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五箭一洞
穿越大夏之廢物王爺要翻天 筆舞風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翌日清晨,陽光照耀在皇宮的演武場上,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中,皇帝夜政站在高臺上,俯瞰著下方整齊列隊的文武百官。他的身旁是靖王夜司明和騰王夜司騰,兩位皇子神情各異,卻都難掩緊張之色。
“今日,我大夏皇子靖王與騰王將進行射箭比試,以顯其武藝。”夜政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每一個字都清晰入耳,“射箭比試,考驗的是精準與冷靜,是武者精神的體現。現在,比試開始,騰王先來。”
夜司騰邁步走向射箭臺,他的步伐堅定,神情專注。他的手伸向一旁的箭筒,從中取出一支箭矢,輕輕搭在弓弦之上。他的動作流暢而自然,透露出無數次練習後的熟練和自信。
他站立在射箭臺上,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微微前傾。他的目光鎖定在遠處的靶心上,眼中似乎只有那個目標存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地吐出,讓自已的身體和心靈都進入一種平靜的狀態。
隨著他的呼吸節奏,夜司騰緩緩拉滿了弓弦,箭頭對準了遠處的靶心。陽光下,他的側臉線條分明,眼神中閃爍著冷靜和堅定的光芒。他的身體在這一刻彷彿與弓箭融為一體,展現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和諧與美感。
就在這時,夜司騰鬆開了手指,箭矢如同一道閃電,劃破長空,直奔靶心而去。第一箭準確無誤地命中了靶心,引起了現場一陣輕微的驚歎聲。
他沒有絲毫的停頓,繼續以同樣的姿勢和節奏,連續射出剩下的四箭。每一箭都如同第一箭一般精準,每一箭都深深地釘在了靶心的位置,形成了一朵漂亮的箭花。
當第五箭命中後,現場的驚歎聲變成了熱烈的掌聲。文武百官們被夜司騰的射箭技藝所折服,紛紛起立鼓掌。掌聲如潮水般洶湧,久久不息,夜司騰的出色表現無疑給了所有人深刻的印象。
夜司騰收起弓箭,向皇帝夜政一鞠躬,神情自若。他的表現無疑為他在朝堂上贏得了極高的聲望,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作為武將的英姿。
房亮和程瑜在一旁目睹了這一切,他們相視一笑,心中對夜司明即將展現的表現充滿了期待。他們知道,自已的大哥不僅文采飛揚,武藝也同樣非凡。
此時,夜政再次開口:“靖王,現在輪到你了。”
隨著騰王夜司騰的射箭表演落下帷幕,現場的氣氛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文武百官們的掌聲和讚譽聲還在耳邊迴盪,而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靖王夜司明,期待著他將如何回應這一挑戰。
夜司明從侍衛手中接過了傳統的長弓,但他並沒有像眾人預期的那樣開始搭箭準備射擊。相反,他輕輕拉動了弓弦,似乎在測試弓的張力。接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夜司明並沒有繼續使用這張弓,而是將其扔給了一旁的侍衛。
這一舉動讓在場的眾人都感到困惑不已,議論聲四起。一位文官悄聲對旁邊的同僚說:“靖王殿下這是何意?為何棄弓不用?”
另一位武官則皺眉道:“難道是弓的問題?或是靖王殿下有別的打算?”
然而,夜司明的下一步行動,更是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從腰後取出了一把外形獨特的連發弩,俗稱諸葛連弩。這是一把源自前世智慧的武器,能夠連續發射多支箭矢,具有極高的射速和威力。
諸葛連弩,作為夜司明從前世記憶中借鑑而來的武器,其形狀和設計在這個時代顯得格外獨特和先進。這把弩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古代名將諸葛亮,以其連續發射的特性而聞名。
諸葛連弩的主體結構由堅韌的硬木製成,表面塗有防腐和增強彈性的油膏,使得弩身更加耐用和抗衝擊。弩身呈現出流線型的設計,曲線流暢,握把部分貼合手掌,便於射手穩定持握。
弩的弓部分與傳統弓箭有所不同,它採用了多層竹片和動物筋腱疊加膠合而成,增強了弓的彈力和耐用性。弓弦則由數股牛筋製成,強度高,耐拉伸,能夠在連續發射中保持穩定性。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諸葛連弩的箭匣設計。箭匣位於弩身的下方,可以裝載多支箭矢。箭匣內部設有精巧的機械裝置,能夠自動將箭矢送至發射位置,實現快速連續發射。這種設計大大提高了射擊的效率,減少了戰場上的裝填時間。
弩的扳機部分同樣精巧,設有安全鎖定裝置,防止意外走火。扣動扳機時,機械裝置釋放,帶動弓弦拉緊並迅速回彈,將箭矢以高速射出。
整個諸葛連弩的設計兼顧了實用性和先進性,不僅在戰場上能夠有效地壓制敵人,也是一種工藝美學的體現。在大夏國的射箭比試中,夜司明手持這樣一把武器,無疑展現了他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創造力。
“這是何物?”一位年長的官員驚訝地問向身旁的年輕侍衛。
年輕侍衛同樣滿臉疑惑:“臣也未曾見過,看其構造,似乎能連續發箭,真是奇巧無比。”
夜司明深吸一口氣,他的目光再次鎖定遠處的靶心,整個人散發出一股從容不迫的氣勢。他輕輕地扣動了連弩的扳機,第一支箭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出,緊接著,第二支、第三支……連續的箭矢如同流星趕月一般,一發接一發地命中靶心,形成了一連串的震動。
“天哪,這怎麼可能!”一位文官驚歎道,他的眼睛幾乎要從眼眶中突出。
“這連發弩的威力,簡直堪比小型的弓箭隊!”一位武官激動地評論,他的聲音中充滿了對這種新武器的讚賞。
當最後一箭射出,整個廣場上響起了比之前更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文武百官們被夜司明的創新和技藝所折服,他們議論紛紛,對這位靖王的表現充滿了敬意和好奇。
夜司明收起諸葛連弩,向四周的文武百官點頭致意,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驕傲。他不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完成了射箭比試,更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他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這一舉動不僅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震撼。
隨著射箭比試的結束,皇宮侍衛們迅速行動,他們小心翼翼地從遠處的靶場抬回了兩個箭靶,展示在了文武百官和皇帝夜政的面前。
騰王夜司騰的箭靶被首先展示出來。靶子的紅色圓形中心區域緊密地排列著五支箭矢,它們幾乎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完美的圓形圖案。每一箭都準確無誤地命中了靶心,顯示出了夜司騰超凡的射箭技藝和無比的精準度。在場的官員們看到這一幕,不禁交口稱讚,對夜司騰的表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緊接著,靖王夜司明的箭靶也被呈上前來。與騰王的靶子截然不同,靖王的箭靶紅色靶中心只有一個洞,而這個洞被一支箭矢正中穿過。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驚訝不已,議論聲此起彼伏。
“這是怎麼回事?靖王的靶上為何只有一個洞?”一位不明就裡的文官疑惑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