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知道兒子利川去了京城也救不回弟弟,原因是很瞭解利川性格。雖然臨走已經交代好利川怎麼打點關係,怎麼做,可是兒子為人好強,正直,這次面對大學士王芒,恐怕凶多吉少。
和家一向料事如神,瞭解王芒性格,只吃軟不吃硬,所以叫兒子到了,錢財送到就行了,一定不要多說話,這樣或許和寶還有救。可是也瞭解就算交代了和川,他也不會到時候照做,免不了多說話,遷怒大人。
所以從出發,一切都按照和家預料一樣,分毫不差,兒子和川果然沒有按照自已吩咐辦事,兒子和寶也被處死了。
和家老兩口悲痛欲絕,旁人安慰他們說:“事已至此,你們一定要想開些,和寶已經去了,你們可不能再有個三長兩短,不然,和寶在九泉之下也不會安息的。”
和家老兩口心裡也明白,自已如果一直這麼傷心下去,身體也會垮掉的,可一想到和寶,他們就忍不住傷心。和川從小就失去了母親,是他們老兩口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長大,他們又當爹又當媽,好不容易把和川拉扯成人,和川也很爭氣,靠自已的努力做了官,還娶了媳婦,他們一家人本該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沒想到,和寶卻突然被抓進了大牢,還被判了死刑。
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和家老兩口根本無法接受,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寄希望於利川,希望他能在京城打通關係,救回和寶。可沒想到,利川卻因為性格正直,不願向王芒低頭,最終救弟不成,反把自已的性命也搭進去了。
和家老兩口越想越傷心,眼淚也越流越多。旁人見他們如此傷心,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們,只能陪著他們默默流淚。
和家不免感嘆:我就算聰明智慧無人可及,卻也救不了自已兒子,是因為人的性格改變不了他的命運。
和家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才華的人,他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贏得了無數人的尊重和敬仰。然而,他的內心卻充滿了無盡的痛苦和悔恨,因為他救不了自已的兒子。
他的兒子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和才華,但是也表現出了極端的性格和行為。他經常與人發生衝突,甚至打架鬥毆,還曾經因為犯罪而被判刑。和家曾經多次嘗試幫助他改變自已的性格和行為,但是一切都無濟於事。
和家深深地愛著自已的兒子,他為他付出了一切,但是他也深深地明白,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當一個人已經成年之後。他曾經試圖用自已的智慧和影響力來改變兒子的命運,但是他最終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
和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常常會想起自已的兒子,想起他曾經的才華和夢想,想起他現在的困境和痛苦。他感到自已的無能為力,也感到自已的人生充滿了遺憾和悔恨。
然而,和家也明白,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已的困難和挑戰。他雖然救不了自已的兒子,但是他可以用自已的經驗和智慧來幫助其他人。他決定將自已的餘生奉獻給社會,用自已的力量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和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充滿了無奈和遺憾,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我們可以用自已的經驗和智慧來幫助其他人,讓他們的人生更加美好。同時,我們也應該珍惜自已的生命,努力追求自已的夢想,讓自已的人生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兒子死後,和家整天把自已關在書房讀書,這是他唯一能發洩的方式。他無法接受兒子已經離開的事實,內心的傷痛無法言表。每當他翻開書頁,那些曾經熟悉的文字似乎都在嘲笑他的無能為力,嘲笑他無法挽回兒子的生命。
他坐在書房的椅子上,身體卻像是被抽空了一般,毫無力氣。他的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卻看不清任何東西。書桌上堆滿了書,他卻一本也看不進去。他的思緒不斷地飄蕩,回憶著兒子生前的點點滴滴。
和家記得兒子小時候總是喜歡膩在他的懷裡,聽他講故事。那些故事裡有勇敢的英雄,有智慧的謀士,有美麗的公主。兒子總是聽得入神,眼睛裡閃爍著光芒。他曾經以為,自已可以為兒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讓他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可是現在,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和家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他一遍遍地抹去淚痕,可是淚水卻像是決堤的洪水,源源不斷地湧出來。他想起了自已曾經對兒子說過的話:“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爸爸都會在你身邊支援你。”可是現在,兒子已經不在了,他連支援他的機會都沒有了。
他的內心充滿了自責和愧疚。他恨自已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兒子的問題,為什麼沒有多關心他一點,為什麼沒有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足夠的幫助。他恨自已為什麼不能代替兒子去死,為什麼不能把所有的痛苦都攬在自已身上。
可是,無論他怎麼自責,都無法改變事實。兒子已經離開了,永遠地離開了。和家只能在安靜孤獨中撫慰著受傷的心靈,用讀書來麻痺自已,讓自已暫時忘記痛苦。他知道,自已必須要走出陰影,重新面對生活。但是,他不知道自已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
在這個寂靜的書房裡,和家獨自面對著自已內心的傷痛。他知道,自已必須要學會接受兒子的離開,學會釋放自已的痛苦。只有這樣,他才能重新找回自已,重新開始生活。
門外的大黃狗好像挺懂和家的心事,總是在他安靜思考讀書的時候,在門外好好守護自已,也不多吵鬧,就安靜的躲在哪裡,累了就躺在那裡。
和家看書看累了,吹個口哨,大黃狗馬上就會跑過來,它的機智和勇敢,真的是讓老年和家心裡,排解了許多寂寞之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