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古代,有一種名為虛耗的鬼怪。它身穿紅色的袍服,顏色鮮豔卻透著一股詭異的氣息。那袍服的質地彷彿不是凡間之物,在黑暗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虛耗長著一個牛鼻子,看起來有些滑稽,但又讓人感覺不寒而慄。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則高高地掛在腰間,模樣十分怪異。它的腰裡還插著一把鐵扇子,這扇子不知有何特別的用處,或許是它用來施展某種邪惡法術的法器。
據說,虛耗鬼的來歷頗為神秘。在遠古時代,人們認為世界上存在著各種神靈和鬼怪。而虛耗鬼便是由人們內心的恐懼和負面情緒所孕育而生。每當有人心懷怨恨、嫉妒或者貪婪時,這些負面的能量便會吸引虛耗鬼的注意。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一個小村莊,村裡的人們一直過著平靜而安寧的生活。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村莊裡開始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村民們家中的財物常常不翼而飛,而且無論他們如何防範,都無法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如此,一些村民還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情低落,失去了往日的快樂。整個村莊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
有一天,一位智慧的老人發現了端倪。他想起了祖輩們口口相傳的關於虛耗鬼的傳說,意識到村莊可能是被虛耗鬼所侵擾。老人告訴村民們,虛耗鬼喜歡盜竊他人的物品,還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人們變得憂鬱。村民們聽後十分驚恐,紛紛請求老人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老人思索片刻後,說道:“傳說虛耗鬼害怕鍾馗,我們可以在門上掛鐘馗像來驅除它。”於是,村民們趕緊找來紙張和顏料,繪製了鍾馗的畫像,並將其掛在了自家的門上。
果然,從那以後,村莊裡的奇怪現象逐漸減少,財物不再丟失,村民們的心情也漸漸好了起來。
另一個傳說發生在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這家人原本生活富足,生意興隆。但突然之間,他們的財運急劇下滑,倉庫裡的貨物也經常無端損耗。商人感到十分困惑,四處尋找原因。
後來,商人在翻閱古籍時,發現了關於虛耗鬼的記載。據說虛耗鬼能夠令人損失財物,庫藏空竭。他聯想到自家的情況,懷疑是虛耗鬼在作祟。於是,商人開始留意家中的每一個角落。
終於,有一天晚上,商人在倉庫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身影。那身影正是虛耗鬼,它正試圖偷走一些貴重的貨物。商人驚恐萬分,但他突然想起了對付虛耗鬼的方法。他鼓起勇氣,大聲呵斥虛耗鬼,並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鍾馗像。虛耗鬼一看到鍾馗像,頓時嚇得驚慌失措,化作一道青煙逃走了。此後,商人家裡的財運逐漸恢復,一切又回到了往日的繁榮。
唐玄宗時期,也曾遭遇過虛耗鬼的侵擾。有一天夜裡,唐玄宗在夢中見到一個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身穿紅色袍服、光著一隻腳、腰間插著鐵扇的小鬼偷偷摸摸地跑到楊貴妃的臥室,偷走了貴妃的香囊以及玄宗賞賜給貴妃的玉笛。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鬱。玄宗大怒,立刻喚人。
就在這時,一個頭戴烏紗帽、身穿藍色官服的大鬼出現了。這個大鬼正是鍾馗,他與虛耗鬼在大殿上展開了一場追逐。鍾馗身形矯健,很快就將虛耗鬼抓住,並用手指挖出小鬼的雙眼,然後毫不留情地將其撕開並吃了下去。
玄宗見狀,驚訝不已,趕忙詢問大鬼是何方神聖。鍾馗回答道:“我就是考試不中,憤而自殺的鐘馗!”玄宗醒來之後,發現自已的病竟然不藥而癒。為了感謝鍾馗,他命畫師畫出夢中鍾馗的模樣貼在宮門上,以保平安。
事實上,虛與厲有著更深的內在聯絡。虛是產生厲的根源,而厲作為被驅除之物,與儺的禮俗密切相關。古人認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的虛星巡天之時,正值仲秋。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少皞專事司秋,居住在西方日落之地,立杆測定日落之景。此時太陽在西,晷影在東,先民們謂之“反景”。
而且,儺與送陰氣及虛星也有密切關係。秋冬季是陰氣興盛之時,若陰氣在十二月出來,意味著厲鬼“隨強陰出害人”,所以要行大儺以逐除之。因此,虛是厲的根本,厲是虛造成的,虛厲可視為一個表示厲鬼的詞彙。
耗字與耗字相通,有減損、敗落、空虛等義。耗也有“惡”的含義,同時還是惡神。古代有“耗磨日”的習俗,這一習俗來源於虛耗鬼觀念。據說唐代時,自古流傳有耗磨日,亦稱為耗磨辰,該日官府“不事事”,官員有飲酒之俗。後來,耗磨日被認為是正月十六日,這一天忌磨茶、磨麥及諸業務,官司局務停業,人們也會在這一天舉行一些禳除虛耗的儀式。如直隸元氏縣誌書記載,十六日夜半會用杵遍杵宅院,謂之搗虛耗。
從這些民間傳說中可以看出,虛耗鬼的形象深入人心,而鍾馗作為剋制虛耗鬼的正義之神,也受到了人們的敬仰和崇拜。這些故事既反映了人們對邪惡力量的恐懼和厭惡,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同時,它們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傳統價值觀,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