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十五年三月,距離李自成進軍北京城剛好過去了三十五年,大明的痕跡幾乎已經無法在北京城找到,倒是承天門前飄揚的赤底黑龍旗在宣告著,這裡是大順的首都。
轉眼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也已經三十五年了,李自成感覺自己非常幸運,李自成最艱難的轉戰歲月他沒有經歷,他不知道如果穿越到李自成剛加入不沾泥手下那會的話,自己能否頂住明軍的重重圍剿。
但自己穿越之後,幸運地贏下了山海關之戰,締造了一個偉大的,影響力遍及全世界的世界帝國,改變了華夏大地的生命軌跡,使得華夏這片偉大的土地再度煥發生機。
永昌皇帝的威名傳遍全球,這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君主都以永昌皇帝為榜樣,在這個世界的史書上一定會有一個屬於永昌皇帝的篇章。
年近七十的李自成終於支撐不住了,對於自己的死亡他倒是非常坦然:
他又不是那些無知的古人,不會去追求虛無縹緲的所謂長生不老。
只是李自成有些遺憾,當年跟隨李自成一起征戰四方的元勳將領們幾乎已經全部凋零殆盡,前段時間跟隨李自成出巡的李過和劉芳亮也已經逝世,現在大順的朝堂上和軍隊裡,都是年輕一代的將領和官員。
跪坐在李自成床前的陳圓圓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婦人,她看著皇帝,心中止不住的悲傷,緊緊握著李自成的手,李自成對陳圓圓說道,
“死亡是世界最公平的法律,無論是誰,都難逃一死,無需悲傷,世間不過少一老人而已。”
陳圓圓說道,“陛下,大順還需要您,天下億萬子民都還在等著您的庇護,臣妾已經讓人去請了最好的醫生,陛下,您……”
李自成打斷了陳圓圓的話,說道,“漢高祖都能坦然接受死亡,我豈能連古人都不如?不要浪費錢財了,對了,太子到了嗎?”
說話間,太子李天明來到,李自成讓李天明上前,對李天明說道,
“我本庸人,不過是被時代推著向前走罷了,唯一值得稱道的是有幸在一眾豪傑的幫助之下,定鼎天下,結束亂世,這是我的幸運。我死之後,大順一切事務,均正常進行,不要打擾民眾。”
李天明點點頭,此時李自成說什麼他都不會反對,平心而論,李天明對於李自成相當崇拜,他對李自成說道,“父皇,您還有什麼要兒臣去做的儘管吩咐,兒臣一定拼盡全力去做。”
李自成嘆了口氣,說道,“我知道你對我的一些想法不認可,但我希望你永遠記住,大順是在無數義軍士兵和流民的屍骸上搭建起來的,義軍當年所作所為必有不當之處,但是你一定要記住,”
李自成盯著李天明,說道,“民眾起義天然有其正義性,指望一群掙扎在死亡邊緣的人做道德完人是不可能的,後世官方著書修史,可以說義軍領袖們的缺陷,可以指出他們有過的暴行,但決不可斥其為賊。”
李天明再次點點頭,其實大順的明史已經修撰完成,大順修撰的明史自然不會把農民軍稱為賊寇,畢竟若是農民軍是賊寇的話,李自成算什麼?
李自成和朱元璋不一樣,朱元璋其實和龍鳳政權只有名義上的關係,其發展壯大和韓林兒,劉福通關係不大,但是李自成可是從始至終就跟著義軍征戰四方的。
李自成這番話反而更像是一種解禁:
允許知識分子記載,訴說明末農民軍的那些不怎麼光彩的事。
不過對於李自成提出的“民眾起義天然有正義性”這句話,李天明聽起來心裡覺得怪怪的,他小心翼翼地說道,“父皇,若是民眾起義天然有正義性,那麼如果爆發民變,是否?”
李自成看了李天明一眼,說道,“我說不鎮壓你會聽嗎?不過能撫則撫,萬不得已要鎮壓的時候,決不能出現赤底黑龍旗,更不能打闖字旗,明白嗎?”
李天明連忙說道,“兒臣明白,父皇,除此之外您還有什麼吩咐?”
“還有什麼……”李自成想了一陣,他感覺自己的腦子有些模糊,明明自己還有很多話要說,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陣,李自成才對李天明說道,“還是那句話,不折騰,該折騰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大順需要一個不折騰的皇帝,其實很多時候只要皇帝和朝廷不瞎折騰,偉大的華夏民眾就能創造一個偉大的盛世。”
說完之後李自成的腦中飛過許多畫面,初到北京的不安,決議出征山海關的忐忑,抵達山海關的緊張,與清軍鏖戰的血脈噴張……
漸漸地,一種奇異的感覺傳來,他似乎聽到了召喚,恍惚之中看到了前世的車水馬龍,疲憊的感覺湧上心頭,他緩緩閉上了眼睛。
李天明等了一陣,沒有等到李自成的話,他輕輕叫了幾聲,仍然沒有得到李自成的回應,李天明和陳圓圓都感覺大事不妙,立刻派人去叫太醫前來。
匆匆趕來的太醫檢視了一下,頓時臉色大變:
“陛下……陛下,駕崩了。”
永昌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七,大順太祖李自成於北京駕崩,由於李自成早就說了以後皇帝諡號恢復單雙字模式,所以群臣商議之後,給予了李自成【聖】的諡號,廟號則是【太祖】。
儘管李自成要求李天明不要打擾民眾,一切照常,但李天明最終還是決定按照傳統帝王規格操辦:
李天明感覺自己要是真的按李自成說的那樣去做大概會被世人指責不孝……
而李自成的葬禮也在北京隆重舉行,參與者眾多,不僅大順元勳,官員,士子多人參加,各外藩也紛紛派來使者弔唁。
遠處孟加拉的朱慈烺聽到李自成去世的訊息都不禁感慨地說道,
“李自成此人,實乃天授之人,是上天派來取代大明的,其智勇確實乃我等不能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