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羅真人對公孫勝說:“徒弟啊,你以前學的法術和高廉的差不多。我現在要傳授給你更高階的‘五雷天罡正法’,你按照這個法術去做,就可以救宋江,保護國家,使人民安寧,實現替天行道的理想。不要被人的慾望所束縛,耽誤了大事,要保持你最初學道時的那份專心。你的老母親,我會派人早晚照顧,你不必擔心。你是上界的天閒星,因此我允許你去幫助宋公明。我有八個字,你一定要記住,不要到時候忘記了。”羅真人說的那八個字是:“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公孫勝接受了新的法術口訣,然後和戴宗、李逵一起向羅真人告別,也和其他道士朋友告別,然後下山。他回到家,收拾了道袍、兩把寶劍、鐵冠、如意等東西,又向老母親告別,然後離開山上路。
他們走了大約三四十里路,戴宗說:“我先去告訴哥哥們,公孫先生和李逵從大路上過來,我再來接你們。”公孫勝說:“好的。賢弟你先去報告,我也會盡快趕過去。”戴宗又囑咐李逵說:“在路上要小心服侍公孫先生,如果有什麼差錯,我會讓你吃苦的!”李逵回答說:“他和羅真人一樣會法術,我怎麼敢對他不敬呢!”然後戴宗拴上甲馬,施展神行法,先行離開了。
公孫勝和李逵離開了二仙山九宮縣,沿著大路行走,到了晚上就找旅店休息。因為李逵害怕羅真人的法術,所以對公孫勝非常小心照顧,不敢有絲毫怠慢。兩人走了三天,來到了一個叫做武岡鎮的地方,看到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公孫勝說:“這兩天在路上走得有些疲倦,我們買碗素酒素面吃了再走吧。”李逵同意道:“也好。”於是兩人來到路邊的一家小酒店裡坐下。公孫勝坐在上座,李逵解下腰包,坐在下座。他叫過服務員,點了一些素菜和酒來吃。
公孫勝問:“你們這裡有沒有素點心賣?”服務員回答說:“我們店裡只賣酒肉,沒有素點心。不過市口有人家賣棗糕。”李逵說:“我去買些來。”說完就從包裡取出銅錢,徑直走到市鎮上去買了一包棗糕。
當他準備回來的時候,突然聽到路邊有人大聲喝彩:“好氣力!”李逵看過去,只見一群人圍著一個大漢,那大漢正在揮舞著一對鐵瓜錘,眾人都在為他喝彩。李逵看那大漢身材高大,臉上有麻子,鼻子上還有一條明顯的疤痕。他手中的鐵錘看起來很重,大約有三十來斤。那大漢揮舞得十分熟練,一錘砸在路邊的石頭上,竟然把石頭砸得粉碎,眾人紛紛喝彩。
李逵見狀忍不住想要試試自己的力氣,於是把棗糕揣在懷裡,走上前去要拿那鐵錘。那大漢喝道:“你是什麼人,敢來拿我的錘!”李逵說:“你使的什麼好錘,讓眾人如此喝彩?我看了只覺得汙眼!你看我來使一回給眾人看看。”那大漢說:“我借給你試試,如果你使不動的話,我就打你一頓!”
