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道性篇)

3、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誰能將有餘的奉獻給天下呢?只有順合於天道者。所以聖人維護事物並不把持事物,將事物做成功了,也不處在有功的位置,聖人是不想讓人們知道他的賢能的。

解析:道是運化且包含著萬物的,修道人把自己豐厚的東西奉獻給天下,就會獲得與道合一的資訊能量,會獲得道的豐厚加持。修道人看透世間的無常,世間沒有長久的事物,所以並不把持佔有事物,奉獻於天下也是修行法門。但是修道人並不會持著於這樣做,因為為了自己的目的這麼做是違背於道的空無本性的,會由“德”降為“義”甚至於“禮”(請參考第三十八章)。所以聖人也只有在內心沒有所得的目的時才會那麼做,而不會持著於以舍換道,即使捨去心力幫助人做成了事情也不能居功自傲,因為那樣會把將要獲得的天道補報對沖掉了,得不償失,以至於不使人知道是自己幫助人為好。

四、運用法門:本章講述的是捨得的應用法門。人們要合於天道的舍,才會獲得最需要的東西。如果人們將自己本來很少的東西舍了去,而換得了自己本來就多的東西,就會能巧成拙,是最不好的方法,甚至出現惡果。如果作為一個修道者,眼光更要開闊,舍的行為與方法應該更為合理,只有合於天道的舍,才會得到天道的加持。

第七十八章

(道性篇)

一、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gòu),是謂社稷(ji)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二、譯文:天下最柔弱的莫過於水,但世間最能戰勝強硬的東西也不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它。軟弱的能勝過堅強的,柔和的能勝過剛硬的,天下人誰都知道,但沒有人真正能實行。所以聖人講:能承受全國的屈辱,才是天下的君主;能擔當全國的災難,才是天下的王者。正面講述的語言,往往結果卻是相反的。

三、分段譯文及解析:

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譯文:天下間最柔弱的莫過於水,但世間最能戰勝強硬的東西也不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它。

解析:在世間有形物體中,水是最柔弱的,但是能戰勝世間最強物質的東西,反而戰勝不了水,因為水是順著其它物體的形態而改變的,並不能被抓到可攻擊的有形之處。反之,水會順著物體的形狀將其包圍淹滅,就如同現在的地球情形一樣。所以,最後的結果水是勝利者,水才是真正的強者。

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譯文:軟弱的能勝過堅強的,柔和的能勝過剛硬的,天下人誰都知道,但沒有人真正能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