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鬧”春(一)
怪夢編年史:宿命與幻象的交織 執意書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臘月的風經過冷氣的蘊養,如開刃的刀鋒,肆意席捲著田地和水面,所過之處盡是寒氣與冰霜。
高郵湖邊岸,一條悠長的大壩被散落的白雪覆蓋,由西向東,如蟄伏的玉龍,曲中帶直,似冰雕的長城,使命傲然。
大壩保護著內側的良田和百姓不被常年的洪水所侵擾,遠看去三三兩兩的農屋在四方的田野中散落,壩外一條條漁船沿著大壩邊停泊養息。
在寒風暴雪的裹挾下,天地間的萬物彷佛切斷了交流,除了嘶吼的風聲,只有鬼魅般的沉寂,就連雞貓狗也都蜷進了窩裡避寒。
深夜約十一二點,冰霜覆蓋下的大地陸續出現燈火點綴,起初是零星散落,第一批家庭已經開始放鞭炮了。
古歷裡,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屬於子時,按中國傳統,子時開始,便已經是大年初一,在農村還有個大年初一哪家開門最早,財神、喜神就喜歡到哪家的說法。
所以有些家庭夜裡十一點後就點起開門迎春的納福炮了,隨著第一批納福炮響起,家家戶戶陸續點起。
鞭炮聲此起彼伏、前後交替,在落雪的夜空中迴盪,雪花和煙火陰陽相交,讓觀看的人也產生了悲喜交集的情緒,有過去一年未實現目標的遺憾,也有未來一年的滿心期待。
約到十二點多,書雲透過船艙舷窗看去,前後多條船已經陸續準備放納福炮了,便從船艙爬起,提起準備好的炮仗向岸邊走去,妻子春蘭也起來煮起了湯圓。
在父母的忙碌節奏影響下,二女兒、三兒子和四兒子也起來感受這份熱鬧和新春喜悅。
“咦?大大,新年好,這麼早起來了?”,書雲看已經在岸邊的父親,主動問候。
“嗯,小英定親的事怎麼樣了?打算什麼時候確定?”父親正亭回應道。
“小英不太願意和志文定親,還要再做做思想工作,再緩緩吧”書雲語凝片刻,道出難言。
“哼!女大當嫁,從古到今哪個家庭子女不是遵循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我看你啊也是昏了頭了,周家那是什麼條件,小英嫁過去那是她好命,孩子看不準,你們當家的也看不準?”聞聽書雲的話中意,正亭臉上露出了慍色。
“嗯,過完節我去張羅下”面對父親的責問,書雲雖有無奈,但也只能順應著,父親一輩子急脾氣,傲性子。
“去年一年多少人家過的吃喝都困難,過完節趕緊去辦,小英子嫁出去,你自已的擔子也能輕一點。”
“嗯,知道了。”
短暫的不愉快對話後,書雲和父親放完納福炮便各自回到船上了,妻子春蘭也煮好了湯圓,盛起四碗,由書雲供到中堂。一切忙活完後,一家六口盤坐船艙吃起了寓意“團圓美滿”的湯圓。
“小英,你今年十四歲了吧”看著正在興頭的孩子們,書雲問道二女兒。
“嗯,過了年十四了,怎麼了大大?”小英稚嫩的臉龐上透露著一絲疑惑和不解,春蘭也好奇的看向書雲。
“十四也不小了,你姨家姐姐十五就結婚了”書雲沒有將話說透,想要試探下女兒的意願。
聽聞父親的話,小英子臉上過節的笑意和喜悅瞬間消退,眼神中充滿了委屈與不甘,三弟四弟也明顯感覺到氣氛的微妙變化,由嬉鬧轉為安靜。
“還是周家?”春蘭打破安靜,問向書雲。
“不是周家,那是你家?”面對女兒的臉色,書雲有些嗔怒,不耐煩的回應春蘭。
小英放下手中的碗筷,眼中帶有一絲淚痕,“我不想這麼早結婚,我也不喜歡周志文,我,我想讀書!”
