白雲浮夢山

秋水似良緣

枝頭有好月 (枝頭可換做天上)

花下人未眠

賞析:《雲夢山》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讚美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白雲浮夢山",詩人以白雲飄浮在夢幻般的山峰之間來比喻自然景色的美麗和神秘。白雲如夢般飄渺,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感覺。

"秋水似良緣",將秋水比作良緣,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期待。秋水清澈明淨,象徵著純潔和美好的愛情。

"枝頭有好月",描繪了月光灑在樹枝上的美麗景象,給人以寧靜和溫馨的感覺。月光如水般柔和,讓人感到寧靜和安詳。

"花下人未眠",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痴迷和執著。花下人未眠,意味著詩人對愛情的期待和追求,希望能與心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愛情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給人以一種清新、浪漫的感覺。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和追求。

第一百九十六節

世緣

枝頭有好月

世上花未眠

來此重相會

共赴人世間

賞析:枝頭有好月:這句詩描繪了枝頭上掛著一輪明亮的月亮,給人一種清新明亮的感覺。

世上花未眠:這句詩表達了世界上的花朵依然鮮豔美麗,即使夜晚也沒有停止盛開的意境。

來此重相會:這句詩暗示了詩人與某人重逢的場景,表達了對重逢的期待和歡喜之情。

共赴人世間:這句詩表達了詩人與某人一同走向人世間的意願,共同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和困難。

整首詩透過描繪枝頭上的月亮和世上的花朵,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和嚮往,同時也表達了對重逢和共同面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望。整體氛圍清新明亮,充滿了希望和美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