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日邊雲飛
夢迴大唐!跟李白對詩! 新詩仙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六節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對曰:
望黃河
黃河萬里流不息,
孤雲一片日邊齊。
世上多少難如意,
不忍花飛道別離。
賞析:詩中的“黃河萬里流不息”一句,形象地描繪了黃河的長流不息,表達了其壯麗和永恆的特點。黃河的水流不斷也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和不息的力量。
接下來的“孤雲一片日邊齊”,透過描繪孤獨的雲彩在日落時的景象,表達了人生中的孤獨和無奈。雲彩孤獨地漂浮在天空中,與夕陽相映成趣,給人一種寂寥和無助的感覺。
最後兩句“世上多少難如意,不忍花飛道別離”,表達了人生中的種種不如意。詩人透過花飛的場景,表達了對離別的不捨和痛苦。
整首詩以黃河為背景,透過描繪黃河的壯麗景色和人生中的不如意之苦,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
第七節
三五七言·唐·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何如當初莫相識。
對曰:
思狂
目之所及,心有所往。
痴之如醉,思之若狂。
日復一日,長之又長。
獨臨月下,顧影憐傷。
依稀花落,種種飛揚。
哀哉!哀哉!
客別今宵,再聚他方!
賞析:首句,“目之所及,心有所往”表達了詩人對於所愛之人的眷戀。詩人的目光所及之處,即是所愛之人,引發他內心的愛意和留戀之情。
接下來“痴之如醉,思之若狂則”表達了詩人對於愛情的痴迷和沉醉。痴之如醉暗示了詩人對愛情的深情投入,思之若狂則表達了詩人對愛人思念的激情和狂熱。
然後是“日復一日,長之又長”,透過重複的日子和時間的延長,表達了主人公對離別的痛苦和時間的流逝的感受。
再然後“獨臨月下,顧影憐傷”,透過獨自站在月光下,看著自己的影子,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孤獨和傷感。
接著“不堪花落,種種飛揚”,透過依稀的花落、各種飛揚的景象,表達了主人公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思念。
最後“哀哉!哀哉!客別今宵,再聚他方!”表達了主人公對離別的痛苦和對於重聚的渴望和追求。
第八節
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都屬於兒童詩,對曰:
螞蟻
小蟲路迷蹤,
探須意從容。
偶有身邊客,
相遇未相逢。
賞析:這首詩以螞蟻為主題,詩人以簡潔明瞭的語言,將螞蟻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給人一種親切感。
首句“小蟲路迷蹤”,以簡潔的四個字勾勒出螞蟻在行進中的迷茫和困惑。螞蟻是一種勤勞的昆蟲,它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常常會迷失方向,但它們並不氣餒,而是繼續前行。
第二句“探須意從容”,透過“探須”這一形象描寫,展現了螞蟻在尋找食物時的細緻和謹慎。螞蟻的觸角是它們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它們用探須來探測周圍的環境,以便找到食物的方向。詩人用“從容”來形容螞蟻的行動,表達了螞蟻在面對困難時的沉著和冷靜。
第三句“偶有身邊客”,透過“身邊客”這一詞語,描繪了螞蟻在行進中遇到的其他生物。螞蟻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其他昆蟲或動物,它們可能是同伴,也可能是敵人。這句話給人一種螞蟻孤獨而又充滿未知的感覺。
最後一句“相遇未相逢”,表示雖然有偶然的相遇,但還沒有真正的交流和相識,給人一種遺憾和期待的感覺。整句詩透過對相遇未相逢的描繪,給人以遺憾、期待和渴望的感受。
整首詩以螞蟻為主題,透過描繪螞蟻的行動和狀態,將螞蟻的形象描繪得生動而真實,給人一種親切感。
第九節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對曰:
渡仙
花飛似何年?
流水渡神仙。
抬手星輝散,
薄雲愛無邊。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寫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的詩歌。詩人透過描繪花飛、流水、星輝和白雲等自然景象,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對愛情的無限嚮往。
首先,詩人以“花飛似何年”開篇,透過花朵飛舞的形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花朵是季節的象徵,它們的飛舞暗示著時間的流轉,也暗示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接著,詩人以“流水渡神仙”來描繪流水的景象。流水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景象,它的流動和渡過神仙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神秘事物的嚮往。流水的流動也可以理解為時間的流逝,與開篇的花飛形成了呼應。
然後,詩人以“抬手星輝散”來描繪星輝的景象。星輝是夜空中的亮點,它們的閃爍和散落,給人一種神秘而美麗的感覺。詩人透過抬手散落星輝的動作,也暗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
最後,詩人以“白雲愛無邊”來表達對愛情的渴望和嚮往。白雲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景象,它們的飄逸和無邊無際的感覺,與愛情的純潔和無限相呼應。詩人透過白雲的形象,表達了對純真愛情的追求。白雲=簫竹雲(暗戀物件)
第十節
行路難節選·唐·李白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對曰:
絕境
非絕境何以重生,
攜悲意一攬秋鴻。
思餘日之所不待,
行萬里始於朝風。
賞析:《絕境》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歌,透過對絕境與重生、悲意與秋鴻、思念與行走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的思考和對於堅持與奮鬥的呼喚。
首句“非絕境何以重生”,以反問的方式引出了詩人對於絕境與重生之間的關係的思考。絕境是人生中的困境和逆境,而重生則是在困境中重新找到生機和希望。詩人透過這句話表達了對於困境的認識和對於重生的渴望。
第二句“攜悲意一攬秋鴻”,透過將悲意與秋鴻聯絡在一起,展現了詩人對於悲傷情緒的把握和對於秋鴻的讚美。悲意是詩人內心的情感,而秋鴻則是秋天中的一種鳥類,象徵著自由和遷徙。詩人將悲意與秋鴻相結合,表達了對於自由和遷徙的嚮往,以及對於悲傷情緒的包容和理解。
第三句“思餘日之所不待”,透過思考對於過去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對於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於未來的期待。這句話表達了對於時光的無常和對於珍惜當下的呼喚。
