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便與楊廣約定了時間的趙慧,一路上也沒有著急趕路,一來是楊廣幾次提過不要到的太早,另一方面也是待著李淳風,不適合如往常那般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畢竟李淳風還是個孩子,即便成年了,也未必能如此高難度的日夜兼程幾日而不傷及自身,趙慧自然也沒有想著讓李淳風傷累。

只是,過了鄱陽郡之後的一路上,越往北去,越是亂象叢生。

趙慧隱隱有些不安,催促著李淳風加快些腳程,務必提前兩日趕到,若有變,自已也能參與其中,盡一份力。

趙慧那邊剛走,沈南之便找到了越王楊儼。

只是,此刻的楊儼重病在身,臥病在榻,氣色十分難看,比沈南之還要小上十來歲的楊儼,竟然隱隱的有一絲油盡燈枯之相。

“小姨夫,有什麼事麼?”病床上的楊儼,氣若游絲道。

楊儼的病持續了大半年了,沈南之早已習慣了楊儼的這副病態,平日裡每天也都來看望,此時確實沒有如往日般關切病情,直入主題道:“差不多是時候了!”

楊儼聞言閉上雙眼,淚珠從眼皮縫隙中流落,輕嘆了一聲,顫顫巍巍的拿出越王印,努力遞到沈南之面前道:“好,按照小姨夫的想法,放手去幹吧!只是…”

楊儼只是了好久沒有說出下文,沈南之接過信物握住楊儼的手道:“儼兒放心,已經到了這一步,先機已失,姨夫會等一等的。”

等什麼,自然是等到楊廣死訊擴散。

去年初,沈南之就勸過楊儼,是時候出手了,但是楊儼以中原未發生大變為由拒絕了,沈南之知道,楊儼是顧及先越王的想法,他知道,先越王若在,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起兵造反的!

即便是李淵已經在太原起兵了,楊儼依舊沒有同意沈南之的提議,提前謀劃整個南方,最終沈南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蕭銑率先起兵叛亂。

這個蕭銑說起來明面上還和當朝蕭皇后有親戚關係,只是蕭亭的蕭姓是楊廣賜予的,但是蕭銑是真的後梁皇族之後。

去年,嶽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謀起兵反隋,蕭銑在羅縣亦舉兵起事。五日之內,得兵數萬,自稱梁公,又進軍岳陽,與董景珍等會合。十月,稱梁王,建年號為鳴鳳,為一方諸侯!

蕭銑叛亂的時候,楊儼想過以平叛的名義先拿下蕭銑的地盤,又被沈南之否決了。

原本可以計劃著透過暗中操控來控制、擴張。眼下蕭銑已經明確起兵了,若是南越出兵平叛,勢必要歸還中原朝廷,畢竟楊儼從未想過與叔父相爭,到時候萬一延緩了隋帝國崩塌的速度,又要拖上好久。

拿到楊儼的信物,沈南之直接召回了毛繼祖和元禎,商討如何迎接即將發生的鉅變。

在二人趕回之前,沈南之先發布了第一號命令,讓流求歸來的學子,工人們,補償了費用之後,遣散返鄉,恢復自由!

很多越王府親信不理解,為何沈南之不用他們,直接就放了他們,很多人抗議,但是沈南之一個也沒有解釋,直接用越王印壓下了所有反對聲音,因為越王不止一次強調過,見引如見王!

這也是這些年,沈南之對於南越的突出貢獻,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這些年來,越王府發展迅速,真正的越王心腹們都知道越王背後有這麼一號人。

所以,即便是沈南之此時沒有正兒八經的官職在身,僅憑信物,和真正核心人物的支援,就足以號令南越!

在趙慧剛離開閩越地區的時候,越地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楊儼強撐著身子,對越地屬官發了一道任命!

任命沈南之為第一執政官,開府建牙!

以後越地軍政財政均由第一執政官抉擇,不必事事請示越王!

沈南之也沒有推辭,當下之急是趁著閩越和蕭銑勢力的中間區域上沒有大的叛亂,迅速並不見血的吃下這塊區域是為重中之重!有了直接行使最高權力的權利,的確會方便很多!而且,即便是楊儼不認命,沈南之也要跟楊儼商量改變制度的事情了。

倒不是沈南之貪權,也不是沈南之不把自已當外人,而是沈南之足夠了解自已這個大外甥,知道這也是大外甥內心的想法,所以,沈南之從來不需要跟楊儼避諱這個,忌諱那個的,都是有什麼說什麼。

隨後,沈南之便將越王府這些年經歷過風雨的心腹,全部招到了自已的府裡議事,明面上徹底架空了越王楊儼!

這些心腹也都是早就提前培養好的,對於流求制度親近的人,有他們的配合,沈南之可以更好的實施流求般的政策!

只不過,沈南之沒有準備直接開始選舉,而是先頒佈了新的法律,大肆宣傳流求的制度文化,以待日後緩慢改變官員選舉制度,不至於太多反對。

而沈南之直接補償放回去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閩越以西的人居多,等他們回到家鄉,即便越王府從沒有要求他們做些什麼,但是隻要越王府的制度慢慢的向流求考慮,沈南之就不相信這些人不會心動!

他們又不傻,是作為底層跟著朝廷一條道走到黑,還是像在流求一般生活,他們能不想著帶著親戚朋友,父老鄉親向越地靠攏麼?

當然了,這些都是沈南之即將要做的事,眼下也只是剛剛遣返了工人學生,當務之急是吃下閩越與梁王勢力的中間,有一個人要注意,歷陽太守杜伏威!

杜伏威雖然只是歷陽太守,但是卻一直將目光看向南方,跟沈南之有著共同的目標。

是的,那一塊地區,不止沈南之想要,杜伏威也想要!

而沈南之匆忙出手的原因就在此,為免夜長夢多,沈南之直接對元禎下達了命令,武力滲透該區域,一旦楊廣死訊傳出,迅速佔領該區域!

元禎直接領命,帶上五萬大軍,陳兵越地邊境,將該區域兩側包圍,另外派了兩個師,分散滲透進各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