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從窗外的鳥叫聲中醒來,感覺沉重的身體又輕快了不少。往旁邊摸了摸,床還是溫的,母親起床不久,定是去煮早飯了。自己左右也睡不著,還是起來到自家院子走走,增強一下免疫力也是好的。

片刻後,李軒出現在自家院子裡的菜地邊。看著綠綠的一畦韭菜,鮮嫩欲滴的黃瓜,一嘟嚕一嘟嚕的辣椒,一串串的豆角,還有胖胖的茄子,紅彤彤的柿子,還有一籠一籠的大蔥;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不知為什麼李軒格外的喜歡這裡,呼吸上一口帶著溼氣和泥土氣息的空氣立馬就身心舒坦了。李軒前世是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農村姑娘,自然是喜歡種地的。從小在爺爺的帶領下對於種菜,那也是耳濡目染。“阿軒,回來吃飯呀!”“唉,這就回去吃飯!”

用過飯,李軒就帶著母親和弟弟拿好工具,到後院的地裡選定了一塊土壤溼度好,大致是中性土壤的地方,指揮著母親和弟弟動手挖坑,然後去林子裡用扁擔挑回來一些腐爛的樹葉以及爛樹葉下面的暄軟的土,攪拌好後均勻的平鋪在坑中,然後開始澆水,澆透了拔了些草厚厚的蓋嚴,等待發酵。

其實最好是用牛糞。豬糞,雞糞,加上軟土按比例配好再發酵,這個土壤更有營養。可是村裡就那麼一家養牛,人自家還留著肥地呢,怎麼會賣。這樣也行,腐殖質也是好肥料。

“娘,川子,咱們去挖蛐蟮,到河邊溼土地去挖一定多。”邊走邊順手帶上了圍帽,還是前些日子母親考慮到自己如今毀容給買的。出門戴上這個,就不怕被別人說三道四了。

因為剛回來的時候就跟村長說好了,要有別人打聽這事兒,就說是李軒毀容了,在那沒用了才被放回來的,所以到河邊的時候也沒什麼人圍觀!這裡土壤肥沃溼潤,一挖果然很多,一會兒娘倆個就挖了幾十條,又大又肥。這不夠還得再挖些。心想這次娘說不讓多挖蛐蟮坑,先挖一個坑養養試試,成功了再多養。

這回就自己挖了,下次要多養的時候非得僱人挖不可,十條蛐蟮一文錢,不用大人,小孩子都得搶著幹去。就這樣陳氏跟川子挖了一下午,挖了有一小桶,著實不少。有人看見問他們,挖蛐蟮幹啥?

李軒怕川子說漏嘴了趕緊搶著說想餵雞,那人瞅瞅他們說了句“有病吧!雞是吃蟲子,它不會自己抓呀!再說誰挖的起?地裡還有的是活幹不過來呢,這可真是閒的!”娘三個誰也沒聽那人的話,轉頭就往家裡走。

剛到家,川子就問“姐,這蛐蟮是放到坑裡嗎?”“蛐蟮現在不能放坑裡,要等幾天那營養土發酵好了,才能放裡面。

現在我們先在屋右面那個槽子裡放些溼潤鬆軟的泥土,把這些蛐蟮放進去,再在上面蓋些草!”“那營養土發酵要幾天吶?”“以現在天氣的樣子,大概兩三天就可以了。到時候把上面蓋的草揭開,再把每條蛐蟮切成三四段,再扔進坑裡。”

“為什麼要把它切成三四段?那不是都死了嗎?”“因為蛐蟮很神奇,要是把它切成三四段,它的每一節都能再生出頭或尾,中間部分頭和尾都會再生!”

“哦!原來蛐蟮是可以這樣的。那切完,我們不是擁有了三四倍的蛐蟮了。”“嗯,營養和溼度跟得上它長的也格外的快,繁殖後代也快。從幼卵到長大不到兩個月……”“要想餵雞,現在做的養殖坑,暫時還不能使用呀?”“那咱娘不同意,也只能暫時弄這一個了。”“嗯,也只能這樣了。”

晚上母子女三人吃過飯各自歇下不提,第二日吃過飯李軒提出讓川子帶著自己溜達溜達,熟悉一下週圍的地方。陳氏在給李軒做衣服,李軒回來時候穿的衣服都是群芳苑的,有點暴露,不適合正經人穿。現在李軒身上還是陳氏的舊衣服,好在母女兩個的身材差不多,都屬於身材苗條,但是該胖的地方胖,該瘦的地方瘦的型別。人長的美,身材好,就是披個麻袋片也是漂亮的!

川子先帶著李軒從自家屋後的五畝麥田邊的路往村子邊的路走,繞開村裡人的眼睛,只因李軒不想跟太多人打招呼。不想聽別人議論自己,也不想為此與別人發生口角。

走過伴隨著清風和鳥叫聲的小路,不遠處還有野兔聽到腳步聲一蹦一跳的沒了影子。抬眼望去山邊的樹木或高或矮的錯落有致,點綴其中的或綠或紅或黃或紫的野花也來添色,好一幅美麗生動的天然畫卷……

拐過了山腳,路過村子邊上外圍的的田地,遠遠的看去,有黃澄澄的油菜花田,有綠油油的禾苗,有剛剛抽穗的穀子,有矮科的豆類,鬱鬱蔥蔥的生機勃勃……還有金黃金黃的即將收割的麥田,極為壯闊!