最後一句“行萬里始於朝風”,表達了作者對於行動和起步的思考和鼓勵。行萬里是指遠行萬里,是指人們在面對困境時應該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朝風是指早晨的微風,它象徵著新的開始和希望。作者透過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才能夠開始新的旅程,迎接新的挑戰。
第十一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對曰:
相思絕
獨攬飛花秋水旁,
一片孤鴉影自傷。
從此不痴風與月,
再無相思寄柔腸。
賞析: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個人因相思而痛苦的心情。詩人透過描寫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首句“獨攬飛花秋水旁”,透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展示了詩人獨自一人站在飛花飄落的秋水旁邊的情景。這裡的“獨攬”表達了詩人獨自面對自然景色的心情,也暗示了他的孤獨和寂寞。
第二句“一片孤鴉影自傷”,透過描寫一隻孤獨的烏鴉,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傷感。烏鴉是一種寓意不祥和孤獨的動物,它的影子自傷,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助。
第三句“從此不痴風與月”,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失望。詩人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對風和月亮產生痴迷和思念,暗示了他對過去的美好時光的終結和對未來的失望。
最後一句“再無相思寄柔腸”,表達了詩人對失去愛人的痛苦和對相思的終結。詩人表示自己再也不會寄託相思之情,暗示了他對過去的愛情的終結和對未來的冷漠。
第十二節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對曰:
醉詩仙
清風懷下似添酒,
明月一攬醉高樓。
花飛幾片雖無語,
愛在心海已難休。
賞析:這首詩以清風懷下添酒開篇,給人一種閒適自在的感覺。清風和酒是詩人心中的美好事物,也是他情感的寄託。清風代表著自然的純淨和舒適,而酒則象徵著快樂和放鬆。詩人將清風和酒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接下來的一句“明月一攬醉高樓”,描繪了明月醉在高樓之上的景象。明月是詩人心中的美麗和浪漫的象徵,高樓則代表著遠離塵囂的高處。明月醉在高樓之上,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的嚮往。
第三句“花飛幾片雖無語”,描繪了花朵飄落的景象。花朵是春天的象徵,也是美好和生命的象徵。花朵飛落,雖然沒有語言,但卻能傳達出一種無聲的美。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讚美和感慨。
最後一句“愛在心海已難休”,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的心海中充滿了愛,這種愛已經無法平息。詩人對愛的渴望和無奈,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傷和思索。
假如每句詩都去掉第五個字的話:
醉詩仙
清風懷下添酒,
明月一攬高樓。
花飛幾片無語,
愛在心海難休。
第十三節
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對曰:
歸來
幾日舟車雲不開,
才至東都燕飛臺。
一城綠柳迎相對,
滿面春風故人來。
賞析: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久別東都,終於到達東都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幾日舟車雲不開”,表達了詩人長時間的旅途勞頓,舟車阻隔的辛苦。這裡的“雲不開”也可以理解為旅途中的陰霾和困難。
第二句“才至東都燕飛臺”,詩人終於到達東都,燕飛臺是東都的標誌性建築,也象徵著東都的繁華和熱鬧。詩人用“才”字強調了旅途的漫長和辛苦。
第三句“一城綠柳迎相對”,描繪了東都的景色,綠柳是春天的象徵,也是東都繁華的標誌之一。這裡的“迎相對”意思是兩排相對的柳樹在迎接詩人的到來!
最後一句“滿面春風故人來”,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春風象徵著溫暖和希望,詩人滿面春風,說明他對故人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和欣喜。
整首詩以描寫詩人旅途的辛苦和東都的繁華為背景,透過描繪詩人與故人的相見,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和喜悅之情。詩人透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他對故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第十四節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對曰:
野遊
凌亂車前草
孤雲野上飄
獨曠天地久
心隨日月高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自由的情感。詩人透過描繪凌亂的車前草和飄蕩的孤雲,表達了自己在塵世中的無奈和迷茫。然而,詩人並不因此而放棄,他獨自一人在廣闊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徜徉,心靈隨著日月的升落而高昂。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嚮往。
首句“凌亂車前草”,透過描繪車前草的凌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困惑和無奈。車前草是一種生長在道路旁邊的野草,常常被車輪碾壓,生長狀態凌亂不堪。這裡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塵世中的困境和迷茫,他感到自己像是被碾壓的車前草一樣,無法擺脫束縛。
第二句“孤雲野上飄”,透過描繪飄蕩的孤雲,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孤雲是指獨自飄蕩在天空中的雲朵,它與大地和其他雲朵相隔離,孤獨而自由。詩人將自己比作孤雲,表達了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世俗束縛的厭倦。
第三句“獨曠天地久”,透過描繪獨自一人在廣闊的天地中徜徉,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的決心和勇氣。詩人獨自一人,沒有任何人和他為伴,他在廣闊的天地中自由自在地行走,展現了他對自由的渴望和對束縛的反抗。
最後一句“心隨日月高”,透過描繪心隨著日月的升落而高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豁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日月是象徵光明和希望的符號,詩人將自己的心靈比作日月,表達了他追求卓越和追求精神高度的決心。
第十五節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對曰:
人間瘦
落花與愁,不休!
清風與酒,難留!
相思於首,知否?
明月與舟,同遊!
