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遠聽到曹如歌的話後,更加的惱怒了,跪在地上伸出顫抖的手,指著曹如歌,對曹如歌說道:
“你放屁,”
“你是何人?”
“此乃朝廷重地,你一介布衣,居然敢大鬧太極殿,”
“本官看你這賤民是活膩了。”
崔明遠說完之後,便轉頭一臉委屈的再次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
“還請陛下嚴懲此賊,以正朝綱啊,陛下。”
要是換一個普通的大唐百姓,在聽到崔明遠的話後,只怕是早已嚇的癱軟在地了,
可是曹如歌是誰?
在他的心裡,他可是納稅人,
老子花錢養著你們這幫官員,你們居然二話不說,就想要杖斃老子?
還踏馬的嚴懲老子?
只見曹如歌圍著崔明遠轉圈,並開口對崔明遠說道:
“你才放屁呢,”
“朝廷重地怎麼了?”
“你沒看到是陛下讓那位高大威猛的公公領我進來的嗎?”
“要說鬧事,也是你鬧事在先,”
“是你目中無人,眼裡沒有咱們的當今陛下。”
曹如歌邊圍著崔明遠轉圈邊說,可是下一秒,曹如歌就踩在了崔明遠的手上,
隨著崔明遠口中爆發出一聲慘叫,百官之中剛想有人站出來給崔明遠說話,
但都被自家尚書的眼神給制止了,開玩笑,沒看到陛下都沒有反應嗎?
你們現在湊上去,這不是給老子找不自在嗎?
高臺之上的李世民在聽到崔明遠的慘叫聲後,也緩緩睜開了眼睛,饒是一副感興趣的看著臺下的曹如歌。
曹如歌不理崔明遠的慘叫,接著說道:
“再說了,我是民,一介草民而已,”
“怎麼到了你嘴裡,我就成賊了?還成了賤民?”
“俗話說,民為貴,君為輕,”
“我雖然身為一介草民,但是按照聖人之言,我可比咱們的陛下都貴,”
“既然我比咱們的陛下都貴,那麼我來太極殿有問題嗎?”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就你這種對待老百姓的態度,這不是在寒我大唐老百姓的心嗎?”
崔明遠聽到曹如歌話,剛想說什麼的時候,曹如歌再次說道:
“換一個說法吧,”
“我是納稅人,我雖然是一介草民,但是我給咱們大唐納稅了啊,”
“換言之,你這個御史大夫每月領的俸祿,領的就是我這個納稅人的錢,也就是說,我是你的衣食父母,”
“你手裡拿著衣食父母的錢,嘴裡卻罵著衣食父母是賊,是賤民,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大唐有你這樣的官員,真是我大唐之恥啊。”
長孫無忌跟程咬金等文武百官們,聽到曹如歌的話後,都是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曹如歌,
怎麼回事?
怎麼區區幾句話,曹老闆就變成了他們的衣食父母了?
不過,細細想來,確實是如此,
他們每月領的俸祿,都是朝廷徵收的稅收,
而稅收從何來?
稅收不就是從百姓們手裡徵收過來的嘛,
而在場的世家官員,在聽到曹如歌的話後,無一不是死死盯著曹如歌,
曹如歌的這幾句話,讓他們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但,他們就是想不通,哪裡熟悉。
崔明遠在聽到曹如歌的話後,整個人都氣的抖了起來,
可是曹如歌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見曹如歌緊接著在身上摸索了一會後,
沒能找出東西,便伸出手,手指朝天,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
“我,曹如歌,”
“實名舉報,這個御史大夫崔明遠,他不將老百姓放在眼裡,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官,”
“還目無尊卑,妄想取代陛下,代替陛下發號施令,這種人身上指定不乾淨,”
“草民建議陛下派人查一查他的往日業績,以及他的家產,看看是否跟他的俸祿一樣。”
李世民看著曹如歌的樣子,不由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心想:
“好傢伙,”
“真不愧是曹老闆啊,”
“一來就跟世家的人槓上了,”
“不過,正好借曹老闆之手,敲打敲打這幫世家。”
只見李世民看著曹如歌,開口對臺下說道:
“好吧,”
“既然有人實名舉報,那麼程咬金你就陪著大理寺少卿走一遭,去查一查崔愛卿吧,”
“我想崔愛卿應該不會介意吧?”
“平民曹如歌,你且站到一旁,等下朝之後,朕有事找你。”
崔明遠在聽到李世民的話後,彷彿是被抽乾了力氣一般,癱軟在地,
最終還是無舌公公命人將其攙扶了下去,不過並沒有讓他離開皇宮,
畢竟,程咬金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只需等上一會,便知道崔明遠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曹如歌在聽到李世民的話後,一臉笑呵呵的就朝著尉遲敬德幾人的地方去了,
待到太極殿重歸平靜之後,李世民便讓戶部尚書將災情重新說一遍,
隨著戶部尚書的講述,李世民的眉頭是越皺越緊,
在聽到戶部尚書劉政會說道此次賑災,預計錢糧高達十五萬貫的時候,
李世民的心裡湧出了深深的無力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他才剛接手大唐,你讓他從哪裡弄十五萬貫啊?
魏徵此時也站了出來,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
“俗話說,災情如火,”
“還請陛下速速撥款賑災,讓百姓們重建家園。”
李世民並沒有理會魏徵,而是眉頭緊鎖的對戶部尚書問道:
“劉愛卿,”
“今年夏收的稅款,什麼時候能到賬?預計有多少?”
戶部尚書劉政會苦著臉,對李世民說道:
“回稟陛下,”
“今年夏收稅款,已經初步統計完成,”
“除去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之外,只剩下不到二十萬貫,”
“但,兵部那邊,已經好幾年沒有發軍餉了,”
“按原計劃,這批稅收,是給兵部的軍餉。”
魏徵聽到戶部尚書的話後,再次站出來對李世民說道:
“陛下,”
“災情刻不容緩,”
“軍餉之事,可以在往後拖一拖,”
“現在百姓們即將面對大災,民間對於陛下已經有了不好的言論,”
“如若朝廷不能夠及時的救災,只怕到時候會出現民變的情況。”
兵尚書杜如晦聽到魏徵的話後,一臉陰沉的看著魏徵,心裡已經將魏徵給罵了半死,
救災?
那些守衛邊疆的將士們,整日在邊疆風吹日曬,喝沙子,
他們容易嗎?這都好幾年了,如果再不發軍餉給他們一點盼頭,
你就不怕兵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