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家對面是市黨群關係工作中心,每當晚上幾個通紅的大字亮起來,很遠都能看見,十分醒目。像是外賣騎手這樣的新業態群體在本市逐漸壯大了起來,路上還是小區裡經常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作為新的職業,對於新業態的管理建設也要跟上,才能更好保護從業者的權益,還能提供一個適合產業長期良好發展的業態環境。所以,新業態的工會組織建設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哪裡有職工,哪裡就有工會組織。本市的對於新業態職工增長快、權益維護難等情況,力推新的就業形態建設工會、參加工會工作,在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群體建立工會組織,吸納工會會員。
“爸爸,外賣騎手好像還有組織呢,有一次我看一群穿著黃色制服的人,整齊地站在一個辦公廳前面,在聽一個穿著白襯衫講話,那人拿著一張紙記錄什麼,特別像我們開晨會。”
“有可能。”
“咱們這裡估計是不少外賣騎手,他們也有工會嗎?如果參加了總工會就能夠享受一系列服務活動,包括一年一次的體檢專案,寒冷天氣免費提供圍脖和手套,出了糾紛由工會維護權益嗎?”
“加入工會有好多權益呢,工人的組織。”
“如果由工會牽頭,能給在外奔波的工作者們能夠有地方喝喝水、歇歇腳、充充電,特別是今天這樣的寒冷天氣,一定是舒服不少。長時間的勞動,沒有休整,情緒不好甚至出現意外的機率肯定會增加的。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外賣騎手工作起來更快樂了,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這樣的服務需要錢支撐啊,這麼容易辦到嗎?”
這樣的發問讓小楊停住了。對啊,這些服務需要支撐,誰去提供房屋,誰來打掃衛生,又有誰能夠承受工資減少呢?畢竟像是網約司機、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職業門檻低,收入水平低,對個人的年齡體力有要求。來做這些工作的人大多是想多賺錢,而收入分配的方案是平臺公司決定的,工會組織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嗎?即使提高了新職業群體的收入水平,也提供更好的工作福利,餐飲業這樣的行業還能繼續加入外賣平臺嗎?
平臺作為一個企業,目的是賺錢,他在餐廳那裡低價購入,再由低價的配送服務送到家,他賣的貴一點,可是還是要低於在實體餐廳價格,不然顧客可能自己去買,而不是在網上購買。如果這個網購平臺的流量足夠大,這家餐廳只要進駐,流水急速增加,大大增加了前來購買的客戶,那麼餐廳也是很願意合作。沒有利益,誰去折騰呢?
“嗯...,也對啊,大大提高福利待遇,這是一筆很大的成本,誰來承擔呢?個人,單位還有國家一起承擔嗎?再加上基金金融的加持。多方的支援,風險共擔,這樣好的工作環境是不是就可以改善了。”
“從目前看,加入公會對普通打工者是有益的,不知道之後的運營怎麼樣。”
因為對於工會組織的不瞭解,小楊開啟手機開始瀏覽器來,查詢一下關於工會組織的新聞。開啟其中一條新聞,其中的故事很有趣,十分詳細地介紹了某市總工會提供的服務。外賣小哥送餐不能進入小區,或者進入小區卻不能騎行,只能步行送餐。送餐時間有限時,超過規定時間會對外賣小哥進行處罰。面對小區物業的規定,外賣時常出現超過規定配送時間的情況,這導致物業和外賣小哥的衝突不斷。為了避免外賣超時,有的外賣小哥選擇把外賣放在小區門口等公共場所。原本可以送貨上門的外賣,卻要自己去取,本就是為了輕鬆方便,現在需要耗費更多時間精力,自然引起顧客的不滿。還有出現外賣破損和丟失的情況,增加了投訴不滿意的評價,同時會對外賣小哥進行處理。
物業、外賣小哥、顧客還有外賣平臺四方的衝突不斷,現在卻有了新的解決辦法,讓各個主體都滿意。市總工會整合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網格服務站、物業用房,聯建共建快遞小哥服務驛站,解決了快遞末端用房緊張、快遞進小區難等問題。
自從有了快遞小哥服務站,外賣小哥把外賣放到服務站,提前聯絡顧客來取餐。服務站裡24小時監控,極大地保證了外賣的安全。正是因為有了總工會的介入組織,保障了外賣小哥的權益。
說什麼不重要,做什麼才重要。一次行動抵過數百次宣傳,是總工會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新業態群體參加工會組織是有利的。所以幾年來,在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群體成立工會組織35家,吸納工會會員2000多人。新業態工會組織辦的紅紅火火,公會人數增長速度保持穩定。
共工會常態化開展交通安全培訓,開通線上線下24小時心理和法律諮詢服務,為新就業形態群體構建了“困難有處說,問題有人解”的關愛平臺。
“工會組織是自願加入的嗎?”
“是啊,所以才要發展新會員嘛。”
小楊給楊老爹讀完新聞,重新評價了工會組織,應該是一個辦實事的組織。對於勢單力孤、從事基礎工作的外賣小哥來說,加入其中成為一員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工會組織在全社會的認識並不是人人皆知,應該大力宣傳加入工會組織的好處,讓更多的人瞭解熟知,那樣就會有更多的人自願加入。想要做好工會工作,做到“哪裡有職工,哪裡就有工會組織。”就要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
新職業群體以靈活就業為主,數量龐大,其中很多人對工會的職能、意義缺乏瞭解,這給發展新會員帶來挑戰。為最大限度地靈活就業人員組織到工會中來,嘗試做出以下舉措。在新業態職業中廣泛開展政策諮詢、職能技能、勞動權益維護等普惠服務,打造出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協同互動的多元服務體系。讓服務說話,新職業人員感受到體會到工會組織的力量,還有為人民服務的決心,自然會自願加入工會組織。
新職業新業態從業者積極投身城市建設,應該提升他們的歸屬感、幸福感,提供更多的服務。像這樣寒冷的天氣,希望他在休息站可以暖和一下身體,喝上一口熱水。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這樣的工作者,他們的工作方便了所有人的生活。所以他們是值得尊重的,提高他們的待遇,保障他們的權益,不僅是人人的同理心,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