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微道:“每個牧羊人都知道羊越多越好。

但總有偷奸耍滑的牧羊人,甚至偷偷宰殺羔羊吃掉。

更甚者,連羊圈都給推了,佔地給自家蓋房子。

時日久了,連領頭的牧羊人都懈怠了,縱然換了英明的領頭人,眼見羊一天比一天少,羊圈一天比一天破,想要挽救,也於事無補。”

朱雄英嘆道:“這可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幾千年來這麼多帝王將相,到了師父嘴裡,不過是一群或勤快或耍刁或貪吃的牧羊人。”

“一國之氣運,往往不知不覺便消散掉了,細究下來,似乎連最底層的百姓都有罪過,屬實難分個清楚。

而鎮國神龍存亡與否,倒也算是個佐證。”

“妖精、傳世神器等與氣運息息相關,我倒還能理解,怎麼鎮國神龍也跟氣運掛鉤?

以我們老朱家的火龍來說,大明還沒建立前就跟著我皇爺爺,非是氣運蘊養而出。”

“或許皇爺是命中註定要建立大明,得天獨厚,氣運深重,所以才能使得火龍認主。

它雖不是被氣運孕育成神龍,可那條被封為司雨大龍神的水蛟龍,卻有可能借氣運化龍。”

“龍果然是蛟龍進化而成?那蛇……?”

“太孫猜得不錯,民間傳言有時也並非全靠胡猜。

當年正一祖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丹成而龍虎現。

那一龍一虎,正是一條蛟龍和一隻白虎,為的是搶奪丹藥。

張道陵將其降服,它們便一齊做了守山神獸,只可惜正一道氣運不夠,那蛟龍直到壽終,也沒化龍成功。”

朱雄英大受震撼。

這樣說的話,知道內情的皇室和各大門派肯定都養了很多蛇?

陳通微繼續解惑:“龍看得見摸得著,比虛無縹緲的國運容易把握,我之所以說龍的存亡與否可以佐證國運,根源便在於此。

以前宋為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本屬叛逆之舉,但後周世祖柴榮供奉的那條土蛟龍與趙匡胤親近,願意效忠於他,他便名正言順了。

果然,趙匡胤登基後頗為賢明,允文允武,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若他成功了,那條土蛟龍未必不能進化成真正的神龍。

只可惜燭影斧聲後,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那條土蛟龍看不上趙光義,憤然離去。

北宋的國運從那之後就一路下滑了,前期還能跟別國打的有來有回,中後期直接稱臣納貢,更是搞了出靖康之恥。”

朱雄英聽的津津有味。

陳通微頓了頓,問:“你可聽說過白娘子報恩的故事?”

“當然,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身,為報恩情到杭城,生個兒子名仕林。”

陳通微道:“這樁民間故事也是一樣半真半假,真的是白素貞確有其人。

假的是她的出身,她非是蛇,而是一條木蛟龍。

她也沒有修成人,而是一直待在西湖之中鎮守國運。

傳聞她之所以願意幫助南宋,是因為趙匡胤的那條土蛟龍於她有恩。

聽到這裡,你也反應過來了吧?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雖然是趙光義的子孫,他之後的皇帝卻都是趙匡胤這一支的,趙構之所以讓位,皆因木蛟龍支援宋孝宗趙昚(shen)。”

朱雄英撓頭道:“這還真是巧的不可思議。”

“依舊很可惜,白素貞雖然勉力,南宋頭幾個皇帝也不算太差,但當時局勢太過頹廢,根本回天乏力。

而蛟龍壽命有限,守了一百多年後,白素貞終是隕落。

蒙古的鎮國蛟龍卻進化成了神龍,之後沒多久,南宋就也滅了。”

“北宋和南宋的皇帝都沒想過重新找條蛟龍鎮國?”

“他們當然想過,但我先前說過,龍的存亡去留跟國運息息相關。

他們想找卻找不到蛟龍鎮國,正如他們想挽救卻挽救不了宋朝國運一樣。”

“師父這句話可謂點睛之筆。”

“關於這個結論,我另有一個佐證。”

“是何佐證?”

“聽聞靈山寺曾送過太孫一本劈風掌?”

朱雄英點了點頭,靈機一動,忽然明白師父的佐證是什麼。

“靈山寺那位武藝高強的和尚是在南宋末期斬的蛟龍,借用了劉家大風劍,用的武功是劈風劍法。

後他有感這門劍法過於銳利,才改良成了劈風掌。

莫非那條被斬的蛟龍……?”

“不錯,南宋朝廷當時也收到關於蛟龍的訊息,前去查探、談判的官員卻因為下雨耽誤了半個時辰。

等他趕到時,那位高僧已經把那條庇護百姓的金蛟龍給斬了。

之後沒過多久,白素貞老死,南宋滅亡。”

“這可真是時也命也,國運太差的南宋,只能跟鎮國蛟龍失之交臂。”

給師父倒了杯茶,朱雄英又問:“師父,您提起過好幾次蛟龍的壽數,但不知蛟龍具體能活多少年?神龍又能活多少年?”

陳通微答道:“這事兒皇爺應該是知道的。

但你既然問起,我便一道回答了。

據龍虎山天師所說,蛇自破蛋之日算起,到進化出的蛟龍壽終,共計二百五十年。

而神龍自化龍之日算起,還能再活二百五十年。”

朱雄英苦笑一聲:“我以前曾天真的想過能否讓兩條龍生寶寶,如此迴圈不息,大明就能在每個時代都有神龍鎮國。

今日得聞秘聞,也只好死心了。

蛟龍和龍由蛇進化而成,而蛇的種類成百上千,有生殖隔離啊。”

陳通微笑問:“知道這些後,太孫就沒些別的想法?”

朱雄英笑道:“鎮國神器也好,龍也好,別的什麼都好,都只是國運存在的一種體現。

而最能影響一個國家的人是皇帝,回去後我得跟皇爺爺和父王好好合計一下。”

“合計什麼?”

“合計怎麼提升本國國運,合計怎麼找到更多蛟龍,也合計怎麼吞併別國國運。”

不等陳通微提醒,朱雄英又道:“師父放心,既然都知道前元是怎麼滅亡的了,我們大明自然不可能走老路。

仁道、霸道、王道,什麼道都好;

商業入侵、文化入侵、戰爭入侵,什麼入侵方式都行。

只要對大明有利,換著用也無妨。”

陳通微:(⊙o⊙)…

這就是好徒兒你的領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