李逵接過瓜錘,像玩彈丸一樣輕鬆地揮舞了幾下,然後輕輕放下。他面色如常,呼吸平穩,看起來毫不費力。那大漢看了非常驚訝,立刻倒身下拜說:“請問哥哥大名。”李逵問:“你家住在哪裡?”那大漢說:“就在前面不遠。”於是帶著李逵來到了一處門前鎖著的房子前。他用鑰匙開啟門請李逵進去坐。
李逵看到湯隆的屋子裡都是打鐵的工具,心想:“這個人一定是個打鐵匠,山寨里正好需要這樣的人,何不讓他也加入我們呢?”於是李逵問湯隆的姓名,湯隆回答說:“小人姓湯名隆。我父親原是延安府的知寨官,因為打鐵得到了老種經略相公的賞識,被任用在他帳前。近年來父親去世,我因為賭博流落在江湖上,靠打鐵度日。我擅長使槍棒,但因為身上有麻點,人們都叫我金錢豹子。敢問哥哥高姓大名?”李逵說:“我就是梁山泊的好漢黑旋風李逵。”
湯隆聽了非常驚訝,立刻下拜說:“久聞哥哥威名,沒想到今天能偶然遇到。”李逵說:“你在這裡什麼時候才能發跡啊!不如跟我上梁山泊入夥,也讓你做個頭領。”湯隆說:“如果哥哥不嫌棄,願意帶攜兄弟的話,我願意跟隨你。”於是拜李逵為兄。
當時李逵認湯隆為弟弟。湯隆說:“我又沒有家人陪伴,想和哥哥去市鎮上喝幾杯淡酒,表達一下結拜的情意。今晚在這裡歇一夜,明天一早再出發。”但李逵說:“我有個師父在前面酒店裡等我,我買完棗糕吃了就走。不能耽擱太久,現在就得出發了。”湯隆問:“為什麼這麼著急?”李逵說:“你不知道,宋公明哥哥現在正在高唐州界首與敵人廝殺,只等我師父到來救援。”湯隆問:“這個師父是誰?”李逵說:“你先別問那麼多,快收拾東西跟我走。”
於是湯隆急忙收拾了包裹、盤纏和銀兩,戴上氈笠兒、跨上腰刀、提著朴刀,捨棄了家中的破房舊屋和粗重傢俱,跟隨李逵來到酒店裡見公孫勝。公孫勝埋怨李逵說:“你怎麼去了這麼久!再來遲些的話,我就先回去了。”李逵不敢回話,只是引薦湯隆給公孫勝認識,並詳細講述了他們結拜的事情。公孫勝聽說湯隆是打鐵出身的人後心中也很高興。李逵拿出棗糕叫服務員去準備食物。三人一起喝了幾杯酒、吃了棗糕後結算了酒錢。然後李逵和湯隆各自背上包裹與公孫勝一起離開了武岡鎮前往高唐州方向前進。
三人在路上走了大約三分之二的路程時,恰好遇到了戴宗來接他們。公孫勝看到戴宗非常高興,立刻問道:“最近戰鬥情況如何?”戴宗回答說:“高廉那傢伙的箭傷已經好了,每天都帶兵來挑戰。哥哥一直堅守不出,只等先生你到來。”公孫勝說:“這個容易解決。”李逵引薦了湯隆給戴宗認識,並詳細介紹了情況。然後四人一起趕往高唐州。
在離山寨五里遠的地方,呂方和郭盛已經帶著一百多騎兵在那裡迎接他們了。四人都上了馬,一同回到山寨。宋江、吳用等人也出寨迎接。大家互相施禮後,擺了接風酒席,敘述了別後的情況,然後一起進入中軍帳內,其他頭領也來慶祝。李逵引薦湯隆參見宋江、吳用和眾頭領等,行禮完畢後,山寨中開始擺設慶賀筵席。
第二天,在中軍帳上宋江、吳用和公孫勝一起商議如何打敗高廉。公孫勝說:“主將傳令下去,讓我們全軍拔寨都起,看看敵軍會如何應對。我自有安排。”於是當天宋江傳令下去,各個營寨的軍隊一起出發,直抵高唐州城壕下寨已定。第二天早上五更時分開始做飯,軍人們都披上了戰衣。宋江、吳用和公孫勝三人騎馬來到軍前指揮作戰,搖旗擂鼓吶喊著衝向城下。
再說高廉在城中箭傷已經痊癒了,他得知宋江的軍隊又來了之後,隔夜就命令小軍報告情況並做好準備。早晨時分他披上了戰衣開啟了城門放下吊橋帶著三百神兵以及大小將校出城迎戰宋江的軍隊。兩軍漸漸接近時旗鼓相望各自擺開了陣勢,兩陣中都響起了花腔鼉鼓聲和雜彩繡旗搖曳的聲音。宋江的軍隊陣門開處分出十騎馬來像雁翅般擺開在兩邊,左手下是花榮、秦明、朱仝、歐鵬、呂方五將;右手下是林沖、孫立、鄧飛、馬麟、郭盛五將;中間三騎馬上為首的便是主將宋江。他的打扮十分威武:頭頂茜紅巾腰繫獅蠻帶身穿錦徵袍大紅貼背披著水銀盔綵鳳飛簷;腳下抹綠靴斜踏寶鐙身披黃金甲光動龍鱗;手中拿著描金鞭隨定紫絲鞭騎著錦鞍韉穩稱桃花馬。
