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羚是她一年級的好朋友,也是她小學三年的好朋友,還是她上次小學六年的好朋友。只是後來因為上了初中,不允許跨班級交往,兩人生疏了。這次是因為白瑩節節高升,兩人許久沒聯絡了。

好在,彭羚還認得她。

兩人加上了qq好友,並表示要一直做好朋友!

白瑩回來後,又加了李健的好友,幸好,大家都有qq。

只是,張鑫和郭雨,那是自已高中才遇到的好朋友,她並不知道兩人的老家在哪裡。也罷,那就在等五年吧!

白瑩這四年裡,享受了難得的假期。

除了跟父母待在一起,就是往弟弟的小腦袋瓜裡裝知識。

很快,就到了白瑩啟程的日子。

白媽帶著一家四口,去了姥姥家。

短暫的相處了幾天後,由姨姨開車帶著白瑩去京城。

姨姨,姨父,輪迴著開。

白瑩,父親,母親,坐在後面。

母親強忍著不捨。

白瑩上初中時,整整一個月,母親都會偷偷的看著她。才放心白瑩獨自一個人在異地生活一週。

高中之後,白瑩每天都回家。

只是這次,要去京城,天高路遠,她的女兒還那麼小,怎麼辦呀!出了什麼事怎麼辦?她又不能立刻過去,甚至連怎麼過去都是個問題。

白媽處理起小事來,遊刃有餘,能做到很好。尤其是人情世故上。但遇到大事,就沒了主心骨。白爸更是別提,一生老實忠厚。

但是兩人牽掛白瑩的心,卻一點也不減。因為,白瑩一去,就是半年。

千言萬語匯聚成了一句話,女兒啊,記得每天回電話。遇到事情一定要跟父母說,雖然我們可能幫不了你,但是會給你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白瑩終於到了京城,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入學後,白瑩見到了各種高智商的同學。

有的比她小,有的比她大。

活了那麼多年,白瑩早就練就了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能力,回來後,對於理科,她很認真的打著堅實的地基。

來到了這裡,全國天才齊聚的地方。白瑩再也沒有藏拙,展現出了自已真實的實力。

她幾乎是學什麼就會什麼,但是她喜歡鑽研,喜歡思考,而這恰恰也是她薄弱的地方。

她如飢似渴的學習著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習速度也越來越快。

那句話說得對,人的腦子,用則快,不用則廢。

半年的時間,白瑩只是侷限於這座學院,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只有晚飯的時候,會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跟家裡通話,偶爾早上也打,晚上也打。

因為白爸白天不在家,白瑩也擔心爸爸掛念她,所以會刻意抽出時間打。

至於為什麼不一直晚上打,是因為白瑩覺得自已晚上腦細胞很活躍,這些時間很寶貴,白瑩用來思考問題。

少年班的更替很快,就是專門為這些天才量身打造的深造的學習地。白瑩很受老師們看重,當然,老師們看重的孩子也有很多。

小夥伴們,還有爸爸媽媽,漸漸的熟悉了智慧手機,每天會給她發很多訊息,但是她很少回,主要是沒時間。

白爸白媽單純的以為,白瑩上半年學就會回家一次,有六十天的暑假,有三十天的寒假。但顯然,事實並不是她們所想的那樣。第一年,白瑩只是過了個寒假。第二年,白瑩只是過年的時候回來了,第三年,白瑩在猶豫過年回不回家。但到底還是回了。

生活日新月異,三年過去,白瑩十四歲了。虛歲十五。

每次回家,白媽總會拿出全部的本事,給白瑩頓頓做大餐。

白治九歲了,已經上三年級了,令白瑩驚喜的是,自已的弟弟居然能霸佔著第一的寶座!此刻,白瑩所有的擔憂都沒了。

爸爸也爭氣,成了同事們的小領導,收入直接翻了好幾倍。

最爭氣的當然是母上大人啦!

她居然成為了一家超市的老闆!

白瑩對這三年家裡的變化目瞪口呆。雖然從銀行卡里多出的錢就能看出家裡過的不錯,但是從小破出租屋,變成大房子,雖然還是租的,但是白瑩很滿足。

還有姨姨家,年末剛買的別墅,只是別墅剛剛開始建,等建好估計還得將近一年。只是揹負著高昂的房貸。但生活是越過越好。

因為白瑩的千叮嚀萬囑咐,就算白爸白媽每天都很忙,但是還是給了白治足夠的關心。畢竟,上一次就是因為兩人太忙,早早就把白治送到了學校裡,學校裡不乏會有壞孩子,小孩子什麼不懂的時候,最容易學壞!

第三年的時候,白洋也去了Q大,只是很少與白瑩見面。

只有在白瑩有空的時候,他沒課的時候,兄妹倆才會呆在一起。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然後一起給家裡影片。

白瑩將自已老師介紹給哥哥,哥哥領她認識同學,漸漸的,白瑩身上有了生活的氣息。

在學校裡,白洋很照顧白瑩,有了親人,感冒發燒什麼的,也能彼此照顧。

雖然,白瑩在新的學校裡也交了朋友,但哪裡能比得上白洋呢!

白瑩雖然在家,但是每天依舊抽出時間思考難題,其他時間,是難得的休息時間。

弟弟一如以前,很是黏她,但是又不敢打擾她,只是靜靜的看著,也不覺得無聊。

等白瑩閒下來,他就會有無數的問題問白瑩。

他甚至在嚮往自已也能去Q大,這是白瑩想也沒有想過的問題。

對於家裡的變化,白瑩覺得很好,很好。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晚飯的時候,白瑩很好奇的問,“為什麼不在這裡買個房子呢?”

就算湊不出全款,也有房貸,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白爸白媽對視了一眼,他們當然知道那樣很好,但是還是想攢著錢,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白爸白媽的考量,白瑩覺得自已沒資格提出觀點,畢竟,她對生活和社會的認知很淺薄,只是叮囑父母,有事多跟姨姨商量。

對這些,白瑩倒是沒有太多憂心,畢竟上一次,白瑩就發現姨姨們每天都給媽媽打電話,互訴著生活上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