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反攻前夜
短影片通古代,開局刷到叫門天子 則安大大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前往巴蜀的路上,李隆基同太子李亨產生了分歧!】
【李隆基為了還能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執意前往巴蜀!】
【而太子李亨,卻不願意大唐就此亡國,選擇前往靈武,並在靈武登基稱帝!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
大秦。
嬴政冷哼了一聲:
“這個太子還算有點骨氣!”
“不像他父親李隆基那般軟弱無能!”
“只是如今這大唐!”
“國都淪陷,中央軍也是死的死、逃的逃!”
“這太子拿什麼去對抗安祿山?”
“就憑他手裡的這點禁軍?”
......
大漢。
劉徹看了眼天幕,有些無語道:
“早幹什麼去了?”
“現在登基稱帝,有啥用!”
“長安都被人打下來了!”
“你要是早點能有這覺悟,何至於淪落至此!”
......
【李亨很快與西北軍取得聯絡,也就是鎮守安西都護府的唐軍,並同吐蕃,回紇等勢力進行談判!】
【而此時的安祿山,早在攻取洛陽之後,便登基稱帝,國號大燕,但在其佔領大唐最繁華的兩座都城長安、洛陽後,便每日不思進取、只顧享樂,偶爾還喜歡殺殺人!】
【面對這樣的安祿山,眾人很是不滿!】
【於是,安祿山嫡次子安慶緒與安祿山的貼身太監李豬兒聯合,殺死了安祿山,安慶緒登基稱帝!】
......
大隋。
楊廣看到這一幕簡直是目瞪口呆:
“這個安祿山這麼變態的嗎?”
“他這個變態程度讓我這個變態看來,都覺的變態!”
“而且,看他現在的樣子...”
“嘔...”
“好惡心,渾身上下全是腐爛的膿包!”
“幸好被殺了,不然讓朕在看一遍,會留下心裡陰影的!”
......
大漢。
劉徹看著天幕,有些興奮的說道:
“好啊!”
“安祿山背叛了最信任他的李隆基,起兵謀反!”
“而他自已,也被自已的親生兒子所背叛!”
“真是天道好輪迴,報應不爽!”
而在一旁,衛子夫忍著滿臉不適的說道:
“陛下,這個人...好惡心啊!”
......
大秦。
嬴政看到這一幕畫面,閉目沉思了一會:
“死了也好!”
“安祿山這樣的人,留在這世上,只會是那些百姓的災難!”
“就是可惜,不是死在唐軍的手中!”
“不過死在自已兒子手中,也算是報應吧!”
“他這樣的人能背叛所有人,如今,也讓他嘗一嘗被背叛的感覺!”
“就是不知道,這大唐,還能否復國?”
......
【而這個時候,李亨也終於做好了全面的部署!】
【他集結了他手中能掌握的所有精銳部隊安西軍、北庭軍、陌刀隊,以及其他節度使麾下兵力共計十五萬人北伐!】
......
大漢。
劉徹看到這一次直接被震撼到了:
“我去,大唐都被打成這鳥樣了,國都長安都被人攻打下來了,居然還能集結出如此兵力!”
“這就是盛唐嗎?”
“即便國都淪陷,卻也仍有與敵一戰之力!”
“好!”
“竟沒想到,這大唐如此的深入人心!”
“有如此民心,看來這大唐,復國有望!”
......
大秦。
嬴政看到這一幕,也是震撼不已:
“即便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唐都能集結出如此的兵力!”
“那李隆基到底是有多麼昏庸,才會讓大唐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不過那些叛軍起兵的時候就有十五萬之眾,如今,只怕更多!”
“現在李亨將所有能集結來的軍隊加在一起,恐怕也沒有叛軍多!”
“這場仗,凶多吉少!”
“這大唐想要收復國都長安,剿滅叛軍,難啊!”
......
【可即便如此,面對叛軍,大唐的兵力仍有不足!】
【於是,李亨向于闐藉助軍隊5千人,向回紇軍藉助5千人,西南蠻族軍隊藉助五千人,以及阿拉伯僱傭軍幾千人!】
【回紇可汗提出了出兵的條件,大唐收復國都後,要准許他們在長安燒殺搶掠三日!】
【李亨無奈之下,只能答應!】
......
大隋。
楊廣一臉詫異的看著天幕:
“不是,你李亨怎麼能答應呢?”
“他可是要劫掠你國都長安的百姓!”
“你竟然答應了?”
“你還是這大唐的皇帝嗎?”
“你怎麼能忍心讓你的子民再次慘遭劫掠!”
“大唐怎麼就攤上你們父子二人這樣的皇帝!”
“這簡直就是黎民百姓的災難!”
......
大漢。
劉徹看到這一幕也是詫異不已:
“兵力不足向附屬國借兵這一點,朕理解!”
“可是這回紇提出這種要求,你身為大唐的皇帝,你為什麼要答應?”
“朕就不信了,沒有這回紇的五千兵力,你就打不過叛軍?”
“大唐如此深入人心,你就算在當地募兵,也總能募個十萬八萬吧!”
“即便他們沒有什麼戰力,但是你有那麼多的精銳部隊,你怕什麼?”
“現在可倒好,叛軍還沒打跑,倒是盤算起再次劫掠長安城中的百姓了!”
“你這個大唐皇帝,當的可真是挺好!”
......
大秦。
嬴政也是被天幕上的這一場景給氣笑了:
“別人要劫掠你家國都,你竟然答應了?”
“可笑!”
“朕還從未見過如此軟弱無能的皇帝!”
“你和你爹李隆基簡直就是一丘之貉!”
“一個拋下自已的子民獨自跑路,一個答應外族劫掠自已的子民!”
“這大唐,有你們這樣的皇帝,這可真是大唐百姓的‘福氣’!”
......
大明。
朱元璋看到這一場景,也是憤懣不已:
“這回紇在之後的大戰中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如今竟提了這種要求,這還真是獅子大開口!”
“這李亨顯然是沒有把長安城中的百姓放在眼裡,這種要求他竟然也敢答應!”
“又是一個昏君!”
朱標聽完後,在一旁說道: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叛軍無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士氣上,都遠勝唐軍!”
“而李亨之所以答應這一要求,也實屬迫不得已!”
“畢竟,之後的事情,誰會意料的到呢!”
朱元璋搖了搖頭:
“李亨這是沒把大唐的子民放在眼裡!”
“不然這種要求他怎麼會答應!”
“李亨大可用無數的財物換取回紇的出兵,可李亨為什麼不這樣做?”
“因為在他的眼中,這些大唐的子民,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