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因為在中國的農曆中,九月九日這一天既是九月的第九天,又是秋季的第九個節氣,所以被稱為重陽。這個節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主要習俗包括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戴茱萸等。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學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識,通常會組織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賞菊就是一項深受學生喜愛的活動。
今年的重陽節,學校安排三個年級的學生前往禮堂賞菊。這次活動不僅是對重陽節傳統習俗的傳承,也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良好機會。
一大早,學生們便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學校禮堂。一進入禮堂,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盆盆盛開的菊花,它們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花瓣細長如絲,有的花朵豐滿似球,有的顏色鮮豔如火,有的淡雅清新如水。學生們被這些美麗的菊花深深吸引,紛紛感嘆這些花的魅力。
夏檸和梁南茉手挽著手走進學校禮堂,映入眼簾的是一片五彩繽紛的菊花海洋。各種顏色的菊花競相開放,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白的像雪,紫的像霞,美不勝收。空氣中瀰漫著菊花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夏檸興奮地指著一株特別大的菊花說:“茉茉,你看那朵菊花多美啊!它就像一個巨大的金色太陽,照亮了整個禮堂。”
梁南茉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沒錯,檸檸。這菊花真是太漂亮了。你知道嗎?菊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長壽和幸福。在重陽節這天賞菊,寓意著祈求健康和吉祥。”
夏檸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還有這麼深的寓意啊。茉茉,你對這些傳統節日的瞭解真是太豐富了。我以前只知道重陽節要登高和吃重陽糕,沒想到還有這麼多有趣的習俗和文化內涵。”
梁南茉微笑著說:“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們可以透過了解這些傳統節日和習俗,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兩人繼續漫步在菊花叢中,欣賞著美麗的菊花,談論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她們時而駐足觀賞,時而低聲細語,享受著這個美好的時光。
夏檸突然想起了什麼,興奮地說:“梁南茉,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們可以比賽誰能找到最奇特的一株菊花。”
梁南茉聽後眼睛一亮:“好啊,這個遊戲聽起來很有趣。那我們開始吧!”
於是,兩人開始在菊花叢中尋找最奇特的一株菊花。她們時而彎腰仔細觀察,時而伸手輕撫花瓣,盡情享受這個尋寶般的遊戲。最終,夏檸找到了一株花瓣呈螺旋狀捲曲的菊花,而梁南茉則找到了一株色彩斑斕、花瓣重疊的菊花。兩人相視而笑,互相稱讚對方的發現。
在賞菊的過程中,夏檸和梁南茉不僅欣賞了美麗的菊花,還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個重陽節對於她們來說充滿了快樂和收穫。
在賞菊的過程中,老師向學生們介紹了菊花的品種、特點以及與重陽節的淵源。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的講解,不時發出陣陣讚歎聲。透過老師的講解,學生們不僅瞭解了菊花的知識,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隨著一陣激昂的鑼鼓聲,老年藝術家們身著華麗的戲服走上舞臺。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喜悅,每個人都彷彿化身為劇中的角色,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世界。
首先登場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家們以其精湛的身段和唱腔,演繹了一段經典的京劇中的選段。他們的動作矯健有力,聲音高亢激越,充分展現了京劇藝術的魅力。學生們被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所吸引,紛紛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觀看錶演。
接著是豫劇表演,藝術家們以其婉轉悠揚的唱腔和生動細膩的表演,讓學生們領略到了豫劇的獨特韻味。他們透過表情和肢體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們彷彿置身於劇情之中。
最後是一段歡快的舞蹈表演,老年藝術家們身著亮麗的服裝,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他們的舞姿優美流暢,動作輕盈自如,充分展現了舞蹈藝術的魅力。學生們被這種歡快的氛圍所感染,紛紛跟著音樂拍手打起了節奏。
整個表演過程中,學生們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他們被老年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所打動,也被這種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吸引。透過這次文藝表演,學生們不僅欣賞到了高水平的藝術表演,也更加深入地瞭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表演結束後,學生們紛紛湧上舞臺,與老年藝術家們親切交流,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這次文藝表演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文化生活,也讓他們更加熱愛和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
被五彩繽紛的菊花點綴的中間,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圍坐在一張桌子旁,桌上擺放著關於菊花的知識問答卡片。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知識競賽正式開始。
“第一題,菊花屬於哪一個科?”主持人提問。
“A. 菊科 B. 蘭科 C. 石竹科 D. 薔薇科。”小組成員迅速翻閱資料,小聲討論。
“我們選A. 菊科!”一個小組的代表果斷舉手。
“正確!”主持人點頭確認,“接下來的題目難度增加,菊花除了觀賞價值外,還有哪些藥用價值?”
學生們認真思考,有的翻閱課本,有的相互討論。幾分鐘後,一個小組舉手回答:“菊花可以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回答正確,加十分!”隨著競賽的深入,氣氛越發熱烈,學生們的熱情也越發高漲。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舞臺區域,一塊巨大的宣紙鋪展在地上,幾位學生正手持毛筆,蘸上墨水,揮毫潑墨。他們或勾勒菊花的輪廓,或點染花瓣,筆觸間流露出對菊花的深刻理解和對書畫藝術的熱愛。旁邊,幾位書法愛好者也在揮灑筆墨,書寫著讚美菊花的詩句,字跡蒼勁有力,氣韻生動。
“看那位同學畫的菊花,真是栩栩如生,花瓣層次分明,色彩搭配也恰到好處。”一位老師走過來點評道。
“是啊,書法區的同學們書寫的也非常有韻味,字型工整美觀,充滿了藝術感。”另一位老師補充道。
學生們在知識競賽和書畫創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不僅提升了對菊花知識的瞭解,也展示了自已的才華和創意。
重陽節慶祝活動結束後,夏檸、梁南茉、董予辰和袁沐陽四人聚在一起,他們坐在校園內的一處草坪上,享受著秋天的暖陽,開始交流起各自的節日體驗。
夏檸首先分享她的感受:“今天的重陽節活動真不錯,尤其是那個關於重陽節歷史和習俗的講座,讓我對這個節日有了更深的瞭解。”
梁南茉點頭附和:“是啊,我也學到了很多。比如,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飲菊花酒,還有戴茱萸這些傳統,都有其特殊的含義。”
董予辰插話道:“我最喜歡的是我們班級組織的菊花采摘活動,親手採摘下來的菊花,不僅好看,還能泡茶喝,感覺很有趣。”
袁沐陽則說:“我參與了學校的志願者服務,去了附近的社群幫助老人制作重陽糕。和老人們一起動手做糕點,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感覺特別溫暖。”
夏檸聽後好奇地問:“那老人們有沒有跟你們講一些重陽節的老習俗呢?”
袁沐陽回答:“有的,他們講了一些我們現在可能不太常見的習俗,比如放風箏、掛九九消災牌等。”
梁南茉感嘆:“時間真是太快了,很多傳統習俗都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不過,今天的活動讓我意識到,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董予辰同意道:“確實如此,我們作為年輕人,應該更加積極地去了解和傳播這些傳統文化。”
夏檸提議:“不如我們成立一個小組,專門研究和推廣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怎麼樣?”
梁南茉、董予辰和袁沐陽都表示支援這個想法,他們開始討論具體的實施計劃,如何透過社交媒體、學校社團活動等方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到傳統節日的慶祝中來。
四人的對話充滿了熱情和責任感,他們決定從自已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重陽節結束後,人們的生活漸漸迴歸日常節奏。節日期間的種種慶祝活動,如登高遠眺、賞菊飲酒、佩戴茱萸、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都已告一段落。然而,節日留下的文化影響和情感聯結卻不會隨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