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得知順軍將要發動大軍南征的時候明廷還是相當恐慌的,明廷上下都覺得順軍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的目標肯定是大明。
於是吳三桂在第一時間就對明軍進行了總動員,並派遣先鋒向西繼續深入莫臥兒帝國,攻陷了莫臥兒帝國好幾座城池以拓展明廷的戰略縱深。
李士淳則立刻派人準備船隻,做好了一旦陸上的領土全部丟光再度轉進的準備。
不過好在經過打聽之後,明廷得知大順聲勢浩大的攻勢不是針對大明來的,是針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這才讓緊張了半天的明廷鬆了口氣。
當然,更重要的是,順軍自己沒有出動,出動的是一眾大順的藩屬國。
但是順軍咄咄逼人的攻勢還是讓明廷相當憂慮,南洋群島上一眾群島上的蘇丹國都成了大順藩屬國的話,大順下一個目標會不會就是明廷?
這時候荷蘭人的使者抵達了孟加拉:
荷蘭東印度公司使者聲稱只要大明保住柔佛王國的話,荷蘭東印度公司會答應大明的一切要求。
荷蘭東印度公司使者畫的大餅並沒有唬住大明君臣:
拋開這些西洋人一貫的畫大餅風格不說,要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被順軍攻滅,什麼承諾都是個屁話。
朱慈烺和使者交流了一陣,倒是套出了一些別的情報:
比如大順自己出動的軍隊以海軍為主,進攻柔佛的順軍確實如同傳言一般,不是真正的順軍:
這支軍隊是一支由緬甸,暹羅,安南幾個藩屬國的軍隊拼湊而成的聯軍。
這個訊息讓大明第一忠臣吳三桂又起了別的心思:
“陛下,或許我們可以去援救柔佛。”
吳三桂這個大明第一忠臣可不是自封,而是明廷上下的共識:
在明廷君臣看來,吳三桂不顧身後罵名毅然決然地聯虜平寇,引導清軍加入山海關之戰並且重創了順軍,是明軍一眾將領中殺傷順軍最多的明軍將領。
沒辦法,其他明軍將領面對順軍沒有一觸即潰就已經是超常發揮了,這對比太慘烈了…
此時的大明第一忠臣,一路跟著朱慈烺轉進到孟加拉的吳三桂對朱慈烺說道,
“陛下,既然順軍並未真的出動,我大明打敗這些安南緬甸之流的軍隊不在話下,緬甸仗著投靠了順軍,時不時就蠢蠢欲動,我們完全可以藉此機會痛打這支所謂的聯軍,讓他們知道我大明不是他們惹得起的。”
朱慈烺聞言思考了一陣,緬甸自從當了大順的狗之後確實很不安分,一直在搞小動作,但是明軍害怕順軍插手,也不敢真的有什麼大動作。
這次的話,朱慈烺問道,“若是因此惹怒了順軍,順軍大舉來攻怎麼辦?”
吳三桂說道,“不會的,李自成天天鼓吹華夷之辯, 他因為緬甸來攻我大明的話,豈不是打他自己的臉?”
朱慈烺還是有些猶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乃是一個政治家的必備素質,換句話說,不要臉是搞政治的第一要義。
君不見當年朱元璋為了招撫元朝官員,也說過什麼“樂生於有元之世”這樣的鬼話。
再說了,李自成完全可以說明軍是幫助荷蘭人阻撓順軍,這樣的話順軍再來攻打大明就合情合理了。
想了一陣,朱慈烺又看向李士淳,問道,“李先生,你的意見呢?”
李士淳皺著眉頭思考了一陣,說道,“吳將軍言之有理,蠻夷之人畏威而不懷德,不把緬甸痛打一頓,是無法讓他們停止小動作的,此時確實是個好機會。”
“至於順軍會不會來攻,”李士淳說道,“李自成真想打,我們怎麼也避免不了,這事從一開始就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事情。”
朱慈烺恍然大悟,是的,大明哪有必要考慮大順會不會進攻這事,先前大明上下預估順軍來襲的時候考慮過順軍沒有大義的問題嗎?
顯然沒有,朱慈烺拍拍腦袋,自己思路還是狹窄了,進攻大明與否這事完全由大順說了算,大明再怎麼考慮也沒用。
或者說,這事壓根就輪不到大明考慮。
於是朱慈烺隨即命令吳三桂,帶領明軍,前去支援柔佛。
吳三桂領命而去,而李士淳則對朱慈烺說道,“陛下,臣建議與大順展開談判,只要能保住國家宗廟,大順提什麼條件都可以接受。”
朱慈烺點點頭,李自成即位以來,順軍南征北戰,收復遼地,平定蒙古,甚至進軍到了藏地和南洋,這樣的功績讓李自成威望奇高無比,天下人之人心早就不在大明這邊了。
“等吳三桂這仗打完就立刻開始和李自成談判,”朱慈烺說道,“如果吳三桂能打出一個不錯的戰績,咱們也更能和李自成談。”
另一邊的吳三桂不負眾望,他率領大軍透過海路在馬來半島突然登陸,打了衝在最前面的暹羅軍隊一個措手不及。
暹羅軍隊是最先進攻柔佛王國的軍隊,他們的作戰很順利,在靠人數優勢擊破了駐紮在柔佛王國的一支僱傭兵之後,首戰告捷的暹羅軍隊信心爆棚,隨即請示直擊柔佛。
擔任指揮的谷可成同意了暹羅軍隊的請求,暹羅軍隊就算冒進被殲谷可成也不會心痛,反正又不是大順的軍隊,死了就死了唄。
一路往前衝的暹羅軍隊不久遭遇到了明軍這個強敵:
事實上在看到明軍的那一刻暹羅軍隊的統帥就意識到了不對勁:
這支軍隊人數眾多不說,其軍陣嚴整,行軍頗具章法,一看就不是那些廢柴僱傭兵。
還沒等暹羅統帥多想,明軍就發動了進攻,然後暹羅統帥便知道了自己的直覺還是挺準的:
暹羅軍隊完全擋不住明軍的凌厲攻勢,雙方交戰不過數個回合,暹羅軍隊便輸的一塌糊塗,哭爹喊娘地往北跑,明軍一路追擊,將這股突進的暹羅軍隊幾乎完全殲滅。
明軍的戰力令柔佛蘇丹和在柔佛的荷蘭人大喜過望,果然,明軍只是打不過順軍,對付東南亞這群臭魚爛蝦還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