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粗製濫造的甲冑
殺胡令:還我漢家二百州 胸無點墨也無成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二月初一這天,結結實實下了一場大雪。
趙整和一干大小官吏瑟縮著脖子站在屋簷之下,屋內不時傳來“噹噹”的清脆之音,這是鐵錘敲擊鐵塊發出的聲音。
武庫,這裡貯存著整個大魏國的兵器甲冑。
趙整平日的工作就是監督修繕和製造兵器甲冑,身為庫部郎中,官階五品,卻仍然身著帶有補丁的舊袍。
當接到陛下今日要來視察武庫的通知後,他便早早地等候在此。
天還矇矇亮,一陣馬蹄聲時有時無。
“你們都打起精神,陛下就快到了。”
馬蹄聲越來越近,車輪碾壓路面發出的“吱吱”聲也逐漸清晰。
“臣等恭候陛下聖駕。”
百餘名禁軍簇擁著兩架馬車停在了武庫前,冉閔率先跳下馬車,環視著四周。
王猛隨即也下了車,一陣寒風吹來讓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都平身吧。”
“謝陛下。”
冉閔轉向慕容彥超,道:“你們在外等候吧。”
“是。”
趙整等一干官吏在旁陪同,引著冉閔和王猛二人進了武庫。
“陛下,東邊的一排是兵器作坊,西邊一排的是甲冑作坊。”
冉閔邊聽邊看,突然在一處半掩著門的庫門前駐足。
趙整趕忙介紹道:“陛下,這裡貯存的是廢棄的兵器甲冑。”
“把門開啟。”
門一開啟,一股濃烈的鐵鏽味撲面而來。
隨意堆積的刀劍槍矛和鏽跡斑斑的簡易札甲映入眼簾。
雖然已經到了公元四世紀中葉,但札甲無論在漢人軍隊中還是胡人軍隊中仍然是佔據著主流,原因很簡單,當時的生產力不夠。
生鐵的鑄造產能有限,是制約甲冑發展的一大障礙。
不同於兵器,一副甲冑需要的原料成本和時間成本是十分巨大的,而為了滿足越來越頻繁的戰爭,簡易札甲應運而生。
這樣的札甲通常是將一塊塊的鑄造鐵片用陰線和陽線縫製,應對常規戰役按理來說問題不大,可是在面對連續且高強度的作戰時往往紕漏百出。
兵刃可以穿過甲片之間的縫隙,造成殺傷,力道較大的箭矢甚至可以穿甲殺傷,而甲冑在持續遭受重擊的情況下還極有可能導致甲片脫落。
即便是這樣的甲冑,也只有精銳部隊才能裝備,普通計程車卒能領到的只有一副皮甲,在普通一點的,就只能靠皮下脂肪硬扛了。
冉閔看著堆積如山的廢棄札甲,這些都是戰場上淘汰下來,無法再重複使用的,留之無用,棄之可惜。
“這樣的甲冑庫中還有多少副?”
“回稟陛下,庫中尚存此類甲冑二萬五千餘副,另外還有裲(liǎng)襠鎧一千八百餘副,皮甲八萬餘副。”
裲襠鎧,是精製騎兵裝甲,就是為了適應馬上動作而出現的,帶裙甲,長至膝蓋之上,腰部之上為胸背甲。
冉閔手下的龍驤軍所裝備的就是裲襠鎧,這樣的鎧甲製作成本極高,尋常兵刃根本近身不得,是精銳中的精銳才能裝備的甲冑。
顯然,大規模裝備裲襠鎧不現實。
“這些廢棄的札甲大概有多少副?”
趙整頓了頓,顫顫巍巍答道:“回陛下,大約一萬副......”
“簡直浪費!”
“臣該死!”
冉閔知道這不能怪他,這樣簡易製作的札甲使用壽命本身就低。
其實札甲的防禦功能並不差,壞事就壞在為了省事粗製濫造。
“從今往後,武庫不得再製造這樣劣質的甲冑,否則朕必然重罰!”
“臣知罪。”
“帶朕去看看兵器庫。”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