在宋江左邊那騎馬上坐著的是梁山泊掌握兵權的軍師吳用。他的打扮也同樣不俗:五明扇齊攢白羽九綸巾巧簇烏紗;素羅袍香皂沿邊碧玉環絲絛束定;腳下穿著鳧舄穩踏葵花鐙騎著銀鞍不離紫絲韁;腰間還掛著兩條銅鏈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騎著青驄出戰場。
右邊那騎馬上,坐著的便是梁山泊掌握行兵佈陣的副軍師公孫勝。他的打扮真是與眾不同:星冠在陽光下閃耀,神劍彷彿帶著飛霜。他身穿九霞雲衣,上面繡著春雲圖案,身懷六甲風雷的藏寶秘訣。腰間繫著雜色短鬚絛,背上懸掛著松文古定劍。他穿著一雙雲頭點翠的皂朝靴,騎著一匹分鬃昂首的黃花馬。他的名聲在玄功中顯著,身列仙班,道行高深。
三位主將,三匹馬一同出到陣前。對陣的金鼓齊鳴,門旗開處,也有二三十個軍官簇擁著高唐州知府高廉出來,他立馬於門旗下,裝束也是十分華麗:束髮冠上鑲嵌著珍珠,絳紅袍上繡滿了精美的花紋。他身穿連環鎧甲,閃耀著黃金般的光芒,雙翅銀盔上飛舞著綵鳳。足蹬雲縫吊墩靴,腰繫獅蠻金鞓帶。手中握著一柄三尺長的利劍,胯下則是一匹神駿的龍馬。
那知府高廉出到陣前,聲音嚴厲地高叫道:“你們這些水窪草賊,既然有心要來廝殺,就一定要分個勝敗,見個輸贏。逃跑的不是好漢!”宋江聽完後,大聲問道:“誰人出馬立斬此賊?”小李廣花榮挺槍躍馬,直衝到陣心。
高廉見了,大聲喝問道:“誰來幫我直取此賊?”那統制官的隊伍中轉出一員上將,名叫薛元輝,他使用兩口雙刀,騎著一匹劣馬,飛快地衝出陣心,來戰花榮。兩人在陣前鬥了幾個回合後,花榮撥轉馬頭回本陣便走。薛元輝不知是計策,縱馬舞刀盡力來追趕。花榮略微帶住了馬,拈弓取箭扭轉身軀只一箭就把薛元輝射下馬去。兩軍同時吶喊聲震天響。
高廉在馬上看到這一幕,勃然大怒。他急忙去馬鞍前取下那面聚獸銅牌,用劍敲擊。敲了三下之後,只見神兵隊裡捲起一陣黃砂,遮天蔽日,日色無光。喊聲四起,豺狼虎豹、怪獸毒蟲從黃砂中湧出。眾軍正準備逃跑,公孫勝在馬上早已拔出那把松文古定劍,指著敵軍,口中唸唸有詞,大喝一聲:“疾!”只見一道金光射去,那些怪獸毒蟲紛紛在黃砂中墜落陣前。眾軍人仔細一看,發現那些虎豹走獸原來都是用白紙剪成的,黃砂也逐漸消散。
宋江看到這一幕,用鞭梢一指,大小三軍一齊衝殺過去。只見人亡馬倒,旗鼓交橫,高廉急忙指揮神兵退入城中。宋江的軍馬追到城下,但城上迅速拉起吊橋,關閉城門,擂木炮石像雨點般打下。宋江下令鳴金收兵,聚集軍馬下寨整點人數,發現大獲全勝。他回到帳中感謝公孫先生的神功道德,並賞賜三軍。
第二天,宋江分兵四面圍城,全力攻打。公孫勝對宋江和吳用說:“昨夜雖然大敗敵軍,但仍有三百神兵退入城中。如果今天繼續猛攻,那高廉今夜必會偷營劫寨。今晚我們可以將軍隊收在一處,直到夜深人靜時分兵四面埋伏。這裡虛紮寨柵作為誘餌,夜間只要聽到霹靂響、看到寨中火起就一起進兵。”傳令下去後當天攻城直到未牌時分才收兵回寨並在營中大吹大擂地飲酒作樂以迷惑敵軍。
天色漸晚時眾頭領按計行事暗暗分撥開去四面埋伏已定。宋江、吳用、公孫勝以及花榮、秦明、呂方、郭盛等人則上土坡等候。是夜高廉果然點起三百神兵背上各帶鐵葫蘆裡面藏著硫黃焰硝等火藥各人都拿著鉤刃鐵掃帚口內銜著蘆哨。二更時分高廉大開城門放下吊橋當先驅領神兵前進背後卻帶著三千多騎兵奔殺前來。
