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000000000
星穹鐵道:我景元被二創瘋狂迫害 炸天幫幫主朵拉克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惠陵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載,章武三年(223年 [145])四月,劉備病死於白帝城永安宮 [145](在今重慶奉節縣城),五月梓宮還成都,八月葬惠陵。後主從諸葛亮之意,先後將甘、吳兩位夫人合葬於此。 墓拔地而起,呈圓堆形,高12米,周長180米,佔地3畝,形若小丘。塋上樹木參差,墓邊古柏森森。陵墓建築,由照壁、柵欄門、神道、寢殿等組成。照壁長10米,高5米,正中鑲嵌菱形石雕。
三義宮
主詞條:三義宮
三義宮俗稱樓桑廟,位於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建築東北隅,據記載重建於唐乾寧四年(897年),金、元、明皆有重修。佔地總面積2.7萬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山門、馬神殿、正殿、後殿等。其大部分建築均在“文革”時拆毀,僅存山門一座及明正德碑一通。山門是磚石結構,單簷歇山三間,進深一間,東西長12.8米,南北寬10.07米,高6.7米。券門三洞。主券門頂部嵌石匾額,額題“敕建三義宮”。
漢昭烈廟
漢昭烈廟又稱劉備殿,位於四川成都武侯祠正門之後,正殿中有劉備全身貼金泥塑坐像,高3米;左側陪祀劉備之孫北地王劉諶塑像。劉備像側原有其子劉禪像,因劉禪投降辱國,後被撒除。東西兩側的偏殿,分別配祀關羽、張飛塑像。此外,西面的偏殿迴廊東西兩側,分別有“文臣廊”和“武將廊”,配祀有蜀漢一朝十四尊文臣塑像和十四尊武將塑像,塑於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為:龐統、簡雍、呂凱、傅肜、費禕、董和、鄧芝、陳震、蔣琬、董允、秦宓、楊洪、馬良、程畿;十四武將塑像排名依次為: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228]。
史料記載
播報
編輯
西晉·陳壽 [51]《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2] [51]
東晉·常璩 [160]《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 [160]》 [160]
北宋·司馬光 [92]《資治通鑑》卷六十《漢紀五十二》 [91]至卷七十《魏紀二》 [92]
藝術形象
播報
編輯
文學形象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將劉備視為漢室正統,在史書記載的基礎上塑造了一個寬厚仁德,幾乎在道德上沒有瑕疵的君主形象。劉備少年孤貧,以販鞋織草蓆為生 [206]。黃巾起義時,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三
,任安喜縣尉,不久辭官 [207]。董卓亂政之際,劉備隨公孫瓚討伐董卓,三人在虎牢關戰敗呂布 [208]。後諸侯割據,劉備勢力弱小,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 [209],幾經波折,卻仍無自己的地盤 [211]。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在荊州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 [210]。在赤壁之戰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212]。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荊州,不久又進兵益州,奪取漢中,建立了橫跨荊益兩州的政權 [213]。後關羽戰死,荊州被孫權奪取,劉備大怒,於稱帝后伐吳 [214],在夷陵之戰中為陸遜用火攻打得大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