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催生
病弱書生醒來後他不休夫啦 是沅不是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嚐到了甜頭沈母對這門生意是越發有勁,做的吃食品種也是越來越多,沈父腿傷徹底恢復後都是兩人來回鎮上跑。
反倒是沈琰和陳桉兩人在家閒著。
說閒著也沒多空,臨溪村村民自從開始搞水產養殖後就經常來沈家串門,不為別的,就為著沈琰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想法的人,而且還是臨溪村的秀才。
秀才相公的話在這些沒讀過書在田地裡討生活普通百姓心裡來說分量可不算輕,要知道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見過官,沈琰可不算是他們認為的官嘛。
而且沈琰提出的建議實踐過後效果都十分有用,賺錢的事情他們怎麼能不積極。
臨溪村的養殖大計如火如荼地展開,沈母在平鄉鎮的生意也越發穩當。
時間來到十一月,沈家的蓋房計劃也提上日程。
沈母和沈母現在兩人配合著基本上都不會來不及出差錯,漸漸也有了不少回頭客,每隔三天沈母還會換著花樣來,
有了穩定的收入沈父也重新提起了蓋房子的事。
沈母拿出了這十幾天賺來的銀子,一家人數完之後也覺得是時候動工了。
沈琰看著桌子上幾十兩銀子再次提出,“娘,咱們的銀子足夠在鎮上盤一間鋪子了,這樣您和爹也不用每天拎著這麼重的東西來回跑。”
沈母看著面前的銀子拿不定主意,“他爹…你覺著呢?”
沈父沉吟了幾秒說:“那就盤個鋪子吧。”
沈琰:“那好,我和安安這兩天就開始找合適的鋪子。”
有了沈父沈母的準話沈琰帶著陳桉在平鄉鎮四處尋找合適的鋪子,但是幾天下來不是價格太高就是位置太偏僻,看來看去就是沒找到一個合適的。
沈琰有點著急,十一月份天氣已經開始轉涼了。
南方的冬天如果就靠茅草屋肯定是難捱的,沈琰無論如何也要在十一月中旬前找到合適的鋪子搬進去然後開始找工人修建房屋。
這天沈琰和陳桉從鎮上回到家發現李嬸也在,他眼眸閃了下道:“李嬸。”
李嬸帶著笑意看他和陳桉,越看越覺得這兩個人站在一起很是登對,她拉著陳桉坐到面前,“小桉,看你跟剛到沈家的時候簡直大變樣了呢。”
陳桉知道李嬸,就是李嬸到他家來說媒的。
他心裡對李嬸是感激的,“夫君和爹孃對我很好。”
沈母笑道:“這孩子,說什麼好不好的咱都是一家人。”
一旁的沈琰倒是對李嬸的到來表示疑惑,據他所知李嬸和他孃的關係不錯,不說每天來串門吧隔三差五總要來說說話的,可這都一個多月沒來了。
著實讓他有些好奇。
不等沈琰問李嬸便道:“我這段時間去了趟縣裡,不知道村裡這麼大的變化,居然都開始養魚了。”
她看向沈琰說:“琰小子現在真的是了不得啊。”
沈琰謙虛道:“哪裡,都是書上看來的。”
沈母聽到李嬸誇沈琰兩人說起了孩子的事情。
李嬸:“我到祁縣看我們家那口子來著,湊巧碰上東家兒媳婦生孩子讓我幫忙照顧月子,我就留了一個月這不剛回來。”
沈母聽到孩子興奮道:“呀!你不是說小兩口去年剛成親嘛,這麼快就生了?”
李嬸瞟了一眼沈琰:“誰說不是呢,這成了親懷孩子生孩子就是一下子的事情,很快的。”
沈琰:我懷疑她倆在點我……
果不其然,李嬸看向沈母說:“琰小子成親才一個月兩個人還是新婚,不著急。”
沈琰:我一點都不著急。
沈母顧慮到陳桉也在場怕他不好意思特意把他支走,重新和李嬸聊著天,沈琰也想走奈何沈母沒這個意思他也不好動。
李嬸嘆了口氣,“我家鐵蛋在鎮上的差事怕是要不保了,哎。”
沈母連忙問:“怎麼了?那孩子不是在鎮上飯館當跑堂嗎?”
李嬸:“誰說不是呢,可是今天我順路到鎮上看他,聽他說鋪子的老闆要到原城準備賣掉鋪子,這鋪子賣了可不就是沒了差事了。”
沈琰聽到這裡插嘴問:“嬸兒,您說說那鋪子在鎮上哪個位置?”
李嬸疑惑道:“你問這個幹啥?”
沈母明白沈琰的意思接過話說:“桂花嫂子,實不相瞞我現在在鎮上擺了個攤子賣點小吃,正打算在鎮上盤個鋪子穩定下來。”
她倒了碗水到李嬸的杯子裡繼續說道:“要是鋪子價格位置合適咱們就去看看盤下來,到時候讓李河上我鋪子來做。”
李嬸一拍大腿,“那感情好啊!”話落她轉頭看著沈琰道:“琰小子現在可是咱們村的大紅人呢,我來的時候碰到王順來他還跟我說起你呢。”
沈母不好意思道:“小琰他長大了,這麼些年村裡對我們家也挺照顧的,他幫忙是應該的。”
李嬸眼睛一撇,“咋地,琰小子這個秀才相公對村裡貢獻有多大你心裡沒數啊?不說他是咱們十里八鄉第一個秀才相公有多給咱村掙臉,就說這麼多年咱們村人走出去誰不高看一眼?”李嬸喝了口水繼續道:“就那王順來不也是享受著琰小子這秀才相公帶來的好處麼?”
李嬸這一通說讓沈母完全插不上嘴,仔細想想桂花嫂子說的也有道理。
沈母性格柔弱李嬸則比較直爽有什麼說什麼,和這種人相處很舒服因為她在想什麼都寫在臉上。
這就是沈母和李嬸交好的原因,性格互補。
沈琰輕咳一聲把話帶到正題上,“嬸子,那李河現在是在鎮上還是在家?鋪子我們想盡快去看看也好早點做打算。”
“欸,鐵蛋說是要晚上回來等他回來了我讓他來找你,行不?”事關重大李嬸沒等沈琰接話又道:“要不我現在帶你到鎮上找他?”
“不用這麼麻煩,嬸子。”沈琰也不著急這一時半會,“等李河回來再說吧,鋪子也沒這麼快就轉手。”
“那也行。”
沈母又說起蓋房子的事情,“桂花嫂子,李哥縣城上的事情還沒完?我是想著讓李哥幫忙,找幾個工人把我家這幾間茅草房推掉重新蓋呢。”
李嬸一口答應,“行啊,你這院子是要重新拾掇拾掇蓋個新房,算算時間他也快回來了。”
李嬸一家當初是和沈家一起逃難來的,李嬸其實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李陽和李河,大兒子李陽在逃難的時候染了重病去了,剩下李河一個。
前些年李嬸一直想再要一個孩子,不知道是逃難的時候傷了還是怎麼,肚子一直沒有動靜遲遲懷不上,這些年李嬸也不執著這些事情了,畢竟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小兒子都十六了。
李叔是手藝人專門修築房屋,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面跑,李河去年到鎮上做事後也是半月回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