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節

桃花

桃花樹下眠

桃花夢裡安

桃花一時亂

桃花不可攀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一個人在桃花樹下入眠,夢中也是桃花環繞,但是桃花卻一時亂,不可攀。整首詩以桃花為主題,表達了一種夢幻般的情感和情景。

首句“桃花樹下眠”描繪了一個人在桃花樹下入睡的場景,暗示了一種寧靜和安逸的感覺。桃花樹下是一個理想的休憩之地,讓人感到舒適和放鬆。

接著“桃花夢裡安”表現了夢中的桃花景象,暗示了一種美好而虛幻的情感。夢境中的桃花讓人感到安心和愉悅,彷彿置身於一個美麗的世界之中。

然而,“桃花一時亂”卻打破了這種美好的幻想,暗示了一種突如其來的混亂和不安。桃花的亂舞讓人感到困惑和迷茫,破壞了原本寧靜的氛圍。

最後一句“桃花不可攀”則表達了一種無法達到的願望或夢想。桃花高高在上,不可觸及,讓人感到無奈和失望。

整首詩透過桃花的象徵意義,表達了一種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同時也暗示了現實中的挫折和困難。

第一百七十一節

花本無道

人亦何求

安然般若

無木成舟

賞析:這首禪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禪宗思想,強調了無為而治的理念。

首句“花本無道 人亦何求”表明花自然地開放,無需刻意追求,暗示人們應該順應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功名利祿。

第二句“安然般若 無木成舟”強調了安然的心境和般若智慧的重要性,暗示人們應該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要被功利之心所困擾,否則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成就。

整首詩透過對花和舟的對比,表達了無為而治的思想,強調了順應自然、保持平靜心態的重要性。作者透過簡潔的語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諦,啟示人們應該放下執念,順應自然,追求內心的安寧與智慧。

第一百七十二節

相思

碧柳徐風望人間,

心隨飛鳥寄前山。

他鄉若有真情處,

客無相思水不遷。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他鄉思念故鄉的情感。

首句“碧柳徐風望人間”,描繪了碧綠的柳樹在微風中搖曳,作者遠眺著人間的景色,表現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心隨飛鳥寄前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思念之情隨著飛鳥傳遞到了遠方的山川之間,展現了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第三句“他鄉若有真情處”,作者在他鄉也尋找著真情的存在,希望能夠在異鄉找到一份真摯的情感,這也是對人情深處的嚮往。

最後一句“客無相思水不遷”,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如同流水一般不停地流淌,即使身在他鄉,對故鄉的思念依然不會減少。

整首詩透過描寫風景和情感的結合,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和嚮往。

第一百七十三節

放下

碧柳徐風挽人間,

心隨流水到客前。

不問秋花與明月,

西下飛鳥和萬緣。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美的畫面,描述了碧柳隨著徐風搖曳,將人帶入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作者透過描繪碧柳和徐風的景象,表達了一種清新、寧靜的氛圍。

第二句“心隨流水到客前”,表達了作者的心境與自然景色的融合,彷彿心靈隨著流水一起流淌,與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心靈與自然的交融,使人感到心曠神怡。

第三句“不問秋花與明月”,表達了作者對於世俗的不關注,只專注於自然景色的美好。作者不問秋花與明月,意味著他超脫了塵世的瑣碎,只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自然的美麗。

最後一句“西下飛鳥和萬緣”,表達了作者對於世俗紛擾的超然態度。飛鳥西下,意味著夕陽西下,一天的忙碌即將結束,而“萬緣”則代表了世俗的種種牽絆和紛擾。作者希望能夠超脫這些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然的美好。

整首詩透過描繪碧柳、徐風、流水、飛鳥等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的熱愛和追求心靈的寧靜與超脫。詩中的意象清新優美,語言簡潔明瞭,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