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竟有些不捨,那麼不想離開。雖然債是還完了,心裡輕鬆了一些,但還是想再寫下一點什麼,就算是做個最後的告別吧。

我還是想談談裡面的角色,在我的原稿中,角色甚是單一,除了一個女主人公,三個男主人公,再加上幾個其他角色,似乎超不過十人,像桃花、李燦、郭超等諸多的人物,都是我現在加進去的。

那時我倒想著放一個桃花的角色,但因為那時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很限制故事的展開,不知我怎麼把這個人物加進去,所以沒有放進去。而這一次,我就把桃花加進去了。

加進桃花,我的目的是為方珏瓊的成長之路加一個保護傘。雖然王華一直用心呵護著方珏瓊,但畢竟方珏瓊走的路太坎坷,王華一個人護不了方珏瓊。

那時我倒沒想到把李燦加進來,李燦的進入,我只想著他作為一個小角色,稍加一提就可以。畢竟方珏瓊剛開始找工作,得有個好的去處。但我寫到桃花給李燦打電話,把方珏瓊介紹給李燦的時候,我忽然想了,為何不讓他與桃花結成一對夫妻。

卻不知道哪裡來的壞想法,我竟把他們成婚之路寫得比較曲折了一些。好在,最後他們兩個結局還是很圓滿。他們建立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也有自己喜愛的事業。而且這兩個人物竟在整個故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很多情況下,一些人物的設定,就是那種水到成渠。不僅是李燦和桃花,就是秦曉東這個人物,我當時也只想著襯托下吳波,就想著寫著寫著讓他消失算了,就像陳清那樣。

但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既然想把吳波寫得更好一些,就得把這個人物牽引得長一些。可能他待得太久了,我對這個角色有了些想法,是不是讓他以後成為方珏瓊的最終守護者。

於是,我就把這個人物保留了下來。後來真沒想到,我竟讓他考了師專,然後他要當老師。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楊傳芬這個人物出來後,我得給方珏瓊做其他的打算。

其實,最初我想著是讓方珏瓊回來後或是繼續經營飯店,或是跟著桃花去經營田地。但秦曉東當了老師後,我忽然有了個想法,為什麼不能讓方珏瓊回來辦教育培訓。這樣,他就真的能承擔起守護方珏瓊的任務了。至於最終他會不會守護方珏瓊,我交待到一定程度就不想再管了,還是讀者大人們自己去想吧,決定權就交給你們了。所以很多人物,就水到自成渠形容再不過了。

我還是覺得有些尷尬,我好長時間沒有刷電視劇了,這段時間看過幾部,竟沒有想到一些故事情節竟與某些電視劇中的故事情節撞衫了,雖然相似度不是很大。

就比如說,方珏瓊在金慕白那裡做畫,好像我看到一個劇中也有,雖然他們是夫妻倆分別做的,而我是在原畫作的基礎上又添了幾筆。而這個故事情節,應該在我寫初稿的時候就想到了,只是那時候只是個念想,至於如何做,根本沒有影,畢竟我對畫的瞭解不是很多。只是後來有了些機緣巧合,讓我有了做參謀的畫作,才讓我能構思起那個故事情節。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故事情節與我的某個故事情節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在哪部劇中,我竟然沒記住。

還有一個撞衫的,是我最近刷的那部劇,在我的故事情節中是關於李宥響三世身世的故事。其實我早就想到他的身世的根源應該是劉邦芒碭山斬蛇。但如何編造故事,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我就一遍遍從網上搜關於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的材料,卻太少記載,不知道如何下手。

白帝赤帝之子從哪裡談起呢?前段時間,我從央視新聞上看到青海湖的特寫,也看到青海湖邊上的崑崙山。這讓我想到了西王母,畢竟青海湖似乎就是傳說中的瑤池。所以我就想著,白帝和赤帝可以是瑤池的守護者啊,而白蛇和赤蛇當然是他們的王子,他們是共同成長的兄弟,也是競爭者。於是這個故事就出來了。

可是我沒想到,我最近看的一個電視劇,而白帝和青帝的徒弟也似乎是一對一起成長起來的兄弟。我感覺這部劇中的人物設定雖然與我設定的有些相似度,但肯定有很大的差別,畢竟這部劇的聚點就是這個故事,由此展開故事情節。而我只是作為一個借用點,想讓它結束方珏瓊與李宥響的緣份。

