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與術士為了斂財討好君主,在虞國內分成兩派,大打出手。大量的黃金被查出,收集,以一種近乎變態的程度運往虞國的首都扶掖。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用這句話來形容虞國末代君主的暴行還遠遠不夠。在虞國末期,即便水災旱災導致民不聊生,虞國也沒有放鬆對於黃金的變態追求。

“既然這樣,為什麼虞國不向外擴張呢?”

秦玥作為隊伍裡唯一的女人,有些小巧伶俐,從小在楚國皇都長大,深知國家運作的機制。

秦三水緩了一下,解答了秦玥的問題。

原來在虞國正處於北乾與南乾交戰的時期。相比於北乾與南乾這樣的龐然大物,虞國選擇當個透明。畢竟虞國與北乾和南乾都相鄰,要不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距離甚遠,兩個國家不介意將虞國收入槲中。因此兩國交戰之際,只要不主動找存在感,就會相對平安。當然也是因為有今天主動找存在感,一個月後就被滅國的先例存在。

秦九陽聽了秦三水的解釋,覺得虞國的滅亡完全可以歸咎為自己作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他比誰都懂。

現在楚國的西關道,在虞國時期也是邊界。虞國與梁國交界,清水村所在的地界時而被梁國入侵,時而又被方士和術士用奇怪的方式給奪回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諸多因戰爭而建的古墓。

傳說梁國有一將軍名叫赤連臣,母親是梁國人,父親是虞國人。從小生長在虞國,對虞國的奇術技巧鑽研甚多,長大後因虞國對其族人進行滅族,他僥倖逃出,由虞姓改為赤連,隨母姓,繼而為梁國效力,踏上了對虞國發動戰爭的路。而罪孽屍這一說法,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流傳出來的。

那時候的赤連臣認為,虞國皇族想要羽化成仙,那也得問一下他答不答應。因而每每捕捉到被貶謫到邊境的皇族,都會透過術法,把人掏空卻讓人短暫活著,然後用鎖鏈拴住,沉到水中,永遠斷絕皇族羽化成仙的執念。而這種屍體在梁國人看來,是來自於虞國這種罪國的屍體,故稱之為罪孽屍。

赤連臣認為,將人掏空,人就會變得純潔,這時候是最容易成仙的時候,而用鎖鏈將之鎖住,讓其執念觸手不可得,屍體的怨氣會增加至一個極點,而這種罪孽屍,也成了赤連臣慘無人道的惡趣味中微不足道的一個享樂方式。

隨著赤連臣接二連三的戰勝虞國,原本梁國中的皇族卻開始擔心其不受控制,對其提防愈甚。

而赤連臣在某一天晚上,接見了一個神秘人之後,原本視黃金如命的虞國卻一反常態,向梁國開出了價碼。虞國割三城疆域,奉上十噸黃金,代價是赤連臣身死。梁國最開始也有懷疑赤連臣,但赤連臣生性多疑,很快就覺察出梁國皇族的意圖。

兩者的間隙隨著時間不斷髮酵,故在一天夜裡,皇族帶領著策反的赤連臣親信部下出現在了赤連臣的帳篷裡。

赤連臣難以置信,跟隨自己的南征的部下,有一天竟然會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僅僅因為他不是純血的梁國人。

仰天大笑了好一會兒,赤連臣被砍去雙手雙腳,抹了脖子。虞國和梁國的皇族眾人笑著,目視著讓人送入了他原本為自己建造的墓中,從此消失在了人世間。

“咳咳咳~”斜倚著山洞牆壁的秦八荒醒了過來,同時也打斷了秦三水的話。

秦三水覺得自己說的也差不多了,再加上秦八荒醒了過來,故隨著眾人圍在了秦八荒的面前。

經過秦玥等人檢查,秦八荒出了臉色不太好,其他的倒是沒有什麼。

秦九陽長舒一口氣,轉而看向了潭底。經過一個時辰的等待,潭水褪去,潭底的祭壇也顯露在眾人的視線當中。

“一起!”

秦九陽看了看狀態還可以的眾人,一行人下到空出來的祭壇下面。

猛地扔出去一個火摺子,金黃色的墓道熠熠生輝。

隨著秦家眾人陸續下來,一個個被陸續驚呆在原地。

成噸的黃金被裝飾在這個墓道內,秦九陽內心總算鬆了一口氣。

墓道內的黃金鑲嵌在一個個頭骨內,在秦九陽試探後,發現原有的機關在已經腐朽,故而才讓秦家眾人在後面將黃金收集起來。秦九陽和秦玥兩人則是先去前方探路。

秦玥手左手提著油燈,與秦九陽並行。由於墓道狹窄,燈光被秦玥衣服阻擋,對秦九陽的幫助大大受阻,後來秦九陽就直接把油燈拿過來,將秦玥護在身後。

狹窄的墓道由於剛剛經歷潭水的清洗,雖然沒有那麼大腐臭味,秦九陽還是不斷搓著鼻子。

過了五分鐘,隨著看到朦朦朧朧的光束,秦九陽皺緊的眉頭逐漸散開。

秦玥小嘴微張,他們從墓道出來後,才發現他們位於空中。

準確來說,墓道的入口開在了峭壁之中。要是一個不小心,那可能就會滑下去。

秦九陽讓秦玥通知後面的秦家眾人,自己卻在墓道終端不斷觀察。

墓道外是一個懸崖,先前的潭水正是順著此處落下,彙集到下方的地下河中。

巨大而又磅礴的濁氣撲面而來,秦九陽順著朦朧的光往前看去,只能發現破碎的樓閣和數不清的碎石。他有一種直覺,下面埋藏著更加恐怖的生物,起碼比外面的兩腳蛇要可怕得多。

秦家眾人花費了半天時間,將鑲嵌在墓道頭骨裡的金磚掃蕩一空,來到了秦九陽面前。原本沉默的秦九陽看到秦家眾人到目前為止仍安然無恙,心裡已經萌生了退意。另一方面,秦九陽也感嘆,系統不愧是系統,長生點數墓裡賺,墓裡花,一份別想帶回家。

“我將這些黃金收走,沒必要的話,咱們此行就先到此為止吧。”

秦二水秦三水以及秦家眾人與秦九陽達成一致,在簡短的檢查了一下有無遺漏後,幾人架著虛弱的秦八荒,一同由墓道出祭壇,蹚過蛇窟,回到了地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