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 “不可…”兩道聲音傳出,是秦瓊和安元壽兩人。

李世民作為馬背上的皇帝,騎術功夫都是一絕,萬一打傷了這少年,逸兒還不得瘋了?

但安元壽想的卻是萬一薛隊長失手打傷陛下,那他可就犯錯了。

“哎~我自會手下留情,比試嘛!咱們點到為止。”李世民頗為自負的開懷一笑。

薛仁貴被李世民這句話刺激到了,少年熱血,畢竟他才十幾歲,在莊子裡被人捧了這麼久,哪裡受得了這般挑釁,勾了勾唇:“好啊!這裡地方小,我們去練武場如何?”

“薛隊長不可!你……你看這天色已晚,要不咱……”安元壽還想勸說,可李世民和薛仁貴都是自負的,誰也沒搭理他。

跟著薛仁貴出了門,一路往西,來到一片開闊的場地。

這片練武場很大,但沒有逍遙府後山的設施完善,這片是嚴逸給鄉親們準備的,平日也就是一些村民會來鍛鍊鍛鍊手腳。

李世民看著一排排沒見過的東西十分疑惑:“這是練武場?那為何會有晾衣架在這裡?”

他說的晾衣架是嚴逸打造的單雙槓,這裡有很多,整齊排列在一側,看起來確實像是晾衣服的。

“李兄!這叫單雙槓,不是晾衣架,有人經常在這裡鍛鍊身體,少爺說可以加強臂力。”安元壽趕緊解釋。

“鍛鍊臂力?怎麼鍛鍊?”李世民好奇問道。

薛仁貴也沒回話,脫掉上衣,露出精壯又滿是肌肉的上身,大步走到單槓前兩手一抓鐵管整個身體騰空而起,又落了下來。

一連做了一百個拉伸,氣定神閒的跳了下來:“這位兄弟要不要做做熱身運動?”

李世民輕笑:“這有何難?”說完上前走到薛仁貴身邊學著他的動作做了三十多下就感覺雙臂痠疼,差點從單槓上摔下來。

還是薛仁貴見勢不好扶了他一把,要不他今晚肯定受傷。

“嘶~長時間沒運動了,別說還真挺累。”李世民揉了揉胳膊說道。

自從他登基以來光忙著政務,確實沒時間鍛鍊,他也沒想到這東西看著簡單,做下來還挺累。

“李兄!要不咱就算了吧?你看都這麼晚了,李兄長途跋涉的也該好好休息休息。

改日在比也不遲……”安元壽還想勸說,李世民揮手:“無妨!反正我也不累,小子!你說要怎麼比?”

少爺有戒律,三令五申不可打傷平民,萬一他們真動起手來打傷了這人,他也不好和少爺交代。

薛仁貴想了想,抬手一指遠處的靶子:“就比射術吧!”

“好!我們就比射術。”李世民也高興壞了,他本就是馬背上長大的,射術什麼的根本不在話下。

兩人來到靶場,左側有幾十個箭袋,裡面放的是滿滿的箭,一旁弓架上有各式各樣的弓。

用於步戰的長弓、騎戰的角弓、狩獵的稍弓,還有短弓、複合弓等等。

李世民看著十分精美的長弓輕笑:“華而不實!可惜了。”說罷將長弓從弓架上取下,可長弓剛到手裡,他就覺察出不對。

這弓怎麼這麼沉??

“不對…這不是長弓,這是張弓,是秦弓。”李世民驚叫道。

秦弓起源於秦始皇,射程遠但張力極大,可以說一般人很難拉開,這就要提秦朝時人的食物大多是肉,那個時候糧食稀少。

後來經過漢朝打通河西走廊引進一些糧食蔬菜,百姓們才慢慢從肉食轉成素食,體力上和秦朝人自然差了些。

畢竟那個時候的人靠著吃肉可都是人均一米八以上的存在。

“你知道秦弓?”薛仁貴懷疑的眯了眯眼,一個平頭百姓會知道這麼多?

“啊…不瞞薛隊長!我這兄弟一向喜歡收集弓箭,畢竟是練武的嘛!

他在鏢局曾經見過各種武器的畫像,他這也是第一次看到實物。”安元壽趕緊找補。

薛仁貴點了點頭,拿起另外一張秦弓:“你先我先?”

李世民撫摸著弓身,從箭袋裡抽出一支箭來到離靶子300米處,搭弓射箭,箭頭像一陣流星劃過,很快便插入箭靶之中。

可能是剛剛玩單槓傷了胳膊,也可能是秦弓確實太重,他的箭刺在紅圈邊緣,不過也是十分厲害的了。

薛仁貴眼中多了些讚賞,這傢伙射術確實不錯,如果他身份無異,倒是可以引薦給少爺。

李世民對自己的成績也很滿意,這麼沉的弓能做到這樣實屬不錯了。

“小子!現在認輸還來得及,我還不屑於欺負一個孩子。”李世民回頭笑道。

薛仁貴挑眉,走到五百米處停下,搭弓射箭一氣呵成,一眨眼的功夫,射出的箭正中靶心。

李世民等人全體石化。

五百米……正中靶心,這該是何等力度?

天生神力啊!竟完全不輸李元吉。

“小子!你到底是誰?”李世民冷聲質問。

一個平民百姓能有如此技術?

“我出生於河東薛氏。”薛仁貴回道。

河東薛氏同樣也是個世家,薛仁貴的父親在世是時,他也算是衣食無缺,要不是薛父早亡,他也不會淪落成現在這樣。

“河東薛氏?怪不得……小子!你這一身武藝在這山莊實在是屈才了,為何不入伍?”李世民不解道。

“少爺於我有大恩,我早已發誓要一生跟隨少爺不離不棄,再說我這算什麼,少爺才叫厲害。”薛仁貴一提嚴逸就兩眼放光,眼中的崇拜不言而喻。

四人皆是沉默不語,心裡對嚴逸更是多了幾分欣賞。

比試到這李世民也不願在丟人下去,隨口誇獎幾句帶著眾人重新回了客棧,讓打雜的準備了些好酒好菜,準備在酒上跟薛仁貴再戰三百回合。

“不了!少爺命我嚴守城門,安兄弟!你們敘舊我便不打攪了,明日我下值過來帶他們去補辦路引,告辭!”薛仁貴拱手離開。

眾人起身相送。

待他走後,安元壽趕緊賠罪:“陛下!屬下剛剛無禮,還請陛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