離寨子越來越近時高廉在馬上施展妖法頓時黑氣沖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塵土飛揚。三百神兵各取火種在葫蘆口上點著一聲蘆哨齊響火光沖天他們大刀闊斧地衝入寨中。然而公孫勝早已在高埠處仗劍作法平地上颳起一陣霹靂。三百神兵措手不及只見空寨中火光四起無路可逃。四面伏兵齊出將他們團團圍住黑暗中一頓廝殺三百神兵無一生還都被殺在寨裡。
高廉急忙帶著三十餘騎逃回城中。背後一支軍馬緊追不捨領頭的乃是豹子頭林沖。眼看就要追上高廉急叫放下吊橋卻只帶著八九騎逃入城中其餘的人馬都被林沖和部下連人帶馬生擒活捉了去。
高廉進入城中後,緊急召集所有百姓上城守護。然而,他的軍馬和神兵在宋江和林沖的猛攻下幾乎被全殲。宋江的虎略龍韜和高廉的神術在此刻都顯得尤為突出,但高廉的軍隊卻在一時之間被殺得片甲不留。不久後,高廉不得不面對現實,考慮開城投降的可能性。
次日,宋江再次引軍馬四面圍攻城池,形勢十分危急。高廉苦思冥想,他多年學得的術法在此刻似乎都派不上用場。無奈之下,他只得派人去鄰近的州府求救,急忙修書兩封送往東昌和寇州。這兩個地方離此不遠,而且知府都是他哥哥提拔的人,他希望他們能夠星夜起兵前來接應。於是差了兩個帳前統制官帶著書信從西門殺出重圍向西方求援去了。
眾將見狀想要去追趕但被吳用制止了。吳用傳令放他們走以便將計就計利用他們引出高廉的援軍然後一網打盡。宋江問軍師有何妙計吳用說:“城中兵力微弱所以他才派人去求救。我們可以派兩路人馬偽裝成救應的軍隊在路上與他們混戰高廉必然會開門助戰。到時候我們趁機奪取城池並把高廉引入小路必然能夠擒獲他。”
宋江聽了大喜立刻命令戴宗回梁山泊再調兩路人馬前來支援。且說高廉為了等待援軍在城中空闊處堆積了大量柴草每天放火為訊號以便城上守軍望見。然而過了幾天守城計程車兵發現宋江的陣營中出現了混亂的跡象急忙報告給了高廉。
高廉聞訊後連忙上城樓檢視只見兩路人馬殺聲震天塵土飛揚直奔城下而來。而原本四面圍城的軍隊卻四散奔逃。高廉以為這是兩路救軍到了於是下令開啟城門全軍出擊與敵人混戰在一起。然而當他衝到宋江的陣營前時卻發現宋江帶著花榮和秦明三騎馬向小路逃去。高廉急忙引兵追趕卻突然聽到山坡後傳來連珠炮響心中生疑於是收兵回城。
這時兩邊鑼聲大作呂方和郭盛各引五百人馬從左右兩側衝出截斷了高廉的退路。高廉在部下的拼死保護下才勉強殺出一條血路逃到了城外的小山上。然而當他抬頭望去時卻發現城頭上已經插滿了梁山泊的旗幟。舉目四望原本期待的救應軍馬已經無影無蹤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在身邊。
高廉心知不妙只得帶著這些殘兵敗將向偏僻的小路逃去。然而他們還沒有走出十里路就被一彪人馬攔住了去路。為首的大將正是病尉遲孫立他厲聲高叫道:“我等你好久了還不快快下馬受縛!”高廉見狀急忙引兵回撤但背後又有一彪人馬截住了退路為首的大將卻是美髯公朱仝。兩路人馬前後夾擊將高廉團團圍住。
高廉此時已經無路可逃只得棄了坐下馬向山上逃去。然而四面八方的步兵卻已經一齊趕上山來將他團團圍住。
高廉在慌忙之中口中唸唸有詞,喝聲道:“起!”隨即駕起一片黑雲,冉冉騰空,直上山頂。然而,就在這時,公孫勝從山坡邊轉出,見狀便把劍在馬上望空一揮,口中也念念有詞,喝聲道:“疾!”將劍指向空中,只見高廉從黑雲中倒撞下來。側首的雷橫搶上前去,一朴刀將高廉揮為兩段。可憐這半世英雄漢,如今化作南柯夢裡人。有詩為證:“五馬諸侯貴匪輕,自將妖術弄魔兵。到頭難敵公孫勝,致使陰陵一命傾。”
