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的這艘宇宙飛船叫做“星辰探索一號”。

在網友以及眾多關注者的簇擁和期待中,這艘星辰探索一號被運送到了華國西北航空基地。

這艘宇宙飛行器的出現,彷彿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一股神秘而激動人心的氣息。

它的結構設計充滿了科幻的魅力,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超越目前飛船設計的震撼。

流線型的機身線條,是華國最頂尖的科學家透過量子計算機最終計算得出的結論構建出的尺寸。

機身彷彿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曲線,充滿著生命般的靈動。

在陽光的照射下,機身的灰色表面也閃耀著點點光芒。

雖然是一種古樸的灰色,但總讓人立馬覺得這就是一種已經超越現代科技的材料。

這艘飛船每一個細節都能明顯的看出經過精心設計和打磨,使得星辰探索一號在外觀上就已經足夠引人注目。

巨大的機翼,宛如一對展開的鳳凰之翼,彷彿能夠賦予了星辰探索一號強大的飛翔能力。

機翼雖然看起來輕盈,但無比同時,也充滿著無盡的力量。

這對機翼完全展開時,整個飛行器都散發出一種強烈的科幻氣息,讓人為之傾倒。

駕駛艙內,飛行員們可以透過先進的虛擬現實介面與飛行器進行無縫對接。

當然,這次的第一次發射,並沒有安排飛行員真正的坐到星辰探索一號之中。

畢竟,以一個光速的速度進行飛行,是否會出現什麼意外還不得而知。

在發射基地的模擬飛行艙中,飛行員們透過三維立體螢幕以及現實模擬系統能夠感受到飛行器的每一個細微細節。

飛行器所看到的每一處景象,都會首先傳到模擬飛行艙中。

模擬飛行艙能夠讓讓飛行員們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飛行器的狀態,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接近真實的飛行體驗。

星辰探索一號的到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人們紛紛前來觀看這艘神秘的飛船,期待著它能夠為華國帶來更多的榮耀與輝煌。

在漂亮國,馬斯克的星艦也在探索星空,而如今,在華國,林院士的飛行器也即將展翅高飛。這種跨國的科技競爭,讓人們對星辰探索一號充滿了期待。

飛船引起的熱度之高,遠遠超出了林明的想象。

林明深知這是因為人們對於探索未知、追求科技的渴望。這種渴望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推動著人類不斷向前邁進。

就在眾人翹首以盼之際,大領導親自前來觀摩了。

大領導的到來,更是燃起了眾人的激動心情。

隨著星辰探索一號的起飛時間臨近,整個華國都沉浸在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期待之中。

人們期待著這艘飛船能夠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為華國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起飛的最後半小時,緊張的氣氛幾乎凝固了空氣。

人們屏息以待,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不安。星辰探索一號的起飛不僅僅是一次科技壯舉,更是華國邁向星際時代的重要一步。

在航空基地的每一個角落,人們都在默默祈禱著一切順利。

林明和他的團隊緊張地檢查著飛行器的各項引數,確保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缺。

每一個人的眼神都堅定而專注,彷彿要將所有的力量都注入到這臺神奇的飛行器中。

每個人都十分堅信,因為林院士從未讓人失望過,所以這次也一定能夠創造奇蹟。

然而,即便心中有著這樣的信念,緊張的氣氛仍然無法消散。

無數觀眾們聚集在遠處,他們的目光緊緊追隨著星辰探索一號。

有的人手中緊握著相機,準備記錄下這一歷史性的一刻;有的人則默默祈禱,為即將的飛行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倒計時十個數。

“十、九、八……”

起飛前的最後一刻,整個基地彷彿陷入了一種奇妙的靜謐之中。

只有飛行器輕微的轟鳴聲在空氣中迴盪,似乎在訴說著人類對於未知的渴望與探索的決心。

當星辰探索一號的核動力引擎轟鳴聲漸漸響起時,眾人的心跳也隨之加速。

那一刻,他們彷彿能夠感受到整個宇宙都在為之震撼。

飛行器的緩緩升空,飛行速度也越來越快。

在速度的探測器顯示大螢幕上,飛行速度數值在極快的跳躍升高!

在飛行器達到了百分之一光速的速度之時,飛行器便再也沒有增加速度。

螢幕上的速度值不再變化。

無論飛行器後方的核動力發動機如何發力,飛行器再也無法提高速度。

其實,即便是百分之一光速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現代飛船的最高速度。

目前最快的宇宙飛船是旅行者號,其速度相當於每秒16.7公里,這大約是光速的18000分之一。

林明設計的飛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若以百分之一的光速前往月球和火星,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0公里。以百分之一的光速,即每秒約3000公里的速度進行計算,理論上需要約128秒即可到達月球。

到火星最近時約為5500萬公里。以百分之一的光速,即每秒約3000公里的速度進行計算,理論上最近時需要約18333秒(約5小時7分鐘)。

百分之一光速的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對與林明以及眾多科學家計算的光速模型來說,百分之一的光速,仍然和理論有著百倍的差距。

從這個差距來講,此次飛行便是失敗了。

飛行器就這樣飛行了半個小時之後,速度始終維持到了百分之一的光速。

飛行器的設計是可返回多次利用的。

飛行器返回之後,科學家們圍上飛行器,發現飛行器外表也沒有任何的損傷。

大家對於林明搞出的飛行器材料感到無比的驚訝。

但另一方面來講,因為飛行器完好無損,正可以說明此次飛行沒有達到光速,也並不是因為飛行器材質的問題。

以目前飛行器完美的程度來講,哪怕再承受幾倍的壓力,飛行器也不會有任何的損壞。

林明此時也同樣的疑惑,在不斷檢查了自己的模型以後,仍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包括林明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得而解:究竟為什麼只能達到百分之一的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