賞析:落花與愁,不休!這句詩以“落花”和“愁”作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相思之情的無盡思念和憂愁之情。詩中的“落花”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的離去,而“愁”則代表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痛苦。
清風與酒,難留!這句詩以“清風”和“酒”作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無法挽留的遺憾之情。詩中的“清風”象徵著自然的美好和流動的時光,而“酒”則代表著人生的歡樂和短暫的美好。透過將“清風”和“酒”相對照,作者將自己對美好時光的渴望與無法挽留的遺憾相聯絡,表達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珍惜和無法挽回的遺憾之情。
相思於首,知否?這句詩以“相思”作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愛人的思念和期盼之情。詩中的“相思”象徵著作者對愛人的深深思念和對愛情的渴望。透過將“相思”放在首位,作者表達了自己對愛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向讀者發問,詢問是否瞭解這份相思之情。這句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愛人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感動和共鳴。
明月與舟,同遊!這句詩以“明月”和“舟”作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浪漫的嚮往之情。詩中的“明月”象徵著美好的事物和自由的精神,而“舟”則代表著追求自由和浪漫的方式。透過將“明月”和“舟”相對照,作者表達了自己對自由和浪漫的嚮往之情,希望能夠與明月一同乘舟,共同遊覽美好的世界。這句詩以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浪漫的嚮往之情,給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憧憬。
第十六節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對曰:
痴望
星河散盡餘輝磬
流水十年一盞燈
獨倚花下痴情望
人間此刻或相逢
賞析:《痴望》是一首意境深遠、情感細膩的詩歌作品。詩人透過描繪星河散盡、流水十年、獨倚花下等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愛情的期待。
首句“星河散盡餘輝磬”,以星河散盡的景象來暗喻時光流逝,餘輝磬則象徵著一種殘留的美好。這句詩意蘊含著對光陰流轉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思考和對美好回憶的珍惜。
接下來的“流水十年一盞燈”,透過對流水十年的描繪,將時間的流逝與一盞燈的照明相聯絡。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感知和對希望的寄託,暗示著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對愛情的嚮往。
第三句“獨倚花下痴情望”,透過獨倚花下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痴情和對愛情的期盼。花下的情景給人一種幽靜、浪漫的感覺,與痴情望相結合,使詩句更加富有情感。
最後一句“人間此刻或相逢”,以人間此刻的可能性來表達對愛情的期待。這句詩給人一種希望和憧憬的感覺,暗示著詩人對與心愛之人相逢的渴望。
第十七節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對曰:
隋唐大運河
朝攬東都風入懷,
夕至餘杭花正開。
兩岸重重綠迎意,
一舟緩緩過江來。
賞析:這首詩以描繪東都和餘杭兩地的美景為主題,透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首句“朝攬東都風入懷”,以“朝”字開頭,給人一種清晨的寧靜感。詩人在東都的早晨,感受到了風的拂面,將風入懷,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
接著,“夕至餘杭花正開”,以“夕”字開頭,給人一種傍晚的寧靜感。詩人在餘杭的傍晚,看到花朵正盛開,形容了餘杭的美景。透過對東都和餘杭的對比,展現了兩地的不同風景和氛圍。
“兩岸重重綠迎意”,這句詩描繪了兩岸的景色,形容了綠樹成蔭的美景。綠色象徵著生機和希望,也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這裡的“迎意”可以理解為迎接詩人的到來,表達了大自然對詩人的熱情歡迎。
最後一句“一舟緩緩過江來”,透過描寫一艘船緩緩地駛過江面,展現了詩人的旅行場景。船的緩慢行進,給人一種悠閒和寧靜的感覺。詩人透過這句話,將自己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第十八節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對曰:
祭故情
白雲如吾夢
紅日似吾情
獨在人間客
心有愛不增
賞析:《祭故情》是一首表達詩人內心情感的詩歌作品。詩中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自己內心情感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在人世間的孤獨和愛情的無法增長的痛苦。
首句“白雲如吾夢”,以自然景物白雲來比喻詩人的夢境,暗示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渴望。白雲飄逸自由,如同詩人的夢境一般,給人一種虛幻的感覺。
接著的一句“紅日似吾情”,將紅日比作詩人的情感。紅日高懸天空,熾熱明亮,象徵著詩人內心的熱情和渴望。透過將自然景物與內心情感相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情感的強烈和真實。
接下來的兩句“獨在人間客,心有愛不增”,表達了詩人在人世間的孤獨和愛情的無法增長的痛苦。詩人感到自己在人間是一個孤獨的客人,無法融入這個世界。同時,詩人內心充滿了愛,但這份愛卻無法增長,給詩人帶來了痛苦和困惑。
整首詩以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矛盾。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相對照,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痛苦。
第十九節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對曰:
幽思
獨攬風月人不知
愁雲欲罷晚江辭
寂寞千山飛鳥會
款款相思訴與誰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述孤獨和思念的詩歌。詩人透過描繪自己獨自面對風景和思念的情感,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首句“獨攬風月人不知”,表達了詩人獨自欣賞風景和月色的情景。詩人獨自一人,無人知曉他對美景的欣賞,也暗示了他的孤獨。
接下來的一句“愁雲欲罷晚江辭”,描繪了詩人面對愁雲密佈的景象,暗示了他內心的憂愁。晚江辭指的是夜晚江水的離去,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好時光的告別。
第三句“寂寞千山飛鳥會”,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千山飛鳥會指的是鳥群在山間飛翔,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象,但詩人卻只能獨自欣賞,沒有人與他分享這份美好。
