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早膳,朱由校來到了太和殿。
這裡已經放滿了奏章,拿起一本奏章仔細的看著。
說實話朱由校對現在的奏章真的很不習慣,一個個的廢話一大堆。
有用的沒多少,看的朱由校兩眼昏花,就憑朱由校的文學功底。
要理解透徹奏章上的具體講的什麼還是很吃力的。
雖然最近他也在努力的學習當中,但是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理解的。
他需要時間,這還是朱由校因為修煉的原因。
不管是腦力還是智商都已經強化了好幾倍的結果。
要是以前的朱由校那看到這些奏章的時候,可真是兩眼一抹黑。
用那句話講,奏章上的每一個字他都認識,但是結合到一起他就不認識了。
所以朱由校覺得為了自己以後不那麼辛苦。
自己就要改變大臣們奏章的格式和內容,有事說事,不要跟裹腳布似的。
寫了那麼又臭又長的一段話,最後仔細一看沒什麼大事兒。
當即朱由校就讓方正化前去內閣通知眾位內閣大學士們。
新的奏章內容以簡潔明瞭為主,不要寫那麼多廢話。
這樣的奏章以後不要再往太和殿裡送了,誰要是再寫這樣的奏章就讓他去國子監教書去吧。
別在朝中浪費人才了,就這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慢慢的大明的官員們改變了奏章的內容,奏章都以實幹為主,再也沒有了那些浮誇的文字。
這個改變這可讓一幫子武將們痛並快樂著。
他們本來就只是認字而已,甚至有很多都不認識字。
寫奏章的時候都是找人代筆寫的,現在不用了。
朱由校特意交代內閣和武英閣,所有人的奏章必須自己寫,不準找人代筆。
朱由校的這個決定,徹底的斷了他們找人代筆的後路。
這樣很多的大字都不識的武將們可就頭疼了。
自從知道了朱由校的要求之後,就每天開始挑燈夜戰的識字了。
朱由校看了一會奏章之後,詢問了方正化後。
知道孫承宗等人都已經出發了,就在太和殿處理起了政事。
之後的兩天朱由校只是每天早晨修煉一會兒吸收朝陽紫氣之後。
就在太和殿裡處理政務,這兩天整個大明也開始了改革。
很多新的部門建立,也有很多原有的部門取消。
汪直和魏忠賢也如實的完成了朱由校的任務把血刀老祖和他的徒子徒孫抓捕到案。
這一次汪直和魏忠賢都親自出馬,根本沒有給血刀老祖機會。
一擁而上直接把血刀老祖的徒子徒孫們都宰了。
而血刀老祖由魏忠賢帶領曹少卿和雨化田親自捉拿。
就血刀老祖的修為單獨對上一個人都夠嗆,何況還是三個人一起上。
被抓到的血刀老祖嘴中直呼魏忠賢不講武德,群起而攻之。
這讓汪直和魏忠賢很不屑,能群毆誰跟你單挑。
我們是皇爺的鷹犬又不是江湖人物,誰跟你講規矩。
再說了江湖規矩永遠也大不過大明的規矩。
血刀老祖抓捕歸案後,汪直幾人入宮跟朱由校稟報。
朱由校壓根兒就已經忘了血刀老祖的事兒,這幾天光是政務就已經讓他忙的頭昏腦脹的。
那裡還會有心情去管血刀老祖的死活,聽到汪直的稟報後。
朱由校很隨意的說了句:“抓到了就行了,直接斬了就可以了。”
就這樣聞名江湖的邪派大佬血刀老祖就這麼被西廠押到菜市口斬了。
血刀老祖被西廠斬了的訊息,很快就在各國武林傳播開來。
引得各國武林中的邪派高手特別是大明境內的都群情激憤。
甚至個別的一直嚷著要給血刀老祖報仇雪恨。
當然這也就是說說而已,混江湖的那個不是利益為先。
都很在乎自己的名聲,就那些個邪派高手連自己家人都能殺。
那裡還會想著給一個不認識的血刀老祖報仇,怕不是閒的。
嘴中吆喝著報仇的也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名聲的。
為了收攏一部分傻缺成為手下的炮灰用的。
別說還真有很多沒腦子的人相信,都聚集在了幾個聲音最大的人的周圍。
結果也是可想而知,這些人要麼成為了別人練功的鼎爐。
要麼就成為了別人的手下炮灰。
而江湖中的所謂的正道人士則一個個的歡欣鼓舞的。
有很多的門派少俠行走江湖為百姓也做了不少的好事。
不過江湖中的紛紛擾擾朱由校都沒有時間關心,他現在正在時刻關心著遼東的情況。
自從知道嚴嵩與清國有勾結之後,朱由校就提前發動了清洗,那幾天把京城殺的血流成河的。
就是因為朱由校怕耽擱的時間長了,遼東真的會有什麼變故。
所以朝堂還沒有穩定的情況下,就把孫承宗派去了遼東。
孫承宗到達遼東之後,孫承宗當天就拿著聖旨把楊鎬一系的將領都抓了起來。
又提拔了很多有能力的將領比如滿桂趙率教等人。
同時孫承宗又跟熊廷弼等人商量了以後遼東的戰略變化。
最後結果是熊廷弼領精兵十萬在遼瀋前線佈防。
孫承宗在山海關一線為熊廷弼解決後勤問題。
關外的所有事情都是以熊廷弼為主,孫承宗只負責大方向上的。
熊廷弼負責具體事務,兩位大才把遼東防線經營成了銅牆鐵壁。
清國的皇太極本來就一直在等著嚴嵩的情報,結果時間到了嚴嵩卻一直沒有訊息。
皇太極這才知道嚴嵩已經完了,不甘失敗的皇太極率領三萬八旗精銳,十萬漢蒙八旗進攻遼瀋。
熊廷弼這會沒有了楊鎬的掣肘,遼瀋前線將校一心。
皇太極攻城一月沒有絲毫戰果不說,八旗精銳都損失了進兩萬人。
漢蒙八旗就跟不用說了,就剩下了不到五萬人的皇太極。
懷著滿腔不甘撤軍回程了,也就是熊廷弼也損失很大。
遼瀋十萬精銳只剩下了不到六萬人,再加上明軍野戰目前確實不如清軍。
所以熊廷弼才沒有派人追擊,只是謹守防線,預防中了皇太極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