雷橫提了高廉的首級,與眾人一同下山。他們先派人飛報主帥宋江,宋江得知已殺了高廉,便收軍進入高唐州城內。進城後,宋江首先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保證秋毫無犯;一面去大牢中救出柴大官人。然而,當他們到達大牢時,卻發現當牢的節級和押獄禁子都已經逃走,只剩下三五十個罪囚。宋江命令盡數開啟枷鎖釋放他們,但在其中卻不見柴大官人的蹤影,這讓宋江心中憂悶。
他們尋到一處監房內,卻發現關著柴皇城一家老小;又在另一座牢內發現關著滄州提捉到的柴進一家老小。由於連日來的廝殺,這些囚犯還未被審問發落。只是他們仍然沒有找到柴大官人的下落。
吳用叫來高唐州的押獄禁子進行詢問,其中有一個稟報道:“小人是當牢的節級藺仁。前日蒙知府高廉所委派,專門負責牢固監守柴進,不得有失。高廉還分付道:‘但有兇吉,你可便下手。’然而,在三日之前知府高廉要取柴進出來施刑時小人見柴進是個好男子不忍下手只推說他病得很重不必施刑。但後來高廉催得緊小人只好回稱柴進已死。因為這幾天連續廝殺知府沒有空閒時間所以只派了人下來看視。小人擔心被怪罪所以昨天帶柴進去到後面枯井邊開了枷鎖推他下去躲避。如今不知他生死如何。”
宋江聽了藺仁的話後,慌忙帶著他來到後牢的枯井邊。他們望下去,只見裡面黑洞洞的,不知道有多深。宋江在上面叫喊,但下面沒有人應答。於是,他們把索子放下去探測,發現井深約有八九丈。宋江傷心地說:“柴大官人看來已經沒命了!”說著,他不禁流下了眼淚。
吳用安慰道:“主帥別煩惱,我們派個人下去探看一下,就能知道真相了。”話還沒說完,黑旋風李逵就大步走了過來,大聲叫道:“讓我下去!”宋江點頭同意道:“好!當初是你送了他下去,現在正好由你去找回他。”李逵笑著說:“我下去不怕,只是你們可別把繩索給割斷了哦!”吳用笑罵道:“你也太狡猾了吧!”
接著,他們取來一個大竹篾籮,把索子系在籮上,然後紮起一個架子,把索子牢牢地抓在上面。李逵脫得只剩下一條內褲,手拿兩把板斧,坐在籮裡,然後被人放下井去。為了防止意外,他們在索子上縛了兩個銅鈴,以便隨時知道李逵的情況。
漸漸地,籮被放到了井底。李逵從籮裡爬出來,開始四處摸索。他摸到了一堆骸骨,心中暗罵道:“這是什麼鬼東西!”然後繼續摸索。這時,他感覺到底下溼漉漉的,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他把雙斧拔出來放在籮裡,然後用手去摸井底四周的情況。
突然,他摸到了一個人!那個人被水浸得軟綿綿的,一動不動地墩在水坑裡。李逵大叫一聲:“柴大官人!”但是沒有聽到任何回應。他用手去摸那個人的臉時只覺得口內微微有些氣息。李逵心中暗喜道:“謝天謝地!還有救!”隨即他迅速爬回籮裡搖動銅鈴示意上面的人拉他上去。
眾人把李逵拉上來後聽他講述了井下的情況。宋江急忙說:“你趕快再下去把柴大官人放進籮裡先拉他上來然後再放你上來。”但是李逵卻搖頭說:“哥哥你不知道我之前在薊州已經下過兩次井了這次可不能再冒險了!”宋江笑道:“我怎麼會害你呢?你快下去吧!”無奈之下李逵只得再次坐上籮裡被放了下去。
到了井底後李逵小心翼翼地把柴進抱進籮裡然後搖動索上的銅鈴示意上面的人拉他們上去。眾人聽到鈴聲後迅速把他們拉了上來。看到柴進還活著眾人都大喜過望。但是此時的柴進已經頭破血流兩腿皮肉被打得稀爛眼睛也微微睜開又閉上顯然傷勢非常嚴重。宋江心中十分悽慘急忙叫人去請醫士來為柴進治療。
而此時的李逵卻在井底下大喊大叫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被遺忘在下面了!宋江聽到他的叫聲後急忙叫人把籮放下去把他拉上來。當李逵終於回到地面時他憤怒地發洩道:“你們也不是好人!竟然忘記把我拉上來了!”宋江解釋道:“我們只顧著照顧柴大官人了所以一時忘記了你別怪我們。”說著他就命令眾人把柴進扛上車去休息並先行護送上梁山泊去了。隨後他們把高廉一家老小以及奪回來的家財都裝載上車一同運上了山。