又往前走了沒多遠發現一片綠色的農作物,遠看以為是穀子,走近了,用手指著問“這怎麼越看越像玉米呢。”川子說:“這就是玉米呀!大夥都叫它苞谷,這東西產量低,撒了這麼多種子,也打不了多少糧食,所以你沒看見都是種在肥力低的下等田裡。”

李軒驚訝極了,但又極力剋制,不能讓川子發現她的異樣。怎麼能說玉米產量低,分明是你們不會種,把玉米按照穀子的種法種,這不是扯淡呢嗎?這要是能高產都奇了怪了。看來自己有努力的方向了,回去以後得好好加工一下再說給母親跟弟弟!

李軒不想再往前走了,輕輕的拽了拽川子的衣袖,“我們回家吧,我有點累了!”說著姐弟倆就原路返回了。”不一會就到了家,姐弟兩還在聊玉米!陳氏就問“玉米怎麼了啊?”川子搶上前急著把剛才李軒說的跟母親陳氏又說了一便。

娘,這玉米很高產的,只是你們種錯了。我會種”“怎麼可能?這是從別處傳過來的,一直都是這麼種的。阿軒可別亂說,到時候要是沒高產,可是會得罪人的!”“沒事,這個我肯定能行!我就種咱自家地,到時候來個對比,村裡人怎麼也得相信事實了!”

“娘,像現在這樣種玉米每畝能產多少斤?”“因為村人都認為它產量低,所以都是邊邊角角的下等田種它,產量就二百斤左右”。“我要是種玉米肯定能產量翻倍?”“那在山邊那兩畝來地種吧!還沒種呢,你哪裡來的自信?”

“娘,我看書看到的,書裡有介紹玉米種植的!害怕陳氏要看。趕緊又說“我以前看的那人的書…”陳氏:“以後再說吧!今年的地都種完了,沒地方再種了,往後再說吧!就是現在有地方可以種,時間上也不趕趟了!”

對於母親陳氏的說法,李軒並不是很贊同。她最近兩天在看原主老爹生前留下的那些書,還有筆記……雖然沒有看完,但從字裡行間不難發現,現在生活的這個地方的氣候跟自己前世生活的北方氣候明顯差距很大。

這裡五月初,青菜什麼的就都可以吃了;而前世北方五月份是吃不到陸地菜的,除非大棚裡的。最早也得六月初才能吃上黃瓜辣椒。根據前世的地理知識,再結合現在的氣候溫度,猜測現在生活的地方大概在華北平原的河北省或者山西省的位置。

前世華北平原是可以種植兩季玉米的,就是種不了兩季玉米,冬小麥收後,下茬種玉米剛剛好!

現在是六月初,看樣子六月中旬就可以麥收了。自家這五畝麥田收割後,怎麼也要說服母親種上玉米。

若是改變種植方法這事成功了,到時候就跟村長叔有理有據的說說,能不能帶著村裡人一起種,這樣交好了村人,他們念著這份情也就不好意思再拿自己的事說嘴了。

另外得在自家沒成功改種玉米之前先買些地,手裡的錢存著也是存著,買了地還可以有些收益。若是改種玉米成功後再買地,很可能就不好買了。得留些銀兩再建一座像以前一樣的房院。

可惜自己現在啥也幹不了,只能等身體好了再說,這破身體才走了這麼一會兒就乏的很,管不了那麼多了,先趟下睡會兒再說吧!

晚上吃過飯,李軒跟母親和弟弟把自己的打算全盤托出,母親陳氏怕到時候一場空,“娘,您就信我一次吧!賠了算我的,您知道我手裡有銀子的!”

川子也說“娘,您就聽姐一回吧!要是這回沒成,以後什麼事都聽您的。”“那也行,反正種田的事我以前也不懂,這幾年都是看別人咋種,我就咋種!”李軒高興的說“娘,那我要是改種玉米成功了,以後種田的事兒,您可都得聽我的!”

陳氏笑著說“不怕你們姐兩個笑話,以前你們爹活著的時候咱家田地多,都是租給佃戶很種的,到時候等著收租子就行了。你爹沒了,咱家田地也沒了。現在這五畝田雖然也還好,可是跟以前的田地肥力還是差不少!田地裡的活我也是後學的,你要是不說改種玉米,我就跟他們一樣種黃豆了!到時候還能炸油吃…”

“娘,我還想再買點田地,銀子放手裡它又不能下崽兒!”陳氏想了想說:“買田地也行,最好是咱家附近這的,好照看,到時候幹不過來還能請短工。”

經過母子女三人商議,最終決定買下挨著自家不遠處臭泥塘周圍的那片地。若是買下來就能與自家田地連成一片了……

商議妥了就都各自回屋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