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當真將鍋口大小的彈丸,製造出來呢?”

“那麼在此之後,若想造出與之對應的炮管來,那就相當費勁了。”

“若官家當真要問能不能做出來的話,微臣這處的回覆是能,的確是能。”

“可是在將這般武器應用於戰場之時,所呈現出來的威力,對比那些坦克戰車而言,其提升卻是相當有限的。”

“哪怕是將之說成費力不討好的武器裝備,卻也毫不過分。”

趙吉雙眼微閉的同時,還輕不可聞的嘆息了一聲。

與此同時,大腦之中所想的事兒也越來越多:

限制於炮口的直徑,所以那彈丸直徑卻也必然不能造的太大了。

即是如此,那何不把那彈丸造的越來越長呢?

對了!

就好似後世的導彈一般!

呈現圓柱形。

那樣一來,不僅炮管的直徑沒必要造得那麼大。

同時圓柱形的彈體,還能在內部填充更多的炸藥,又或者是其他有助於殺傷敵軍的物質。

如此一來,其炮彈威力豈不就更大了?

當趙吉想到這裡的時候,那雙眼睛便驀然睜開了。

與此同時,嘴角那處也重新盪漾起了充滿自信的微笑來:

“沈愛卿呀,既然那炮彈在當下的技術水平來看,當真無法做的更大些。”

“那便將之做成圓柱形不就得了?”

沈括初聽此話之時,面容之上還是盡是一片不解之色。

可他本人,畢竟經年累月以來接觸的,幾乎都是那些東西。

故而此時一經趙吉提示,便也想的越發深遠起來。

可想著想著,卻又再次皺起了眉頭:

“可是官家,雖然將那彈丸做成圓柱形,的確可以在內部添裝更多的爆炸藥,致使其威力更加強大。”

“可是那圓柱體的彈丸,在透過炮管發射出去之時,卻也會因為形體之原因,因而很難飛出較直的拋物線來。”

“既是如此,又怎能打的準目標?”

趙吉面容之上的笑容不斷,可當下,卻沒有當即答覆沈括這個問題。

而是大手一揮,便徑直朝著种師道那處道了句:

“種愛卿呀,你且遣人拿一隻弓弩過來。”

雖然那種師道也著實不理解,趙吉此時要那東西到底想做什麼。

可在怔了一會兒之後,卻還是吩咐下屬的將領,從宮外弄進一張弓來。

而將那支弓弩透過十數人之手,接連傳遞到趙吉手中的時候。

趙吉這裡卻也沒有多說什麼,而是立馬搭弓挽箭,向著正對龍案的宮門口便射了出去。

此時此刻,滿朝文武都驚了。

因為他們著實無法理解,趙吉這般做法到底是為了什麼。

可趙吉,在滿臉笑意地將手中弓箭,遞到立在一旁的盛公公手中之時,卻當即大聲道了句:

“那圓柱形炮彈不走直線,卻又有何難?”

“大不了就在圓柱形炮彈後面,再加上四個亦或者六個尾翼,不就得了。”

“就像剛剛被我射出宮外的那隻箭矢一樣。”

趙吉此話一出,滿朝文武的面目之上,方才紛紛現出了恍然之色。

特別是那個一直以來,都在研究著這些東西的沈括。

待聽完此話之後,更是興奮的滿臉激動:

“如此這般實現起來,雖然稍顯麻煩一些。”

“但是如果能讓那圓柱形炮彈,在打出炮膛之時徑直走直線的話。”

“倘若那目標點距離列車跑並不遠的話,若想將之命中卻也很是容易的。”

“好,官家,就依官家所言。”

“微臣散朝之後,便依照官家囑咐,紛紛將那圓形彈丸改成圓柱形的。”

“並在圓柱形炮彈尾部,透過鉚接等技法,弄出一些尾翼來。”

趙吉用著自己的食指,輕輕敲擊著面前的桌案:

“其實沈愛卿呀,咱們的那些炮彈,其作用不應該僅僅只限定於殺傷敵軍。”

“若能將這效果設定成擾亂敵軍視線,降低敵軍移動速度等功用,亦是可以的。”

“就好比那些坦克戰車,所打出來的那些圓形彈丸一樣。”

“在那裡面,不僅僅可以填充爆炸藥,也可以填裝各式各樣的鉛體彈丸一般。”

“在那圓柱形炮彈當中,也可以適當加些,輔助咱們大軍作戰的各式材料來。”

“以便咱們大軍在與敵軍作戰之時,迅速擴大戰果,佔領戰場之上的有利態勢。”

在沈括看來,趙吉剛剛所對他說的那些,實在是太有建設性了。

倘若能將那些特種炮彈,一一造出來的話。

那麼他們大宋軍馬,在與敵軍作戰之時,將更加地無往而不利。

此次朝會剛剛散朝,那沈括便急不可耐的行出了金鑾殿,直奔工部而去。

因為當下,大宋朝馬上就要與金國、方臘等勢力開戰了。

如果他這裡,不加緊時間將那種武器裝備趕製出來的話,那麼他的那些武器裝備,也就失去了最好的用武之處。

原本那趙吉還以為,既然那種列車炮的製造技術並不複雜,那就以工部的人才儲備而言,若想將之造出來,估計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

可在數天之後,趙吉本人親自去工部視察之時,卻被沈括等人告知:

如此這般重火器,當下如果想造出來的話,怕是沒有兩個月根本就不成。

其難點,不僅僅在於那巨型大炮上,更在那些彈藥方面。

對此,趙吉本人雖然心中無奈的很,可事實就擺在他面前,卻也容不得他不承認。

最終,便只好放棄了採用那種列車炮打頭陣的想法,轉而通知种師道、种師中等人,三日之後便全軍開拔。

目標,直指金國境內與大宋境內的方臘所部。

三日之後。

當兩支大宋遠征軍,行出東京城的時候。

其出城之時的聲勢,也仍如往常出城作戰般頗為浩大。

凡是在京城住著的百姓們,幾乎全都自發性的參與到了歡送的儀式當中去。

因為這些人的心中都十分清楚,但凡他們大宋朝的軍隊,可以做到連戰連捷。

那麼這些普通百姓們的生活,方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