最後一句“款款相思訴與誰”,表達了詩人對思念的渴望和無奈。款款相思指的是深情而溫柔的思念,詩人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思念告訴他人,但卻不知道該向誰傾訴。
整首詩以孤獨和思念為主題,透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人獨自面對美景,卻無人分享他的喜悅和憂愁,思念之情無處傾訴。
第二十節
上李邕·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
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對曰:
志高
華年白髮早
志存天地高
一日乘風起
盤龍入九霄
賞析:首句“華年白髮早”,表達了人生短暫的主題。華年指的是年輕的時光,白髮早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衰老的到來。這句詩以短暫的華年和早早的白髮來形容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傳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的珍惜之情。
第二句“志存天地高”,表達了追求理想的決心和遠大抱負。志存指的是心中懷有的志向和追求,天地高則暗示了追求的目標的崇高和遠大。這句詩以志向高遠來表達作者對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和對人生意義的追求。
第三句“一日乘風起”,表達了追求理想的奮鬥和行動。一日指的是一天的時間,乘風起則暗示了迅速行動和積極奮鬥。這句詩以乘風起舞來表達作者對追求理想的決心和對奮鬥的熱情。
第四句“盤龍入九霄”,表達了追求理想的壯麗和高遠。盤龍指的是神話中的龍,入九霄則暗示了進入高空的意境。這句詩以盤龍入九霄來形容追求理想的壯麗和高遠,傳達了作者對追求理想的豪情和對成功的嚮往。
整首詩透過描繪人生短暫和追求理想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和對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詩中使用了華年白髮早、志存天地高、一日乘風起、盤龍入九霄等意象,透過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短暫和追求理想的壯麗。整首詩以簡潔明瞭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
第二十一節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對曰:
寒行
北山吹北風
寒夜向寒行
人似黃花冷
花無不悔情
賞析:首先,詩中的北山吹北風,寒夜向寒行。描繪了北山寒冷的夜晚,北風吹過,讓人感到寒冷,而詩人卻依然堅韌的在寒夜中長行。
接下來,人似黃花冷,花無不悔情。則表達了詩人雖然和黃花一樣的寒冷,但是黃花卻沒有人的不悔之情,顯得比那凋謝的黃花還要悽慘。給人一種憂傷和沉思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於命運的無奈。
第二十二節
口號吳王美人半醉·唐·李白
風動荷花水殿香,
姑蘇臺上宴吳王。
西施醉舞嬌無力,
笑倚東窗白玉床。
對曰:
雨夜行
煙雨樓檯燈映紅。
少年依稀此夜行,
群芳殿裡真君子,
牡丹花下不留情。
賞析:這首詩的作者首先透過描繪煙雨樓檯燈映紅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幽靜而浪漫的氛圍。煙雨樓臺的燈光映紅了周圍的一切,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少年默默的在這樣的夜晚行走。
接下來的兩句“群芳殿裡真君子,牡丹花下不留情”揭示了詩中的主題。群芳殿裡的真君子指的是在花叢中保持純潔和高尚品質的人。而牡丹花下不留情則是指少年在面對美麗的誘惑時,能夠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純真,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
整首詩透過描繪煙雨樓臺的景象和少年的行走,表達了作者對於純潔和高尚品質的追求。作者希望人們能夠在美麗的誘惑面前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純真,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這種追求可以被理解為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於人性的堅守和自律的呼喚。
第二十三節
秋浦歌·唐·李白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
何處得秋霜。
對曰:
霜殺夜
長風陣陣殺,
落木重重壓。
悲秋無人夜,
霜寒十月花。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描寫秋天景色的詩歌,透過描繪長風、落木、悲秋、霜寒等景象,表達了秋天的淒涼和寂寞之感。
首句“長風陣陣殺”,描繪了秋天的風勢猛烈,給人一種凜冽的感覺。這裡的“殺”字用來形容風的猛烈,給人一種兇狠的感覺,也暗示了秋天的無情和殘酷。
接著是“落木重重壓”,形容秋天樹葉紛紛飄落,落葉如壓力一般沉重。這裡的“重重壓”形象地描繪了秋天落葉的密集和厚重,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第三句“悲秋無人夜”,表達了秋天的寂寞和淒涼。秋天是一個季節,人們的心情也隨之而變得悲傷。這裡的“無人夜”暗示了夜晚的寂靜和孤獨,給人一種無助和孤獨的感覺。
最後一句“霜寒十月花”,描繪了秋天的寒冷和花朵的凋零。霜寒是秋天的特點之一,而花朵的凋零則是秋天的常態。這裡的“十月花”指的是秋天的花朵,也暗示了秋天的美麗和短暫。
整首詩透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秋天的淒涼和寂寞之感。長風、落木、悲秋、霜寒等景象都給人一種冷涼和無情的感覺,暗示了秋天的殘酷和無奈。詩人透過這些描寫,表達了對秋天的感慨和思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和憂傷。
第二十四節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
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
是妾斷腸時。
對曰:
相思
曲到斷腸處,
人逢不歸時。
獨望天涯路,
一念生相思。
賞析:這首古詩描寫了一個人在思念遠方的愛人時的心情。
首句“曲到斷腸處”,表達了思念之情深到讓人心碎的地步。作者透過這句話展現了思念之痛的強烈程度。
接著,“人逢不歸時”,描繪了愛人離去後的孤獨和無助。這句話中的“不歸”暗示了愛人可能已經離開,讓人無法再見到。
“獨望天涯路”,表達了主人公孤獨地凝望著遠方,渴望愛人的歸來。這句話中的“天涯路”暗示了愛人離去的遠方,讓人感到無盡的思念和等待。
最後一句“一念生相思”,表達了主人公對愛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這句話中的“一念”暗示了思念之情的源頭,讓人感受到主人公內心深處的痛苦和不捨。
整首詩透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主人公在思念愛人時的心情,表達了對愛人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會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的痛苦和無助,以及對愛人的深深眷戀和期待。
第二十五節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對曰:
逢秋
不盡長空寂寥聲,
孤雲萬里下悲鴻。
無邊落木瀟瀟影,
醉日煙霞碧波亭。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秋夜的寂寥和淒涼之感。
首句“不盡長空寂寥聲”,表達了長空中無盡的寂寥之聲。這裡的“長空”指的是廣闊的天空,而“寂寥聲”則是指秋夜中的寂靜和寂寥之音。這句詩透過對聲音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淒涼的氛圍。