“讀書?你早晚要嫁出去,現在家庭也不是很富裕,人這輩子有些事是註定的,你小時候我沒同意你讀書,也希望你能理解”說罷,書雲將手裡的碗筷放在了桌面上。
看到父親如此,小英委屈的心情再也繃不住了,看向兩個弟弟。
“小時候我想讀書,做夢都夢到求你讓我讀書,結果你不讓我去,他們倆不願意讀書,你卻罵著他們去上學,結果呢?一年級沒上完就輟學了!這就是你說的理解嗎?”
此刻女兒責備的話語像是一把冰刀,直戳書雲的逆鱗。春蘭心裡也焦急起來,知道女兒的話傷到了書雲的自尊心,眼看書雲抄起手中的筷子就要揮向女兒,春蘭一把拉住書雲下揮的手。
“大過年的,鬧得好玩是嗎?小英子,你還不給你大大認錯?”
“認錯?為什麼是我錯了?沒有的錯我不認!想打就打吧,小時候沒打死我,現在我站著給你打,滿足你,反正女兒沒兒子有用,打死算了,也給你減輕擔子!”
心中憋了多時的委屈一下子發洩出來後,小英再也無法控制自已的情緒,此時已經抱著決裂的心誓要與父親犟到底。
大年三十本是家庭團圓溫馨的日子,卻因為這個事爭執起來,書雲此刻再也壓抑不住心裡的怒火,站起來一腳踢到小英身上。
一腳重力上去後,春蘭的防線也被攻破,嘶喊著拉扯書雲,而此刻文近文才兄弟兩早已被嚇的愣著,在父親一腳踢向姐姐的時候,文近回過神,轉頭向岸上跑去。。
大伯和小叔正在岸邊點鞭炮,文近撲向大伯和小叔懷裡邊哭邊說著家裡剛剛發生的事情。
大伯書遠和小叔書恩聽到侄子說的事情後,對視一眼後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即帶著侄子來到老大船上,一眼看到大哥用筷子在抽打著侄女兒,大嫂卡在中間拼命的護著。
“老大!大過年的,快停手”
“有什麼事情好好講,小英子你跟你爸服個軟!”
說罷,書雲還是沒有停手的意思,無奈兄弟倆上前將大哥拉了下來,書遠和書恩面對面站著,氣氛沉重。
書雲的怒氣雖被兄弟倆的突然出現稍微壓制,但他的面部表情依然緊繃,眼神裡滿是不滿和憤怒。
“老大,大過年的,何必為難自已的女兒呢?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書遠語氣平和,書恩也接過話茬。
“是啊,老大,小英子還小,說話做事可能不夠考慮周全,我們可以慢慢開導她,不能這樣。”
書雲喘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春蘭和小英,春蘭的眼裡滿是擔憂和懇求,而小英則是眼淚汪汪,一臉的委屈和不甘。
“我是為她好。你們不知道,這世上對女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
“我們知道你是為了家裡考慮,但小英子有她的想法,我們要尊重她的。記得我們小時候,大大他們也是希望我們能遵循家裡的安排,但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自已的路,不是嗎?”
書雲沉默了,他知道兄弟倆說的不無道理,但心中的那份傳統觀念和對未來的擔憂讓他難以完全接受。
在這僵持不下的時刻,春蘭輕輕地拉了拉書雲的衣角。
“孩子們都在看著呢,大年三十,我們就不能和和氣氣的過個年嗎?小英子,你也來說說你的想法。”
小英抽泣了一下,勇敢地抬起頭。
“爸,我真的不是不想為家裡考慮,但我想去讀書,我不想那麼早結婚,只是...只是希望你能給我一個機會。”
書雲看著女兒的眼睛,他的心境開始動搖,書遠和書恩靜靜地看著,沒有再說話,氣氛慢慢地開始緩和。
過了好一會兒,書雲深吸了一口氣。
“好吧,我再想想這個事情,但你要記住,讀書是為了有一天能更好地生活,不是逃避現實。”
小英的眼裡閃過一絲喜悅,“恩,知道了爸爸!”
