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的時間是在顧川和葉清清往返縣城和莊子之間溜走的,荒地終於開完了,攏在地頭的荒草實在太多,把它們全部燒成草木灰灑到了地裡,給林大勇他們結了工錢,讓他們回去今年好好過個年,當得知明年三月份還能再過來上工,每個人喜得都是見牙不見眼。

縣城的糕點鋪子已經開業一週了,有了前期陳念澤的各種宣傳,每天的生意都特別火爆,上午店鋪門前全是排隊的人,下午就只能關門,本身這些糕點就不夠賣,東家還說每日要限購,真是愁壞了店鋪的掌櫃和夥計,每天都處於陪笑和賠笑的兩難中。

大嫂李氏、王氏、馮氏、林氏四人做糕點的手藝已經可以出師了,葉清清也終於可以抽身出來,去關心關心女兒這邊的情況,樂樂的繡莊取名“錦繡繡莊”,他們幾家的女孩全都有參與,翠翠和小草屬於好動形,負責在前面招待客人,曲氏守櫃檯,樂樂是他們這些人的東家,兼職第一繡娘,第一設計師,第一策劃人。

今日繡莊開業,不僅縣城有名的陳記藥鋪少東家前來祝賀,薛老帶著三名關門弟子也來了,不一會縣令也帶著縣令夫人和小姐也來了,一眾的重要人物登場,惹的圍觀的人群議論紛紛,“這是哪個大人物開的店鋪啊,薛老和縣令都來祝賀了。”“這怕又是城中哪家的新貴。”“你們看招待人的還是幾個小姑娘,長的可真好看。”

人群中幾個流裡流氣準備搗亂的小混混悄悄的退出了人群,今天來的不管哪一位都是他們惹不起的,看來這銀子怕是要退回去了,心中越想越覺得來氣,啐了一口唾沫,罵道,“他孃的,真是晦氣,兄弟們,以後照子都給我放亮點,這個繡莊的活不能接。”

後面跟著的四五個小弟點頭哈腰的應著,一群人就這樣走遠了。

今日結束後,縣令家大小姐魏蘭淑回到自已的院子,就迫不及待的換上今日新買的衣裙,高興的給她娘說個不停:“娘,你看女兒這一身好看嗎?”不等縣令夫人回答又說道:“我特別喜歡這個款式,還有袖子上的蝴蝶跟活了一樣,真是太好看了。”

“好看,好看,我女兒穿這一身更顯靈動俏皮了,真是好看極了。”縣令夫人笑容滿面的附和著女兒的話,不過也是真心誇讚,這衣服款式以前從沒見過,是真的好看,又想到顧夫人給自已挑的那身,現在就想回去試試,可女兒正在興頭上,只能再等等了。

這樣的對話在城中所有權貴人家都上演了一遍,後來這些小姐夫人為了彰顯她們的衣著華貴,在府裡辦了好幾場賞花品茗的宴會,不但給錦繡繡莊帶來了生意,更是在糕點鋪子專門訂購了許多糕點。

這一忙就到了年跟前,葉清清他們買的另一間鋪子至今都沒有時間打理和考慮好做什麼。

今年過年顧川和葉清清兩人格外的忙碌,各種人情往來,還給兩個鋪子各搞了幾天優惠活動,莊子上更換大門和牌匾都是讓顧柏幫忙盯著,只在正式掛匾那日回去點了鞭炮,和大家熱熱鬧鬧的吃了頓飯。

再就是各家的房子都建成了,在小年這天一同搬家,一起辦了暖房酒席,只有他們這些從大山村走出來的人,其他誰都沒請,六叔和李叔都喝高了,開始時又說又笑,到後來成了又說又哭。

陳念澤兄弟倆和他們祖父一起回了京都,他們母親在京都,要回去一起過年,走前就給顧川他們送來了年禮和這一個月糕點鋪子的盈利六百兩,陳念澤已經和葉清清他們商量好,明年就在京都也開兩家糕點鋪子,這次過年回去正好把那邊的鋪子裝修一下,年後帶人過來跟他們學做糕點,盈利還是五五分,葉清清和顧川都謝絕了這個分法,改為三七分,京都那邊權貴遍地,能開鋪子肯定要多方打點,這些他們都不需要參與,只是提供了方子,三成已經很多了,而且京都的鋪子他們只分三年的利,之後的盈利就全屬於陳家。

風風火火、忙忙碌碌、累了吧唧的過完了年,時間悄無聲息的來到三月份,忙完天天和小寶的出行,是的,天天和小寶參加了今年的春闈,葉清清和顧川兩人實在走不開,而且薛老說他們兩人很有可能考出不錯的成績,這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了,商量過後就由小寶的爹孃還有顧母一同帶著兩人去趕考,馬車就跟在薛老的車隊裡,路上也能有個照應,顧川他們負責路上的一切開銷費用。

然後,葉、顧兩人就要開始忙著各種育苗了,又去了林大勇他們村子僱人,這次男女各一半,一共來了五十人,男人們拉犁再把地裡的土鬆鬆,女人們負責在葉清清他們畫出來的地方育苗,分別是紅薯苗和稻穀苗,五百畝的莊子,要全部種起來這活計可不少,六叔、李叔、劉嬸子、顧柏他們都來幫忙了,因為他們明面上的紅薯種子不是很多,所有的一起育出來的苗,最多也只能種十畝地左右,所以稻穀苗就需要育得多一點,最後整整育了六畝地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種,不知道這些能種多少地,這裡人種稻穀都是不育苗的,剩下的地一半種玉米,一半種點黃豆,土豆預估最多也只能種五畝左右,大體的規劃就是這樣,具體實施起來要是有問題就再改動就是了。

把苗都育上後,又開始給地裡放水,每天都忙得腳打後腦勺,顧川和葉清清抽空打聽了城裡賣魚苗的地方,又去買了五大木桶的魚苗回來,先養到小湖裡,等後面放進稻田裡,既能防蟲害,也能多一項收入。

其他四家人門前的地都是旱地,今年最好只種玉米和豆類,葉清清就建議他們全部種黃豆,到時候教給他們一項手藝,他們幾家人也能有一項安身立命的本事。

天氣熱的很快,三月末這裡差不多就二十一二度了,培育的苗苗們都長的很快,眼看就可以插秧了,可靠他們這些人就是把腰彎斷了也種不完這些地,只能去城裡又僱了一批人回來,男女都有,工錢是管一天三頓飯,每天每人二十二文。

漁村的人除了幾個年紀大的和太小的孩子沒有來,林大勇回村幾乎把整個村子的人都喊了過來,這麼多人每天光做飯就不是一個小事情,住的地方倒是可以繼續搭棚子,最後又在漁村的人裡面選了六個灶上手藝不錯的嬸子大娘小媳婦,才堪堪忙活出這些人的飯食,看這情況,正式插秧了做飯的人還得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