接著,“孤雲萬里下悲鴻”,描繪了孤獨的雲在萬里之上,悲鴻的聲音從雲中傳出。這裡的“孤雲”和“悲鴻”都是象徵性的意象,表達了孤獨和悲傷的情感。整句詩透過對雲和鴻鳥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淒涼氛圍。
第三句“無邊落木瀟瀟影”,描繪了無邊無際的落葉,悄然地飄落下來,形成了瀟瀟的影子。這裡的“無邊落木”和“瀟瀟影”都是透過形象的描繪,表達了秋天的淒涼和寂寥之感。整句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淒涼氛圍。
最後一句“醉日煙霞碧波亭”,描繪了醉人的日光、煙霞和碧波在亭子中交織在一起。這裡的“醉日”、“煙霞”和“碧波”都是透過形象的描繪,表達了美麗的景色。整句詩透過對景色的描繪,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秋夜的寂寥和淒涼之感。詩人透過對聲音、雲、鴻鳥、落葉和景色的描繪,創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給人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感覺。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透過對美麗景色的描繪,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
第二十六節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
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對曰:
行詩
下筆墨如濤,
詩成韻自瀟。
一行飛花落,
兩處彩雲飄。
賞析:這首詩以描寫文學創作為主題,透過對筆墨、詩韻、飛花和彩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創作過程的熱愛和追求。
首句“下筆墨如濤”,指的是作者寫詩時,筆觸如同波濤一般磅礴有力。下筆之間,墨水如波浪般奔騰澎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勢。
接著,“詩成韻自瀟”,表達了作者寫詩時,韻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瀟灑的意味也體現在其中,詩句的韻律和節奏自然流暢,給人以舒適愉悅的感覺。
第三句“一行飛花落”,形容詩句如同飛舞的花瓣一樣,輕盈而自由地飄落下來。這裡的“飛花”也可以理解為詩句中的文字,它們在空中飛舞,最終落在紙上,形成了一行行美麗的詩句。
最後一句“兩處彩雲飄”,意味著詩句中的意象彷彿如同彩雲一樣飄逸。彩雲是多彩多姿的,它們在天空中飄動,給人以美好的感覺。
第二十七節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對曰:
晨願
曉月殘風人初醒
紅花綠樹鳥爭鳴
白雲淺淺三月影
只願一切再不同
賞析:首句“曉月殘風人初醒“,透過描繪早晨的景象,讓人感受到一種恢弘而寧靜的氛圍。曉月指的是微弱的月光,殘風則形容微風輕輕吹拂,而人初醒則展現了一個新的開始,一種清晨的醒來之感。
接下來的“紅花綠樹鳥爭鳴“一句,透過描繪鮮豔的花朵和綠樹,以及鳥兒們的鳴叫,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這裡的紅花和綠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春天的色彩和生機。
再來是“白雲淺淺三月影“,這句詩透過描繪白雲的淺淺形態和三月的影子,給人一種輕盈和悠然的感受。白雲的淺淺,表達了雲朵的輕盈和飄逸,而三月的影子則為整個景象增添了一絲柔美。
最後一句“心想一切再不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期望和願望。這句詩可以理解為詩人醒來後,看到這美好的景象,內心產生一種變化和期待,希望未來的一切都會不同於過去,充滿新的希望和可能。
第二十八節
麗人行·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對曰:
春逢
一池山光飛鳥落
三千麗影水中波
踏遍人間痴情處
相逢一場恍如昨
賞析:《春逢》這首詩透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表達相逢的情感,展現出一種美麗而留戀的意境。
首句“一池山光飛鳥落“,一池山光形容山的光芒如水般匯聚在一起,飛鳥落下則增添了一份生機和活力。
接下來的“三千麗影水中波“一句,透過三千麗影形容了一片美麗的水中波浪,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變幻的感覺。
踏遍人間痴情處,這句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經歷人情世故的感受。踏遍人間形容了詩人遊歷的廣闊,痴情處則表達了詩人對感情的執著和留戀之情。
最後一句“相逢一場恍如昨“,表達了詩人對相逢的留戀和懷念,恍如昨則表達了對過去的回憶和思念。
第二十九節
絕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對曰:
天地間
白雲似遠伴
流水亦前緣
坐地觀天象
席草會青山
賞析:《天地間》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天地間的讚美和觀察。
首句“白雲似遠伴”,表達了白雲的遙遠和悠閒的身姿,給人一種寬廣和自由的感覺。白雲在天空中飄蕩,似乎與人們相伴,給人以溫暖和慰藉。
第二句“流水亦前緣”,描繪了流水不停地前行的畫面,流水雖然沒有固定的形態,卻成為了人們的一場前緣。
第三句“坐地觀天象”,表明了作者對天文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坐在地上,仰望天空,觀察天象來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宇宙的奧秘。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宇宙的敬畏和對人類智慧的追尋。
最後一句“席草會青山”,席、會兩字巧妙的將人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第三十節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對曰:
雨季
點點細細雨
滴滴潤物情
長長劃天際
勝卻七彩虹
賞析:首句“點點細細雨”,透過重複的“點點細細”描繪雨水的細小和細膩。這裡的“點點細細”表達了細雨紛紛的景象,也暗示了雨水的數量繁多。
接下來的一句“滴滴潤物情”,透過“滴滴潤物”來形容雨水對萬物的滋潤和滋養。這裡的“潤物”表達了雨水給大地帶來的生機和活力,也蘊含了對雨水滋潤之情的讚美。
第三句“長長劃天際”,透過“長長”來形容雨水的延續和持久。這裡的“劃天際”形象描繪了雨水在空中穿行的景象,給人一種廣闊而壯麗的感覺。
最後一句“勝卻七彩虹”,透過對比雨水和彩虹,表達出雨水的美麗超越了天上的彩虹。這裡的“勝卻”表明了雨水的獨特之處,也體現了作者對雨水的讚美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雨季的美和情感。作者透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雨水的細小、滋潤和持久,以及雨水給大地帶來的美好和情感內涵。
第三十一節
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對曰:
自由道
虛空銜大浪
陰陽斬四方
乾坤自由渡
吾愛共天長
賞析:首句“虛空銜大浪”,形象地描繪了自由的力量和無限的廣闊。虛空代表宇宙的廣闊,而大浪象徵著阻礙和挑戰。詩中透過虛空銜大浪的形象,表達了追求自由的人們面對困難和阻力時的勇敢和堅持。
第二句“陰陽斬四方”,揭示了自由的力量可以超越時空和方向的限制。陰陽是宇宙中兩大相對的力量,四方代表方向。透過斬四方,表達了自由的能力可以超越傳統的界限和束縛,創造出新的可能性和前景。