梁山泊的大小將校們,離開了高唐州,帶著勝利的喜悅返回了梁山泊。他們所經過的州縣,都秋毫無犯,紀律嚴明,一路上金鐙響動,凱歌齊唱,好不熱鬧。經過數日的行程,他們終於回到了大寨。
柴進雖然身體不適,但仍然掙扎著起來,向晁蓋、宋江以及眾位頭領表示感謝。晁蓋則特別安排在山頂宋公明的住處附近,為柴進和他的家眷另建一所房子,讓他們安心休養。晁蓋、宋江等人都非常高興,因為自從高唐州回來後,梁山泊又增添了柴進和湯隆兩位新的頭領。於是,他們設下慶賀的筵席,歡慶這個喜事。
與此同時,東昌、寇州兩地已經得知高唐州被梁山泊攻陷,高廉被殺的訊息。他們只能寫表向朝廷報告這個情況。同時,高唐州逃難的官員們也紛紛趕到京城,向朝廷詳細彙報了事情的經過。
高太尉聽到這個訊息後,知道他的兄弟高廉已經被殺,憤怒不已。次日五更時分,他在待漏院中等待景陽鐘響,準備上朝奏報此事。百官們也都穿著公服,整齊地排列在丹墀兩側,等待皇帝的召見。
當日五更三點,道君皇帝升殿坐朝。淨鞭三下響過之後,文武兩班官員齊刷刷地站立在兩側。天子駕坐定後,高太尉出班奏報了梁山泊的惡行以及高唐州被攻陷、高廉被殺的情況。他請求皇帝下旨誅戮剿除這些反賊,以免日後養成大患。
天子聽了高太尉的奏報後大驚失色,隨即降下聖旨委派高太尉選將調兵前去剿捕梁山泊的反賊們。高太尉又奏道不必興舉大兵只需要派遣汝寧郡都統制呼延灼前去征剿即可。天子准奏後降下聖旨命令樞密院即刻派人前往汝寧州宣取呼延灼進京聽命。
呼延灼是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嫡派子孫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他手下精兵勇將眾多是一員難得的猛將。高太尉保舉他征剿梁山泊可謂是用人得當。當日朝罷之後高太尉就在帥府著樞密院撥派一員軍官帶著聖旨前往汝寧州宣取呼延灼進京聽命。限定了日期要求呼延灼必須按時到達京城不得有誤。
呼延灼在汝寧州的統軍司處理公務時,聽到門人報告說:“有聖旨特地來宣召將軍進京,有重要的任務委派。”呼延灼與本州的官員們一同出城迎接,將聖旨接到統軍司後,設宴款待了傳旨的使臣。他急忙收拾了頭盔、衣甲、鞍馬和器械,帶著三四十名隨從,與使臣一同離開了汝寧州,星夜兼程趕往京城。
一路上無話,他們很快就到達了京師城內殿司府前。呼延灼下馬後,前來拜見高太尉。當時高俅正在殿帥府處理公務,門吏報告說:“汝寧州宣召的呼延灼已到門外。”高太尉大喜,立刻叫呼延灼進來參見。他看到呼延灼儀表非凡,讚歎不已。呼延灼是開國功臣的後裔,先朝良將的玄孫,家傳的鞭法神妙無比,英勇善戰,威名遠揚。
高太尉對呼延灼問慰了一番,並給予了賞賜。次日早朝時,高太尉引見呼延灼給道君皇帝。徽宗天子看到呼延灼儀表堂堂,非常高興,賜給他一匹踢雪烏騅馬。這匹馬渾身墨黑如墨錠,四蹄卻白如雪練,因此得名踢雪烏騅馬,能日行千里。聖旨賜給呼延灼騎坐。呼延灼謝恩後,跟隨高太尉再到殿帥府,商議起軍剿捕梁山泊的事宜。
呼延灼稟告說:“恩相,小人觀察探知梁山泊兵多將廣,武藝高強,不可輕敵小覷。小人請求保舉二將為先鋒,一同提領軍馬前往征討,必能立下大功。如果誤舉了人,小人甘願承擔重罪。”高太尉聽後大喜,問道:“將軍所保舉的是何人,可作為前部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