對於這部劇,我挺討厭女主人公的設定,我不知道為什麼編劇會設定這麼一個人物,感覺有點讓人討厭。女主的天份都不錯,但就是沒有腦子,做事莽撞,老是闖禍。而且她總是闖彌天大禍,還不知道天高地厚,目無法紀,結果弄得到處日不廖生。

我甚至看著看著,都想扇女主一耳光。雖然她天真、善良,也有擔當。但禍闖了,即使有擔當又何用?那麼兩位天界的拔尖人物,守護天界,也很容易位列仙班。可是他們的結局又多麼尷尬?這樣的人設,不管演員的演技多麼好,都不會討人喜,而相比於她的師傅演的經典角色,表演者只能無法抬頭。

相比於女主,男主的人設卻非常成功。這部劇創造了一個非常經典的男主,一世仙一世人,把男主呈現得非常豐滿,不管是作為仙時的沉穩儒雅、出類拔萃,還是為人的莊嚴、刻薄、自我等,都讓這個內熱外冷的角色閃閃奪目。

為仙時,他有一個好師傅,他本身天賦稟異,再加上個非常出色的師傅,把他培養得不但各種本領在仙界拔高籌,而且琴棋書畫無都精通。他又是那種英俊的翩翩兒郎,典型的完美的人物。可是就這個完美的人物,就因為女主的介入,最終魂飛魄散而亡。

雖然經過女主五百年的找尋,又經過她五百年的溫養,他又轉世為人。為人的他還是遇到了一位好的師傅,在這位師傅的培養下,他的性格中多了些溫情,也多了些人性,人物更加討人喜,變得更加光采奕奕。

他足智多謀,在女主多次闖禍下,不顧丟生命又修得了仙身。可是最終還是因為對女主的愛,毀了自己的仙根,差點連生命也丟了。滿臉的滄桑,一頭銀髮,讓人多心疼!所以女主簡直就是他的劫。如果我是男性,絕對不會選這樣的女人做媳婦。這樣的女孩人簡直就是喪門星,要找真要找那種旺夫的女人。

這部劇成功地塑造了男主,而男演員也真的把這個角色演活了。不管是男主為仙時的沉穩、儒雅還是為人時的刻薄、靈透中帶有頑皮又幽默,他都拿捏得非常到位人物的的各種心理、神態,不管是痛苦、絕望、難受、真情還是奚落、吃醋、尷尬都拿捏得非常到位,而且非常有層次、質感。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他塑造的這個角色,能超過曾經的經典。

他應該就屬於那種天賦加用心的演員。從我完成這部小說後,也刷過他演的幾部電視劇,從第一部略顯青澀,直到今年播的劇,他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被他演繹得非常到位。讓人能感受到那不是演繹,他簡直就是角色本人。而我所看到他演的那些角色一直就是那種明淨的眼神、氣定神閒的神態、嫻雅、灑脫、俊拔的動作、儀態,暖如春風的笑容。而他的臺詞也一直在進步著。

尤其是他演的另一個曾經也是家喻戶曉的角色,更是光采奕奕。在童年的記憶中,那部劇播的時候,每當晚上七點半以後,家家戶戶都能傳出“達理又知書,備位東宮主”。我還記得那時應該是春末夏初,那時天長,每戶關門晚,所以電視的聲音也能傳得出來,所以記憶也挺深刻。

網上說,他把這個角色演成了白月光。也的確不假,我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在奇怪,他是怎麼演得出來?那種跋扈卻不張揚的氣場、對自身情緒的收放自如,那種從內心流出的涓涓的愛意,那種發自於內心的喜悅,那眼中流下的真切的淚水……如果不是對角色有著深刻的體會,絕對不會演繹到這般的程度。他的這個白月光簡直把曾經的那個角色甩到九霄雲外去了。

如今他應該也離青春時光也越來越遠了,漸漸步入中年,所以對角色的轉換也應該有所準備了。但我感覺他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想法,也比較明智的演員,相信他以後會選擇好自己的路。也真希望他像他演的那位編劇一樣,一直憨憨傻傻,卻大智若愚,能拾得起放得下,保持著初心不變。竟沒想到一下子扯了這麼多,只是感覺自己的一點小發現就想說一說,真是有點失敗!

總之,這部小說也算是我的用心之作吧,我算是還清債了。不管以後如何,我都對它充滿著情感,它讓我品嚐到創作過程的辛酸,也讓我嚐到創作過程中無以言表的喜悅。我的這部小說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會用心地去修改,也希望各位讀者老師多多指教,讓我能更加完善地修改它。謝謝!

2024/1/15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