第三句“乾坤自由渡”,乾坤代表宇宙的無邊無際,自由渡表示自由的穿越和跨越。這句表達了自由的力量可以在宇宙間自由穿梭,超越物質和空間的限制。
最後一句“吾愛共天長”,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吾愛代表個人對自由的感受和情感,共天長則表明自由是與天地共存的永恆價值。透過這一句,作者表達了對自由的信仰和堅守。
第三十二節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對曰:
醒詩
雲海出碧日,
飛霞濟朝時。
一夜憂天下,
醒為兩行詩。
賞析:首句“雲海出碧日,飛霞濟朝時”,以雲海、碧日和飛霞作為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早晨的美麗與壯麗。雲海出現,太陽昇起,飛霞飄動,為新的一天帶來了美好的開始。這些景色不僅展示了自然的壯麗,也暗示了新的希望和機遇。
接下來的一句“一夜憂天下,醒為兩行詩”,透過對作者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示了他在夜晚對世事的憂慮和思考。透過“一夜憂天下”,作者抒發了自己對社會和世界的憂慮情感。而“醒為兩行詩”則表明作者醒來後,以兩行詩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這裡的“醒”可以理解為從夢中醒來,也可以理解為從沉思中醒悟。透過寫詩,作者尋找到了一種自我安慰和表達情感的方式。
第三十三節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對曰:
憶江南
長風會里群香抵
飛鳥枝頭春可期
他鄉不見江南雨
江南可知愛蓮心
賞析:首句“長風會里群香抵”,透過描繪江南的長風和花香,表達了江南的美麗和香氣撲鼻的感覺。
接下來的一句“飛鳥別後更有期”,描述飛鳥的別離和期待再相聚的情景,
第三句“他鄉不見江南雨”,以江南的雨水為象徵,表達了他在他鄉無法再看到江南的美麗景色和雨水的滋潤。這裡的“江南雨”也可以理解為對江南的懷念和思念之情。
最後一句“江南可知愛蓮心”,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熱愛和眷戀之情。這裡的“愛蓮心”可以理解為對江南的深情和情感的寄託。
第三十四節
贈花卿·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對曰:
不歸路
曲到斷腸處,
人逢不歸途。
花老無情夜,
淚有雙垂珠。
首句“曲到斷腸處”,描繪了作者在他鄉偶然聽聞到了一首悲傷的曲子,隨著曲子的悠揚到了使人心碎的最斷腸的高潮一段。
第二句“人逢不歸途”,表明了作者無法迴歸故鄉的無奈和失望。人逢不歸途意味著已經無法回去,無法再踏上歸途。
第三句“花老無情夜”,以花老為象徵,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殘酷。花朵凋謝,夜晚無情,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最後一句“淚引雙垂珠”,透過淚水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的悲傷和無助。淚水如珍珠垂落,顯示了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表達了作者對離鄉背井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第三十五節
絕句·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對曰:
春至
玉葉銜碧枝,
清風遊玉池。
香草河邊綠,
花飛人夢思。
淺析:首句“玉葉銜碧枝”,玉葉象徵嫩綠的新葉,碧枝則代表春天的蓬勃生機。這句詩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大自然開始恢復生機和勃發春意。
第二句“清風遊一時”,透過清風遊蕩的描繪,表達了春天的輕盈和活潑。
第三句“香草河邊綠”,香草散發著芳香,綠色象徵著生命和希望。表達了春天的景色美麗。
最後一句“花飛人夢思”,透過花朵飛舞的景象,表達了春天的浪漫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帶給人們憧憬和對未來的期待。
第三十六節
曲江二首·唐·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
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
莫厭傷多酒入唇。
對曰:
不遷
花減枝頭香欲斷
風起人間愛未眠
雲遊碧海心似厭
月照身旁情不遷
賞析:首句“花減枝頭香欲斷”,描繪了花朵凋謝的景象和香氣逐漸消散的趨勢。
第二句“風起人間愛未眠”,透過風起的描繪,表達了人們的情感和愛意。儘管風起,但人們的愛情和感情依然未眠。
第三句“雲遊碧海心似厭”,透過雲遊和碧海的描繪,表達了心境的疲倦和對世俗的厭倦。
最後一句“月照身旁情不遷”,透過月光不便的照耀身旁,表達了情感的專一。表達了對情感堅持的態度和對愛情的忠誠。
第三十七節
旅夜書懷·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對曰:
若有期
落花人有意
春風不可期
明月如相照
香草填夢堤
賞析:首句“落花人有意”,透過描繪落花和人的意願,表達了思念和期待的情感。落花象徵著離別和凋謝,而人的意願暗示了對某種約定或期待的希望。這句詩表達了對某人的思念和期待的心情。
第二句“春風不可期”,以春風的不可預測性,表達了事物的變化和無法掌控的現實。春風是象徵新生和希望的力量,然而它的到來卻無法事先預知。
第三句“明月如相照”,透過明月的照耀,表達了對相聚的渴望和思念的情感。它的照耀暗示了希望和安慰。
最後一句“香草填夢堤”,香草散發著芳香,填滿了夢境之堤”,表達了對美好未來和心願的追求。
第三十八節
登樓·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甫吟》。
對曰:
花重
月走樓似輕,
花開花又紅。
讓那相思起,
再染白髮生。
賞析:月走樓似輕,這句描寫了月光在樓上輕輕地移動的場景,給人一種寧靜和優美的感覺。月亮是詩人常用的意象,代表著美好和神秘。
花開花又紅。這句表達了花朵不斷開放的景象,花朵紅豔的顏色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花朵是自然界中美麗的存在,常常被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讓那相思起,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讓相思之情再次被喚起。相思是一種深沉的情感,常常讓人陷入無盡的思念之中。
再染白髮生。這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再次體驗到那種美好的感覺,讓白髮重新煥發生機。白髮是年老的象徵,但在這裡卻被賦予了新生的意義,體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第三十九節
雞·唐·杜甫
紀德名標五,初鳴度必三。
殊方聽有異,失次曉無慚。
問俗人情似,充庖爾輩堪。
氣交亭育際,巫峽漏司南。
對曰:
小雞
雄雞戴虹冠,
三暑納涼天。
餓時有米食,
飯後有悠閒。
《小雞》是一首簡潔明快的兒童詩,透過對小雞的描繪和讚美,表達了對小雞天真可愛、快樂自由的讚賞之情。這首詩以簡單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了小雞的生活態度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本文將從小雞的外貌特徵、生活習性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進行詳細賞析,探討這首兒童詩所傳達的深層含義。
