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范文程和洪承疇都極力勸說多爾袞立刻撲向山海關,但是多爾袞這個時候卻反而有些猶豫了:

現在清軍尚未集結完成,在錦州一帶集結的清軍只有漢軍旗兩萬人和滿軍旗三萬人,蒙古那邊還在科爾沁進行動員,靠著這五萬人就想打破山海關難度並不小。

多爾袞想了一陣,對洪承疇說道,“洪學士,既然李自成已經佔領了北京,那麼山海關有沒有可能是吳三桂和李自成導演的一出苦肉計,為的就是把我大清誘殲在山海關?”

洪承疇說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吳三桂絕對沒有這種以身為餌的魄力,他的求援文書一定是真的,攝政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想了一陣之後,多爾袞說道,“這種大事,不可一言而決,宜交公論,何洛會,你準備一下,我即刻回一趟盛京。另外,讓駐紮錦州的各部兵馬趕往寧遠,萬一李自成佔了山海關,不能讓其過了寧遠!”

洪承疇聞言無奈地和范文程對視了一眼,范文程心想這要是皇太極早就率軍上了,根本不用搞什麼公議,不過他和洪承疇這些漢臣在此時的清廷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只能等多爾袞和八旗將佐們商量出一個結果再說了。

“洪學士,”雖然范文程對洪承疇這個競爭者明裡暗裡也沒少下絆子,但兩人想要大清一統天下的心思是一致的,於是范文程對洪承疇說道,

“若是李自成破了山海關,我們就必須提前做些準備了。”

洪承疇搖搖頭,說道,“李自成沒這麼強,山海關乃雄關堅城,不會那麼容易失陷的。

況且此等大事,不用太久就能議出結果,大清各部大軍本就在集結中,只要李自成沒有在七天內攻陷山海關,我大清定能收取山海關。”

說到這洪承疇嘆了口氣,說道,“可惜那樣的話關寧軍就殘了,我大清就失去了一支戰力相當強悍的前鋒。”

范文程心想,關寧軍本是洪承疇的下屬,要是關寧軍整體投了過來,洪承疇倒是能在清廷中取得更大的話語權。

當然,范文程也是希望能比較完整地接收關寧軍的,能活到現在的關寧軍個個都是精銳,這樣的軍隊於大清自然是越多越好。

另一邊的多爾袞也沒有耽擱,他快馬加鞭趕回盛京之後立刻召集了各宗室大將,於盛京皇宮中召開會議。

原本眾人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就等著科爾沁那邊聯絡蒙古諸部,然後大夥愉快地去關內發財,現在見到多爾袞突然從錦州折回,宗室們都很驚訝,不知道多爾袞這是唱的哪一齣。

豪格首先陰陽怪氣地說道,

“攝政王不在錦州統籌,怎麼回來盛京了?這是不打了?可是大傢伙準備了這麼久,不能說不打就不打吧?”

其他人聞言也看向多爾袞,多爾袞淡淡地說道,“誰說不打了,打還是要打的,只是現在情況有所變化。”

說著多爾袞招招手,讓手下把吳三桂使者帶來的求援信分發給眾人看,說道,

“關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事,流寇佔了北京城,現在流寇首領李自成建了一個所謂的大順朝,帶著兵馬正在打山海關,諸位說一下,對於這事,你們怎麼看?”

多爾袞帶來的訊息讓一眾八旗大佬都愣住了,過了一會,代善首先說道,

“攝政王,訊息可靠嗎?”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確定無疑,吳三桂還有一個使者在錦州,另一個我帶了過來,各位若有疑問可向其諮詢。”

很快,吳三桂的使者被帶了上來,使者向在場大佬們再次闡述了關內的劇變情況和吳三桂的條件:

那就是隻要清軍出手相助,吳三桂就會獻出山海關。

“一個山海關不夠吧?就這點誠意怎麼能夠讓大清出兵?真當我們是傻子?”

還是豪格首先發難,說道,“還有,吳三桂說的話到底算不算?按照你的說法,崇禎皇帝都沒了,吳三桂這番話是代表誰的?萬一他反悔怎麼辦?”

使者一下子被豪格問住了,多爾袞暗罵豪格這個傻子,這時候糾結這個根本毫無意義,於是他接過豪格的話茬,說道,

“我大清並無義務助明,吳三桂準備既然想要求援,那麼關寧軍必須歸順大清。”

多爾袞說完之後,便讓使者帶這個條件返回山海關去向吳三桂說清楚,接著他轉頭看向在場的宗室們,說道,

“不管如何,山海關一定是要拿在我們的手裡了,現在的問題是李自成這個新對手。”

清軍眾人對於李自成沒什麼瞭解,只知道他是農民軍領袖之一,經過多年廝殺最終勝出,打進了北京城。

多爾袞自己也對李自成沒什麼瞭解,他對流寇的瞭解都是透過洪承疇獲取的,不過洪承疇一直是相當輕視流寇的,反而是范文程一直強調能夠和清軍爭奪天下的,是流寇而非明軍。

於是多爾袞說道,“大傢伙都知道北京城是個什麼樣的堅城,想要攻下北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李自成就輕易做到了,可見這傢伙不是崇禎帝那樣的人可以比的。”

多鐸聞言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大清天下無敵,那李自成不過一流寇耳,只要八旗大兵一到,就能將其碾碎!”

濟爾哈朗則皺著眉頭說道,“剛才聽那使者的意思,吳三桂家人並不在山海關,這樣的話吳三桂會不顧家人的安危真的與李自成打到底嗎?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阿濟格說道,“要我說你們都想得太複雜了,按照計劃,咱們兩路推進,任憑李自成和吳三桂玩出花來,我大軍前後夾擊,還能拿不下山海關?”

多爾袞聽了幾人的話之後陷入了思考,以往清軍能夠橫行關內,那是因為沒有一支明軍敢和清軍野戰,因此清軍完全不用擔心後路問題,可如果李自成不是明軍那副德行的話,清軍就不能再像以往那樣,肆無忌憚地入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