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光轉瞬即逝,郡主果真如她所言,早早起身,用過早餐後,便向手下將領下達了折返隴西的指令。

她對公孫易心懷嗔怒,這自是一方面緣由,而更關鍵的是,她內心的癥結難以解開,實在無法接受公孫易身旁再有別的女子。

這三日裡,公孫易數次前來,試圖向她解釋清楚,卻都被她拒於門外。莊若晴只想回去靜一靜,過段時間再說。

上午,大軍即將開拔,公孫易等人自然前來送行。望著莊若晴略顯憔悴的面容,公孫易心中滿是愧疚,他很想走上前去,將郡主留下,可莊若晴並未給他這個機會。

剛送出沒多遠,季掌櫃那邊又有傳來訊息,公孫易無奈,只能看著一行人騎馬匆匆離去。眾人揮手作別,他滿臉不捨地望著郡主遠去的背影,心裡很不是滋味。

回到酒樓,季掌櫃立刻將下邊人打探到的訊息稟報給公孫易。原來,此次率軍進攻宣化府之人竟是北涼的公主耶律真。她親自率領三萬精兵,又與散馬關的石敬暗中勾結,設下計謀,輕而易舉便將公孫雄的人馬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公孫易聽聞後,不由自主又想起青樓那個名叫顧北菊的女子。此前,那女子與朱康似乎關係匪淺,如今宣化府公孫將軍的部隊遭襲,難保沒有朱康從中作梗。畢竟他們倆人早就貌合神離,特別是出了公孫易那檔事後,朱康對公孫雄一家更是恨之入骨,此番趁機除掉異己也並非毫無可能。

然而,公孫易此刻無暇顧及這些。郡主負氣離去,她麾下的兵將尚未完全恢復,此次行軍動靜如此之大,一旦被敵人盯上,後果不堪設想。他必須想出一個周全之策,確保郡主一行人的安危,可郡主性情剛烈,著實棘手。

酒樓內,公孫易喚來林小雨,讓她把一眾將領召集過來,等人員到齊,他把自己所擔心之事向大家講述一遍,讓眾人一同商議對策。

林小雨率先發言:

“公子心中所慮不無道理,郡主所部身體狀況欠佳,倘若遭遇強敵,恐難以應對。依常理而論,我們理應護送一程。然而,以郡主的烈性子,定不會同意,所以我們必須想出一個周全之策。”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林小雨看了一眼秦明,問道:

“秦叔叔,您可有什麼好辦法?”

因秦明是秦安的親叔叔,眾人便都以“叔叔”相稱,既表尊敬,又顯親近。二來秦明對這一帶地形比較熟悉,向他詢問最適合不過。

秦明心中暗自高興,覺得自己被大家接納認可了。於是開口回答道:

“郡主一行人折返隴西,烏蘭山是必經之路。倘若有人想對她們不利,那裡便是最佳下手之處。不如我們將計就計,提前部署好人馬,暗中設伏,若對方輕舉妄動,便予以痛擊。”

眾人聽罷,大部分都表示贊同,維有賈亮眉頭緊鎖,提出質疑道:

“老秦,您這計策固然巧妙,可我們如今不過是憑空揣測,連對手是誰都不清楚,也不確定對方是否會按您所料行事。再者,若是為了此事大動干戈,調動眾多人馬,恐怕有些不妥當。”

他與秦明向來以兄弟相稱,說話也就直來直去,大家對此也早已習慣。

“我這是有備無患,以防萬一。”

秦明大聲回應道。

“那麼郡主若是在別處受襲,那你又當如何?”

賈亮也不示弱,繼續追問道。

“那你說該怎麼辦?明面上護送,郡主自是不會同意,我們不提前做好準備,還能怎麼辦?”

秦明的聲音有些急躁。

賈亮被問的語塞,一時也說不出話來。

公孫易見狀,趕忙開口勸阻:

“二位叔叔先彆著急,且聽我講。”

二人相互對視一眼,便閉上了嘴。

只見公孫易將地圖攤開在眾人面前,指著上面圈畫標記之處,分析道:

“郡主此行必定從烏蘭山南邊走。那裡有一處山谷,名為楓林谷,是必經之路。此地地勢險要,是設伏的絕佳地點。倘若有敵軍企圖對郡主不利,絕對會選擇在此處下手,在這一點上,我與秦叔叔的看法一致。

當然,郡主她們也不會愚蠢的貿然進入,不過一旦身後出現大量敵兵,她們將會成為羊群,被人趕著入內,屆時就會徹底步入敵軍的口袋,成為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

楓林谷兩側皆是崖壁,雖然不是特別陡峭,但人也很難攀爬,那裡樹木稀疏,難以容納大量人馬。我方只需派遣少量兵力前去即可。若敵軍果真如我所料,我們便先悄然從小道出發,解決山崖上的伏兵,之後全都換成我們的人,待下方敵軍追著郡主的部隊進入谷中,我們便可打他們個措手不及。當然,這只是初步設想,具體行動還需依據探子傳來的訊息靈活調整。”

聽他說完,眾人都紛紛點頭稱是。而林小雨接過話茬接著說道:

“我近日發現,附近出現不少外來商販,很多都是陌生的面孔,極有可能是北涼的細作,為了不打草驚蛇,我並未對他們動手。公子你說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

公孫易沉吟了一下,低聲說道:

“我打算今晚親率五百人馬前往烏蘭山,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林小雨還是面露擔憂,開口道:

“此計雖妙,可郡主是否太過冒險?”

公孫焉眉頭微蹙,似也有所顧慮。此時,一直坐在公孫易身後的神行道人周道通清了清嗓子,開口說道:

“這樣吧,我這老頭子走一趟。有我在,定能保證郡主那丫頭毫髮無損。”

眾人對此毫不置疑,畢竟老道士確實有這等本事。公孫易大喜,有師父出馬,自是萬無一失,當下便敲定此事。

隨後,眾人又開始商議諸多細節。正討論間,樓下小廝突然來報,稱有個自稱羅陽的老者求見公孫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