首先,詩句“雄雞帶虹冠,三暑納涼天”描繪了小雞的外貌特徵和生活場景。雄雞的虹冠是一種鮮豔多彩的羽毛,宛如一道彩虹,給人以美麗和喜悅之感。這個形象化的描寫讓我們聯想到小雞的活力和生機。而“三暑納涼天”則表明小雞生活在炎熱的夏季,能夠找到涼爽的地方享受清涼,體現了小雞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自由和享受。這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也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其次,詩句“餓時有米食,飯後有悠閒”描繪了小雞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狀態。小雞餓了可以享用米食,有充足的食物滿足其生理需求。這展示了小雞的生存能力和對食物的依賴,同時也表現出小雞生活的安逸和滿足感。飯後有悠閒則是指在吃飽之後,小雞可以放鬆身心,享受悠閒和舒適。這種生活狀態傳遞出小雞的幸福和快樂,也給人一種愉悅和輕鬆的感覺。
第四十節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唐·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
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
春來花鳥莫深愁。
對曰:
惜花
飲風空涼意,
聽水訴別離。
落花人惜語,
再春猶可期。
賞析:
第一句“飲風空涼意”,表達了一種孤獨和淒涼的情感。作者透過“飲風”這個動作,暗示了自己在寂寞中感受到了一種冷冽的氣息,這種涼意也許是來自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第二句“聽水訴別離”,表達了對離別的悲傷和無奈。水是一個常用的象徵,代表著流動和變化,而“訴別離”則暗示了作者在水聲中聽到了離別的哀傷,這種別離的痛苦也許是無法言說的。
第三句“落花人惜語”,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珍惜和懷念。落花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而“人惜語”則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懷念,這種憐惜也許是對過往美好時光的珍惜。
第四句“再春猶可期”,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再春暗示了新的開始和希望,而“猶可期”則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這種期待也許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整首詩透過描繪風、水、花等自然元素,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悲傷、懷念和希望。作者透過這些意象的運用,將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表達出來,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共鳴。
第四十一節
貧交行·唐·杜甫
翻手作雲覆手雨,
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
此道今人棄如土。
對曰:
春語
花飛身似許
雲柔鳥戀依
一派春時景
山青水不離
賞析:花飛身似許,詩人透過“花飛”來描繪春天的景象,花瓣在風中飄舞,彷彿在跳動舞蹈,展現出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而“身似許”則暗示著花瓣像是在向人們述說著春天的美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和美麗。
雲柔鳥戀依,詩中的“雲柔”形容雲朵輕柔柔軟,與“鳥戀依”相呼應,表現出春天的溫柔和恬靜。鳥兒在依偎在樹枝上,雲朵在天空中飄蕩,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春日畫面。
一派春時景,這句話直接點明瞭整首詩的主題,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大地回春,百花盛開,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盡收眼底。
山青水不離,這句話透過“山青水”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山巒青翠,水流潺潺,展現出春天的清新和寧靜。而“不離”則表達了春天的美景讓人心馳神往,讓人不願離開。
整首詩透過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機勃勃的氣息,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美麗。詩人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和嚮往,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第四十二節
詠懷古蹟五首·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對曰:
《銀河》
半壁銀河書殘卷
一夜星輝飲如泉
落花飛來三千影,
清風拂盡世上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透過銀河、星輝、落花和清風等意象,表達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對超脫塵世的追求。
首先,詩人以半壁銀河書殘卷的表述,形象描繪了銀河在宇宙中延續的壯麗景觀,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宇宙奧秘的無限探索。
接著,詩人以一夜星輝飲如泉的形象,表達了星輝的璀璨與無盡。星輝如泉水般在夜空中流淌,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然後,詩句“落花飛來三千影“透過落花的意象,形成了瞬息萬變的影像。三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暗示了落花的繁多和變化,也象徵了一種豐富和多樣的美。
最後,詩句“清風拂盡世上緣“表達了對塵世紛擾的超脫和洗滌。清風的拂過象徵著對這種束縛的超越和追求超凡脫俗的意願。
第四十三節
無題·唐·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對曰:
《花遺夢》
昨夜星漢慰良風,
一杯濁酒醉長亭。
醒時不知人間語,
落花依舊殘夢中。
賞析:首先,詩人透過描繪夜晚的星漢與良風,展現了一幅寧靜的自然景象。星漢閃爍的光芒和悠揚的良風為人們帶來了寧靜與安慰。這種對自然的描繪不僅增添了詩歌的美感,更突顯了人們對自然的嚮往和追求。
其次,詩中的一杯濁酒和醉長亭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憂鬱情緒。酒是一種解憂的媒介,而醉長亭則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代表著遠離塵囂和紛擾的心境。這種憂鬱情緒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世俗煩惱的逃避。
最後,詩人以“醒時不知人間語,落花依舊殘夢中”作為結尾,表達了作者短暫的逃離現實後,醒時不知人間語,不願意面對這個紛擾的世界,而落花依舊漂浮在那昨夜的一夢間讓人心存幻想。
第四十四節
登樂遊原·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對曰:
《夕遊》
夕陽只恨短,
無愛不悲天。
歲月催白首,
相見是何年?
賞析:《夕遊》是一首表達時光流逝和思念的詩歌作品。
首先,詩人透過描繪夕陽的短暫,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不捨與遺憾。夕陽的美景往往令人陶醉,然而它的短暫也帶來了對美好時光逝去的遺憾之情。
其次,“無愛不悲天”,詩人認為,沒有情感的世界是冷漠而無趣更不可能有悲天的情感。展示了詩人追求真摯愛情的心願。
最後,詩人以“青絲換白首,相見是何年?”作為結尾,表達了對相聚的渴望和對時光的無奈。青絲代表著年輕和美好,而白首則象徵著歲月的流逝和年老。詩人在問道何時能再次相見,表達了對於時光的感嘆和對再次相聚的期待!
