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畏苦者不貴
王陽明:現代人的精神導師 劉星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畏苦者不貴,享樂者非褔。
王陽明的心學告訴我們,內心強大是成就尊貴的基石。那些畏懼苦難、逃避挑戰的人,往往是因為內心缺乏力量,無法直面生活的磨礪。
王陽明認為,真正的勇氣並非來自外在的力量,而是源於內心的堅定。當我們以一顆無畏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才能真正體驗到成功的甘甜。
王陽明認為,真正的學問,並非空談理論,而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磨鍊。畏苦者往往因為害怕挫折,而選擇逃避實踐,從而錯失了磨鍊內心、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因此,他們無法獲得真正的尊貴。
在王陽明的心學體系中,過度追求享樂,被視為一種放縱。他認為,人的內心本應是清明、純淨的,但過度的享樂,往往會使人陷入慾望的泥潭,遮蔽內心的光明。這種迷失不僅會導致道德的淪喪,還會讓人在精神上變得空虛。
苦難並非完全負面的存在,它可以是磨鍊內心、提升自我的機會;而享樂也並非完全正面的存在,過度的享樂,往往會導致人的墮落。
王朗乘船避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戰火紛飛,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有一位名士叫做王朗,他乘船避難,希望能夠逃離戰亂的紛擾,求得一線生機。但是,命運的捉弄,卻讓他在避難途中遭遇了一連串的考驗。
當時,王朗的船在江中行駛,忽然遇到了一位想要搭船避難的人。看著對方焦急而疲憊的面容,王朗心生同情,便讓對方上了船。可是,他並未意識到,這一善舉將給自己帶來怎樣的麻煩。
船行不久,便遭遇了一群盜賊。這些盜賊見船上人多,便欲行搶劫之事。突如其來的危機讓船上的人驚慌失措,亂作一團。
王朗雖然也是心驚膽戰,但他畢竟是一位名士,有著一定的膽識和智慧。他努力保持鎮定,憑藉著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安撫了盜賊的情緒,使得船上的眾人得以保全性命。
就在眾人以為已經脫離險境的時候,船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原來,先前那個搭船的人突然生病了,病情嚴重,需要立刻救治。這個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船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王朗看著病重的人,心中卻生出了畏懼之情。他擔心如果救治這個人,會耗費船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安全。他開始猶豫是否要救這個人,心中充滿了矛盾。
就在王朗猶豫不決的時候,船上的另一位名士——華歆站了出來。華歆一直在一旁默默觀察著王朗的反應,他見王朗如此畏苦,便直言不諱地說:“既然我們已經救了這個人上船,就應該對他負責到底。現在他生病了,我們更不能棄他於不顧。否則,我們與那些盜賊又有何異?”
華歆的話讓王朗無言以對,他深感羞愧。他意識到自己的畏懼,不僅違背了自己的道義原則,更讓自己在眾人面前丟盡了顏面。在華歆的堅持下,船上的人共同救治了那個生病的人,使他得以康復。
王朗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因為畏懼苦難而選擇退縮,那麼他不僅會失去他人的尊重,更會在精神層面上遭受嚴重的損失。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積極作為、勇於擔當,那麼我們不僅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更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
晉靈公不君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君主,名為晉靈公。他並非一位明君,而是以其殘暴不仁、荒淫無度而臭名昭著。晉靈公在位期間,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不思進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動盪和自身的滅亡。
晉靈公即位之初,尚能維持表面的勤政。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沉迷於酒色之中,開始荒廢朝政。他在宮中大興土木,建造豪華宮殿,廣搜美女,日夜笙歌。這些美女們或能歌善舞,或姿色豔麗,晉靈公與她們整日嬉戲玩樂,醉生夢死。
為了滿足自己的享樂慾望,晉靈公不惜加重賦稅,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而官員們也因為他的殘暴統治而人人自危,無心政事。晉靈公的行為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滿,但他卻置若罔聞,繼續沉迷於享樂之中。
更為嚴重的是,晉靈公不僅自己享樂無度,還對百姓和官員的疾苦視而不見。他橫徵暴斂,加重賦稅,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官員們也因為他的殘暴統治而人人自危,無心政事。他的殘暴行為,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強烈不滿,但晉靈公卻對此毫不在意,甚至對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進行殘忍的報復。
在這種背景下,趙盾等忠臣義士,開始奮起反抗晉靈公的暴政。他們深知,如果繼續讓晉靈公這樣荒淫無度下去,晉國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他們聯合其他有識之士,共同謀劃推翻晉靈公的統治。
經過周密的計劃和準備,趙盾等人發起了對晉靈公的反抗。他們率領軍隊攻入宮中,與晉靈公的衛隊展開了激戰。晉靈公雖然荒淫無度,但畢竟是一國之君,他的衛隊也有一定的戰鬥力。可是,在趙盾等人的勇猛攻擊下,衛隊很快就被擊潰了。
晉靈公見大勢已去,便試圖逃跑。然而,他平日裡荒淫無度,身體早已被酒色掏空,逃跑時力不從心,很快就被趙盾等人追上並殺死。晉靈公的死,標誌著他的暴政的結束,也宣告了晉國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晉靈公的行為告訴我們,享樂者非福,過分追求個人的享樂,只會帶來毀滅。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堅守正確的價值觀。
在今天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警惕享樂主義的侵蝕。許多人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忘記了生活的真正意義。他們或許在短暫的歡愉中,得到了滿足,但終究無法逃避因享樂而帶來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