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關,皇家所有人都不忙。

就連經常不在家的朱雄英也不例外。

唯有朱允熥朱允炆忙著搞工坊開店鋪,早出晚歸。

這使得呂氏心中恨極了朱雄英,卻又不敢表露。

一閒下來,老朱和馬皇后便經常往春和宮跑。

或是讓朱雄英帶著兄弟姐妹去坤寧宮玩兒,一待就是一天。

朱雄英樂在其中。

一晃眼,到了除夕夜。

照例先跟勳貴官員們慶賀了一番,皇家這才又在後宮擺了家宴。

朱雄英等兒孫輩兒也照例收到了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的壓歲錢。

轉天,洪武二十年,正月初一,朱雄英等人又早早起來拜年。

然後是招待前來拜年的臣子,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再之後就是元宵佳節了。

半個月吃喝下來,朱允炆等都吃胖了些。

唯獨朱雄英修煉有成,雖然也吃了不少,體重卻不見漲,依舊風流倜儻,帥氣逼人。

是夜,朱雄英又一次把飛舟開上了天,載著眾人從天上觀看街上熱鬧。

二月時,藍玉即領兵五十餘萬出松亭關,尋找經常騷擾遼東的納哈出部決戰。

朱雄英雖然請命領軍,但皇帝以他跨海遠征才歸來沒多長時間、需要休養為由,婉拒了他,朱雄英也只好給藍玉當啦啦隊了。

又過了兩月,時間來到四月初一。

按照慣例,皇帝要在這天祭祀太廟、帝王廟和孔廟。

但皇帝忙著籌措前線需要的各種物資,故命太子率太孫代為祭祀。

到日子後,朱雄英換上隆重的祭服,隨父王一起率領宗親、勳貴、百官祭拜,從早上忙到中午,又從中午忙到黃昏。

四月初二日,勤政的皇帝叫起早朝。

朱雄英昨晚便從父王那裡得知有早朝,因此也早早起來,穿著朝服也往奉天殿參拜皇帝。

自朱雄英出生,十二三年來不知有多少次早朝,朱雄英參與的卻少之又少。

皇帝聽太監說太孫也來了,感到好奇,命人將其請入。

“好大孫兒,你今日過來,是有什麼事嗎?”含笑看著孫兒,朱元璋問道。

朱雄英道:“孫兒要說的事,皇爺爺一個人做不得主哩。”

“哦?要百官一起商量?”

“正是。”

“好,宣百官一起進殿。”

按照規矩,上朝時百官都是在殿外按照順序站立,參拜皇帝時是見不到皇帝的,跪下、磕頭都是根據有節奏的曲樂進行。

皇帝要商量什麼事了,便把相關的官員喊進殿內,商量完官員就又出去了,換下一批。

這般百官一齊進殿議事,少之又少。

官員們進來後,雖不敢大聲喧譁,但也免不了小幅度的與左右官員互相眼神交流,搞不明白皇帝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皇帝道:“是太孫有事要與百官商量,咱才喊你們進來。

大孫兒,有啥事你就直說吧,讓咱和百官都好好聽聽。”

“是。”

抱拳行了一禮,朱雄英朗聲道:“昨日孫臣隨父王祭拜歷代帝王廟,見裡面供奉著十七位皇帝。

分別是三皇五帝、夏禹、商湯、周武、漢高祖、漢光武、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孫兒便納悶了,作為開天闢地以來首個豎立大一統觀念的王朝的締造者,又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皇帝的秦始皇,怎麼就不見供奉?

真要論起來,秦始皇以前的帝皇根本就不是帝皇,而他以後的帝皇,都是他徒子徒孫哩。”

此話一出,皇帝立刻明白好大孫兒為何說這事兒自己一個人做不了主。

可不就做不了主嗎?

罵秦始皇,可是儒家幾千年來的老習慣。

哪怕是皇帝想翻案,也得掂量掂量。

而官員們則直接炸鍋了。

尤其是那些文官。

‘呼啦啦’跳出來一大群。

“殿下此言差矣,秦始皇橫徵暴斂,視百姓如草芥,又焚書坑儒,不尊重文化,怎可入帝王廟享受供奉?”

“殿下莫不是昏頭了?”

“啟稟皇上,自漢武帝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華夏才有這幾千年的連綿不絕,太孫如今的想法很危險啊,臣冒死請改立太孫,以正視聽。”

“殿下你真是大膽,你還只是太孫,不是皇帝呢,就想與天下抗爭,你就不怕遭受罵名?”

“……。”

將某些自以為是清流的話聽在眼中,皇帝眼皮直跳,殺氣四溢。

打從朱雄英開口的第一時間,朱標就預料到會這樣,一直在觀察父皇反應,見狀連忙出列:“諸位愛卿不必激動,一個一個說,鬧哄哄成何體統?”

朱標是儒家弟子,文官們一向喜歡他,這才暫時偃旗息鼓,改為怒瞪朱雄英。

朱雄英怡然不懼,招了招手:“來,一個個近前對峙,拿出你們反對的理由。”

某禮部主事第一個衝了出來:“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勞役頻頻,使得百姓勞累,死傷慘重,至今民間仍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殿下莫非不知?”

朱雄英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孤倒也聽說過。

我只反問你一句,若你能答上來,孤以後絕口不提秦始皇三字。”

“請殿下發問。”

“你們儒家常說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孟姜女身為女子,孤身一人前往長城,途徑多地,此符合你們儒家所謂的禮數嗎?”

禮部主事:“這……。”

“看吧,你答不上來,因為你覺得這不符合禮數。

既然不符合禮數,那這事兒十有八九是假的。

你拿一個別人編的給始皇帝潑髒水的故事在朝堂之上做證明,你當朝政是兒戲?”

禮部主事徹底啞口無言。

見狀,另一個戶部郎中幫腔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雖然假的,秦始皇治下徭役過重卻是真的,萬里長城也是真的,長城下埋著累累屍骨更不可能有假。”

朱雄英點點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所以你們儒家之人很擅長從別人身上找毛病,加以改之,不讓自己犯一樣的錯誤,對否?”

“殿下既懂論語,為何要……?”

“回答我,對否。”

“額……對。”

“既然對,這萬惡之源的長城,為何這麼多年都不給它推倒,甚至歷朝歷代都有修繕呢?”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