第四十五節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對曰:
《相見》
天上白月光
樹下人對雙
兩目持相悅
來往意悠長
賞析:《相見》是一首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詩歌作品,
首先,詩人透過描繪天上的白月光和樹下的人,構建了一個富有浪漫氛圍的場景。白月光代表純潔和美好,與此同時,樹下的人則代表了現實世界中的生活和存在。這種天地相對的對比,使得詩歌中的情感更加鮮明和深刻。
其次,詩中的“兩目持相悅”表達了兩人之間的默契和情感交流。無需言語,只是透過眼神的交流,兩個人就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情感和志趣相投。這種默契和相悅的描寫,強調了心靈的相通和情感的深度。
最後,詩人以“來往意悠長”作為結尾,表達了兩個人之間情感的延續和意義的深遠。他們的相遇不僅僅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更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和情感的延續。他們的相識和情感將會在時間的長河中持續流轉,使得彼此的人生更加充實和豐富。
第四十六節
嫦娥·唐·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對曰:
《仁心》
天地仁者心,
江河萬古臨。
曉夢迎朝去,
花飛憶有痕。
賞析:《仁心》是一首抒發情懷和追求仁愛的詩歌作品,透過描繪天地和自然景物,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善良與關懷。
首先,詩人透過描繪天地仁者心和江河萬古臨的場景,表達了仁愛之情的超越時空的存在。天地作為宏大而廣闊的存在,本身具有無私的仁愛之心,而江河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見證了萬古的變遷與生命的流轉。這種對天地和自然景物的描繪,使得詩歌中的仁愛之情更加宏大而深遠。
其次,詩中的“曉夢迎朝去,花飛寄有痕”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和善意的追求。曉夢迎朝去代表了追逐夢想和追求美好的行動,而花飛寄有痕則意味著美好的事物。詩人透過這樣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和仁愛的嚮往。
第四十七節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對曰:
《寄語》
梨花怨,音書斷,
關山辭悲燕,徐有客身還。
暮雲遷,流水間,
他鄉客無眠,獨憶向嬋娟。
明月寒,秋風殘,
花落夢蹣跚,期許驚香簾。
安、安、安!
《寄語》是一首既悲切又充滿思念和期許的古詩,透過描寫梨花、關山、流水等景物,以及詩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遠方親人和美好過往的思念和祝福。
詩的開頭,“梨花怨,音書斷,關山辭悲燕,徐有客身還。”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之情。梨花怨和音書斷暗示了離別和失聯的痛苦,而關山辭悲燕則形容了離別時的悲傷情景。詩人希望自己遠行的親人能夠平安歸來,表達了對他們的關切和祝福。
接著,詩人描寫“暮雲遷,流水還,他鄉又無眠,獨憶向嬋娟。”這裡透過暮雲和流水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在他鄉的孤寂和無眠之情。他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回憶起美好的往昔,特別是向嬋娟的思念更是加深了憂傷之情。
在詩的結尾,“明月寒,秋風殘,花落夢蹣跚,期許驚香簾,安、安、安!”表達了對美好願景和祝福的期許。明月微寒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寂寥和冷清,而花落夢蹣跚則暗示了夢中的無常和不穩定。但詩人仍然期望美好事物的出現,期待驚喜和幸福的到來,透過連續的“安、安、安!”表達了對平安和安定的祝願。
第四十八節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唐·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
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對曰:
相思
春風豔豔花間離,
百草青青香可依。
永恆山水從不棄,
一片痴心猶不及。
簡介:《相思》是一首描繪愛情的古詩,透過春風、百草和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深切愛情的思念和執著。
詩中的描寫“春風豔豔花間離,百草青青香可依”展示了春天的美妙景象。春風豔豔花間離暗示了愛情中的離別和思念,而百草青青香可依則形容了春天的生機和芳香。這種景象的描寫營造了浪漫的氛圍,給人一種溫暖和愉悅的感覺。
接著,詩人提到“永恆山水從不棄”,表達了愛情的堅定和持久。永恆山水象徵著穩定而持久的存在,它們不會離棄,永遠陪伴著人們。這裡透過山水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期望和執著,表示即使面對分離和困難,他仍然會堅守愛情,不離不棄。
最後一句“一片痴心猶不及”,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痴迷和執著。一片痴心意味著全情投入,毫無保留地追求愛情。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無限渴望和追求,表示自己的愛是深沉而無法衡量的。
綜合來看,《相思》透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深切愛情的思念和執著。詩中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持久的山水,透過這些景物的比喻和象徵,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追求和堅守。這首詩透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喚起了讀者對愛情和執著的思考和共鳴。
第四十九節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唐·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對曰:
《她》
自山川之外
攜風雨歸來
見相思之主
慰萬里塵埃
《她》是一首表達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和渴望的古詩,透過山川、風雨和塵埃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關懷和慰藉。
詩的開頭,“自山川之外,攜風雨歸來”,描繪了《她》遠行後的歸來。這裡的山川之外暗示了《她》離開的遠方,而攜風雨歸來則表達了《她》歷經風雨的辛苦和堅持。這種歸來的描寫表達了《她》對愛人的思念和對困難的克服。
接著,詩人寫道“見相思之主,慰萬里塵埃”,表達了《她》對愛人的慰藉和關懷。相思之主指的是詩人,《她》在歸來後見到詩人,希望能夠給詩人帶來慰藉。這種關懷和慰藉的表達,展示了《她》對詩人的深情和關心。
第五十節
天涯·唐·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
為溼最高花。
對曰:
《合歡花》
明月依稀照天涯
鄉書輾轉何時達
東風已過無情夜
隔江開遍合歡花
《合歡花》是一首描寫思鄉之情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的古詩,透過明月、鄉書和合歡花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渴望和思念。
詩的開頭,“明月依稀照天涯”,描繪了明亮的月光照耀著遙遠的天涯。這裡的明月象徵著希望和溫暖,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明月的照耀給人一種寧靜和安慰的感覺。
接著,詩人提到“鄉書輾轉何時達”,表達了對鄉書的期待和渴望。鄉書代表了親人的訊息和問候,詩人希望早日收到鄉書以瞭解家鄉的近況。這裡透過鄉書的輾轉,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長,進一步凸顯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後半部分,“東風已過無情夜,隔江開遍合歡花”,描繪了東風吹過的寂靜夜晚和合歡花盛開的景象。東風已過無情夜意味著時光匆匆流逝,而合歡花的盛開則象徵著家鄉的美好和繁榮。這裡透過隔江的描繪,暗示了詩人與家鄉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