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於聯合國帶來的壓力,南域和東域各大國開始了瘋狂兼併小國的模式。

一開始,這些大國攻打小國的時候,還會先弄出一些事端,企圖佔據大義,以正義之師的姿態去進行攻打。

可漸漸的,它們連演都不演了。

因為,這些小國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已經紛紛在暗中進行了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這個時候,就充分展現了兵貴神速的意義。

其中,東域唐國的兼併速度最為之快。

因為在整個東域,唐國都是實至名歸的超級大國。

之前唐國對外的政策,便是禮儀之邦,只要對其稱臣納貢,便會溫和以待,庇護小國。

現在的唐國,對外政策已經完全改變了。

在唐國二皇子為首的激進派系的帶動下,唐國軍方開始了征伐之路。

以唐國的強盛實力去攻打東域諸國,自然是勢如破竹。

短短三年時間裡,東域之地便有四分之三的地盤,被唐國所佔領。

至於剩下四分之一,則是因為這些小國被聯合國所接納,成為了聯合國中的一員。

其實大國與聯合國之間,還算是相互剋制了。

從聯合國角度去考慮,庭議閣的人也不準備真的與其他幾域的大國開戰。

其中原因,首先聯合國是新建的勢力,雖然蒸蒸日上,但也百廢待興,這種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貿然開啟對外戰爭,對於內部的發展必然帶來極端的不利。

而且,聯合國也知道,一旦開戰,就不是單方面與其中一個大國的戰爭,可能便是其他幾個大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聯合國。

所以,在吸納加盟國的時候,聯合國也並不是一味的全然吸納,而是有選擇性的吸收。

整個世界局勢看著,就好像聯合國與幾個大國一起,共同瓜分了世界。

除了西域因為是佛家的地盤,沒有被這種權力的遊戲波及之外,南域和東域的小國,都在這種大國兼併中被殃及池魚。

然而,西域之地,如今也不太平。

因為萬妖之森的妖帝,已經下達了萬妖令,正在集合妖族,陳兵與萬妖之森的邊界,一副隨時大規模入侵西域的姿態。

當然,妖帝並不是真想入侵西域,這只不過是在配合楚恆罷了。

相比其他三域,西域畢竟貧瘠之地,佛家佔據此地,其獲取的氣運還不足以支撐佛家在這次大爭中徹底起勢。

所謂,佛家謀劃東域的意圖,已然十分明顯。

而真正的戰場,也必然在東域之地。

為了牽制住佛門的力量,楚恆便讓妖帝陳兵邊境,給佛門以壓力。

如此一來,佛門的力量,必然大多要留守西域之地。

短短三年時間,局勢已經演化到,爭一個最終結果的時候了。

唐吞併東域大部分領土,其唐國氣運已成,佛家需要做的,只是助李世登頂,便可借扶龍庭之勢,讓佛門更進一步,成為繼道教與儒家後,新的教門主宰。

同樣的,李世也是野心勃勃,與佛門結盟,意圖成為東域之主。

誰都想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這一天,便是李世帶兵凱旋歸來之日。

李世與佛門的計劃,也十分乾脆,那就是以兵變奪權。

唐王病弱於塌,理應繼承其位的大王子平庸無能。

而如今,李世帶兵開疆避土,已經得到了軍中的大力支援。

可以說,天命所歸。

除了唐朝立長不立幼的宗規外,李世在其他方面,都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這種情況下,李世等不了了,佛門也等不了了。

所以,凱旋歸來之日,便是兵變換代之時。

而兵變的地方,便是玄天門。

這也是百官迎接凱旋之師的地方。

李世騎著血雲駒,後方則是帶著肅殺之氣的軍隊。

長期征伐,讓這個之前溫文爾雅的二皇子,臉上帶著一抹冷峻和殺伐之色。

等大軍來到玄天門,百官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為首的並非是唐王,而是大王子李乾。

唐王早就大病於塌,自然不會親自出來迎接。

百官之中,多是振奮莫名之輩,這些人,其實早就暗中投靠了二皇子李世。

當然,也有少數的大皇子子黨,此時愁眉不展。

如今局勢,李世威望已遠超大皇子,他們這些依附大王子的人,自然是感覺未來渺茫。

迎接的隊伍中,大皇子站於首列,此時卻是緊繃著臉,面無表情。

來到玄天門前,李世下馬,向著百官走來,臉上帶上了原先的和煦之色。

一時間,百官熱情以待。

李世此時,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內心激動無比。

事到如今,自已,天命所歸。

自已有百官擁護,有大軍支援。

自已的大哥,拿什麼跟自已鬥。

當然,李世也知道,自已的大哥,還是有一丟丟優勢的。

比如對方年長,按唐國宗室立長不立幼的規矩,理應由李承繼任大統。

但什麼是規矩?

規矩,是由真正掌握力量的人,制定的。

當然,李世心裡也知道,自已這位大哥還有一個優勢。

那就是,對方的親生母親,也就是已故的唐王后,乃是如今唐王的白月光。

所以,李世知道,自已那個父皇,對大哥多有偏愛。

然而,那又如何,如今這般局勢,便是父皇再是偏愛這個大哥,天命依然在我。

正當玄天門前,百官正喜迎王師之時,宮中卻有人快馬加鞭而來。

只見這太監滿是悲慼之色,大聲道:“陛下,駕崩了!”

這話一出,頓時掀起軒然大波。

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是臉色大變。

雖然同時帶上了震驚和悲慼之意,但若有人細心觀察,便能看出,兩者的眼眸深處,卻是帶著不同的情緒。

“怎麼可能”大皇子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父皇怎麼會突然。。”

而後,大皇子似意識到了什麼,猛地看向自已這個弟弟:“是你乾的,一定是你乾的!”

“沒想到,你竟然這般喪心病狂,為了王位,連父王都不放過!”

此時,李世臉上也帶著驚聞自已父皇駕崩後,難以掩飾的悲傷之色。

“大哥,你這是何意,父皇駕崩,小弟也很難受的。”

便有李世的擁護者開始替李世說道:\"是啊,陛下年事已高,又久在病榻,有個意外也是難免,大殿下怎可以此汙衊二殿下。”

“誰不知道,二殿下為了大唐,一直在外開疆拓土,勞苦功高,大殿下這番言語,豈不讓人寒心。”

一時間,百官多有維護李世者。

無論唐王的駕崩是不是意外,對於早就暗中投靠李世的百官而言,其實都不重要了。

便有朝中重臣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陛下駕崩,當儘快立新君,主持先皇葬禮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