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到陸府
病弱書生醒來後他不休夫啦 是沅不是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趁著天氣好,沈琰和陳桉兩人揹著大揹簍抄近道去了發現枸杞和野花椒的地方,把這枸杞樹和花椒樹薅了個禿。
沈母倒是很樂意看到兩人湊在一起,她覺得醒來後的沈琰改變實在是太大了,她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陳桉,認為沈琰是因為成了親才會有這麼大的改變的。
不得不說這樣給沈琰省去了很多借口。
沈琰和陳桉兩人來回了兩趟總算是把枸杞子和花椒都收回來了,採摘回來的枸杞子又大又紅賣相十分出色,沈琰打算都炮製好賣給於叔。
至於這些花椒他還沒想好就先曬乾儲存著吧。
回來後又馬不停蹄地把從鎮上買來的菜種都撒到田地上了,昨天這一場雨下的好泥土都鬆軟了。
*
自從陳桉教了王嬸去除魚腥味的方法後,臨溪村家家戶戶都熟練著掌握了燒製魚肉的方法還在這個做菜手法上加以創新,甚至有人聽了村長的提議到鎮上賣起了魚。
沈琰聽說村裡人想聯合搞一個水產養殖,這個主意是沈琰出的,王順來自然來找了他,問他有什麼想法。
沈琰也不藏私,把現代的養殖方法都說了出來,其實他大可自己搞,但是沈家畢竟還要在臨溪村生活,用這個來搞好村裡之間的關係何樂不為呢。
再說了他也不想折騰這個事情。
既麻煩週期又長。
村長王順來找沈琰商量水產養殖的事情臨溪村的村民都是知道的,他們知道這個路子是沈琰想的,對沈家熱情了許多。
沈琰在家待了三天,晾曬完了百來斤的枸杞子,坐著牛車再一次帶著陳桉去了平鄉鎮,這一次終於帶上沈玥。
他們此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把這一百多斤的枸杞子賣掉。
於叔看他們處理的枸杞子乾淨品質又好,以五文一斤的價格收了。
沈琰拿著錢袋不經意地問:“於叔,您藥鋪裡有桂皮、香葉和八角嗎?”
於叔一愣,“有啊。”
沈琰心中一喜,上次來居然沒想到這些藥鋪裡能夠買到,他說:“那您給我抓一些吧。”
於叔疑惑道:“你要這些幹什麼?這些都是理氣止痛、溫胃散寒的藥物。”
沈琰也不好說這些都是拿來做調料的,只好謊稱說家裡有人脾胃不好需要這些,於叔不疑有他,三種藥材各抓了一包給他,囑咐不可多食。
抓好了需要的藥材後沈琰帶著兩個小孩逛起了集市,沈玥年幼沒怎麼來過鎮上,看一切東西都很新奇,集市沒走到一半嘴裡倒是塞了不少東西。
沈家如今還算寬裕,沈琰口袋裡有錢自然不會不捨得,他覺得女孩子要嬌養,對待沈玥他總是儘可能地滿足她。
沈琰和陳桉兩人走在距離沈玥兩步遠的後頭,不近不遠地跟著。
走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位老者攔在兩人面前,對著沈琰激動道:“小兄弟總算是找到你們了!”
沈琰一頭霧水,“請問您是?”
身旁的陳桉扯了下沈琰的衣角,小聲提醒道:“夫君,這位老伯曾買過我們的糖葫蘆。”
老伯摸了摸自己的白鬍須笑道:“是是是,這位哥兒還記得,半個月前我到小兄弟的攤位買了幾串糖葫蘆。”
沈琰聽到陳桉提起約莫有些印象,他當時看這位老伯一個人買了五串糖葫蘆還奇怪他一個人老人家居然這麼愛吃甜食。
沈琰作了個揖,問:“老伯,您是有什麼事嗎?”
老伯趕緊說道:“是我家小小姐,自從吃了你家的糖葫蘆再吃其他攤位買的總說味道不對。這些天我是天天到那條街去等,就是沒看到你們,這次巧合在街上碰到了就想問問小兄弟是不是有什麼秘方?能否告知一下,價錢都好商量。”
沈琰沒想到賣了幾天糖葫蘆還有回頭客,他倒是想有秘密配方啊,可是糖葫蘆這東西誰都可以做,唯一要說有不同的可能就是這些山楂,是從山裡摘的,水分多甜度高一些吧。
可是做糖葫蘆的原材料山楂已經用完了,沈琰也懶得再進山找山楂樹了,他想了想說:“抱歉老伯,這糖葫蘆並沒有什麼配方,就是我這採摘的山楂都是從深山上採摘的,可能受到的陽光水分足。”
老伯失望地呢喃,“欸,好吧。”
沈琰看著老伯失落的樣子不忍心說:“老伯您府上小孩食慾不振嗎?我夫郎恰好知道幾道提高食慾的菜色不如寫幾張菜譜給您,您讓府上廚師試試?”
老伯瞬間來了興趣忙問道:“真的?你夫郎看著不像是會做菜的哥兒,他真會?”
一旁的陳桉欲言又止。
沈琰安撫地拍了拍陳桉的肩膀,保證道:“老伯放心,我夫郎擅長藥理會製作藥膳您一試便知。”
老伯看著沈琰穿著簡單說話篤定心裡相信了七八分,現下也沒什麼更好的辦法了,不如就試一次。
思及此,老伯提議道:“多謝二位公子的幫忙,只是怕我們府上的廚子做不出來那個味道,能否勞煩兩位到府上一趟,我們老爺也定重謝。”
沈琰為難了,他不是很想去人家家裡做飯萬一露餡了怎麼辦,“這……”
老伯急忙說道:“我知道這個要求屬實讓小兄弟為難了,只是…就當公子幫忙了。”
聽著老者情真意切的一番話陳桉心軟了,沈琰也不好再推脫,“既如此那老伯就帶我們走一趟吧。”
老伯笑道:“好好好。”
沈琰幾個健步就把前頭圍在攤販面前的沈玥拉到身邊,說:“玥玥,我們現在要去一位伯伯家裡,你聽話哥哥給你買糖吃。”
沈玥看著哥哥嚴肅的樣子乖乖點頭,“好。”
三人一行跟著老伯走到平鄉鎮一處宅院。
沈琰看著牌匾上的‘陸府’兩字有些疑惑,他印象裡平鄉鎮好像沒有姓陸的人家,正疑惑間老伯主動解釋說:“我們家老太爺是前兩年從盛京過來的,後面一直都深居簡出不常出來走動,公子不知道也是正常。”
沈琰聽到盛京這兩個字生了幾分好奇心,畢竟是大榮的都城,但是處在這個時代還是小心一點為好,他附和說:“想必貴府老爺是覺得平鄉鎮風景別緻才有意定居在此,我們乃一介布衣終日都在田地勞作間未曾來過此處,自是不知。”
老伯領著他們從偏門進入陸府領著他們到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