時間慢慢到了年初五,小英子原以為經過那場爭執之後,她能有機會去讀書了。
但是今天,一切又發生了變化,她的爺爺突然帶著周家的父母上門探親。
這對於小英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更讓人心寒的是,爺爺的態度異常冷酷,對於小英的感受似乎全然不顧。
老爺子坐在主位上,目光如鷹隼一般銳利,他習慣了在家中主掌各種事情,從未有人能違揹他的意願。
“英子,過來。”
小英走到爺爺面前,低頭不敢與他對視。
“英子,周家的提親你知道吧?”書老爺子直截了當地問道。
小英輕聲回答:“知道。”心中卻是一片茫然和不甘。
“好,既然知道,那就好辦。周家的條件我們都看過了,非常不錯。這門親事對你,對我們書家,都有好處。”
老爺子的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斷力。
旁邊的春蘭緊張地看著小英,想要說些什麼,但在老爺子的威嚴面前,她不敢多言。
爺爺,我……我不想那麼早結婚,我想去讀書。”
書老爺子的臉色一沉。
“讀書?一個女子讀了那麼多書又能如何?最終不還是要嫁人。周家願意提親,這是你的福氣。你現在還小,不懂這些。”
書雲站在一旁,心中十分糾結。
“但是爺爺,我……”小英想要再次爭辯。
“夠了!”老爺子厲聲打斷,“我已經決定了。周家的提親,你必須答應。我們倪家的女孩兒,不能違背家族的意願。”
氣氛一時變得十分壓抑,春蘭和小英低頭不語,書雲也是愁眉不展。
這時,書遠和書恩走了進來,看到這樣的情形,都感到十分意外。“怎麼了,這是要做什麼決定嗎?”書遠問道。
書老爺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書遠和書恩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彼此眼中的不滿和擔憂。
書恩走上前,語氣堅定地說:“大大,我覺得小英的想法我們應該尊重,她想要讀書。”
書遠也接過話茬:“是的,時代在變,女孩子讀書成才也是對家庭的一種貢獻,我們不能一味堅持過去的思想。”
老爺子聽了兩個兒子的話後,臉色陰沉下來,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突然間,他暴跳如雷,聲音在屋子裡迴盪,當著周家人的面,狠狠地責罵起老二書遠和老三書恩。
“你們兩個不懂事的東西,竟敢在這等大事上反對我,反對家裡的安排!”
書遠和書恩面色一白,但仍然挺直腰板,沒有退縮,因為這次爭論關乎小英的未來。
書雲見狀,心中焦急,知道若不盡快解圍,局面只會更加惡化。
“大大,你先冷靜,我們都是為了家裡好好,你孫女小英的想法也請您再三考慮。”
就在這時,小英子再次哀求,“爺爺,大大,請給我一個機會,我真的很想去讀書,我保證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老爺子的怒火似乎找到了新的出口,一雙銳利的眼睛死死盯著小英,彷彿要將她看透。
小英的話觸動了書雲深藏的焦慮和矛盾,他擔心挑戰傳統會給家族帶來不可預見的變故。
情急之下,他伸出手,一巴掌打在了小英的臉上。這一下,不僅是對小英的打擊,也是對在場所有人心靈的震撼。
春蘭驚呼一聲,趕緊上前護住小英,眼裡充滿了責備和不敢相信的看著書雲。“你怎麼可以這樣對自已的女兒?”
周家的父母也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了一跳,不知該如何是好。氣氛變得更加尷尬和沉重,原本來談婚事的喜慶氣氛全無。
書遠和書恩也都憤怒地看著書雲,書遠冷冷地說:“這就是你所說的為家族好?透過暴力來解決問題?”
書雲站在那裡,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他的手還留有剛才動力的餘溫,臉上滿是痛苦和矛盾。“我……我只是……”
“夠了!”老爺子再次發話,打斷了所有人的爭論,“今天的事情到此為止。英子,我給你時間考慮,但最終你還是要聽從家裡的安排。”
隨後,他看了一眼周家的父母,“對不住,今天讓你們見笑了。這件事我們家會盡快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周家的父母趕緊表示理解,但心中對這門親事已經開始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