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

曉桐經歷過之前的事情之後,開始更加沉默。

“林博士,你覺得什麼是我司的風險偏好?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的風險偏好,但我不能清晰地知道什麼是我司的風險偏好。”

“其實區分起來很簡單。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專案的時候,你覺得這個專案風險很低,如果你可以拿自己的錢去投資,這就叫你的投資偏好;如果你自己不一定敢投,但是公司可以承受,這就是公司的風險偏好。當然反過來,可能也是一樣。”

“但是我怎麼知道公司是不是能承受?”

“這個需要你積累。邊界不是一條線,是你心中對於公司風險文化的理解。”

“好吧,那我就還是得一個專案一個專案地做了。”曉桐覺得累了。

晚上下班,又是8點了。曉桐走的時候,薛總還在繼續加班,她想到之前的鼓勵電話。

“薛總,還在忙嗎?”

“對,還在忙點事情。你怎麼也這麼晚?”薛尚詡永遠都是藍色襯衫,有時候是條紋,有時候個純色,淺藍或者深藍,配著各種不同的袖口,無論什麼時候都如此體面。

“是,看了一點資料,上次的事,感謝您的鼓勵。”

“你做得很好,你值得的。”

“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困惑想跟您請教。”

“我現在的工作內容,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風險認知,能夠清晰地判斷是否符合我司的風險偏好,我該如何學習我司的風險偏好?”

“我給你一本書,你回去看看,這個講的是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然後給你發一個我們之前寫的風險管理報告,這個是我司的風險管理體系,兩個結合著看,應該會對你有幫助,剩下的就是多做專案了。”

“好的,好的,謝謝薛總。”曉桐獲得了意外收穫,“那您先忙著,忙完也早點回去休息吧。”

“好,你也早點回去休息吧。”

曉桐到家後,開始看薛總給的學習資料和書,又學到晚上2點,曉桐已經完全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關玲早早就到了公司,曉桐睡得太晚,差點遲到了。

“曉桐,我這有個專案,你回頭幫我看看哈。”

“好,你回頭發給我吧。”關玲算是這個部門裡和曉桐接觸最多的同事了,自然對於她的專案,曉桐也格外上心,接了一杯水,就很快開始看專案的情況。

大概半天時間,曉桐跟關玲、蘇琴一起吃飯。

“這個專案我差不多看完了,這個專案應該質量還是不錯,我個人覺得沒什麼問題啊,可以繼續推。”

“好,那我趕緊把這個專案材料寫完。”

“什麼專案啊?”蘇琴看樣子是不知道這個情況,一臉詫異地問。

“就是前陣子有個人找到我,問這個專案看我們有沒有興趣,是個棚改專案。”

“棚改咱們最近都不讓做了嗎?”

“這個可能還行,這個專案是前幾年批的,專案合規性應該沒什麼問題。”曉桐幫忙解釋道。

“哦,哪家公司啊。”

“就是一個當地一個國企。”關玲有點猶豫,停頓了大概10秒鐘,然後繼續說,“你現在手裡沒專案,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做這個專案啊。”

“啊~”蘇琴一臉不情願,“我其實也不太想做專案,沒什麼興趣,這些專案也都沒什麼意思。我考慮一下吧。”

“嗯,你想想。到時候開會我叫你一起。”關玲還是很熱情。

“到時候再說吧。”

下午,關玲把專案材料寫完,提交部門儲備會議,打算在會上討論。

“我覺得你這個專案有點問題。”楊雪說,“棚改專案還是要注重合規性的問題,這個曉桐你看過了嗎?合規性沒有問題嗎?”

連著兩個反問句,曉桐一下子覺得無地自容,“我看過了,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這個專案如果是已經完成的,就還好說,前幾年就獲得了批覆,為什麼到現在都還沒有建設?是什麼原因?這個情況後續還要再繼續瞭解一下。而且,拆遷之後安置,怎麼安置呢?按照咱們現在中臺的審查邏輯,專案如何能夠時間回款?能不能覆蓋本息償付?這些都沒有介紹清楚。這個專案再瞭解瞭解吧,瞭解清楚了再繼續推進吧。”

“好的,楊總。”關玲一句話沒有反駁,除了“好的”沒有任何可以說的。

但,好在這個專案的管理人非常配合,對提出來的這些問題,關玲約了一個電話會,叫上蘇琴一起,跟管理人就這些細節的問題進行了清晰深入的探討,然後,關玲為了方便交流,拉了一個群,以便於後面還有什麼問題。

修改完相關的材料之後,關玲再次發給楊雪。

2天后,關玲接到電話,“玲總,這個專案您那邊現在進展怎麼樣?我們現在募資的進度還不錯,有好幾家都比較有意向,我們打算約個時間開展一次現場盡調工作。”

“這個,我們楊總還沒有反饋,上次那幾個問題也是她提出來的,我再催一下,你們現場盡調是大概什麼時間?”

“下個禮拜吧,具體時間,我定下來之後給您發微信。那進度方面,您幫我們抓點緊。”

“好的好的。”

關玲掛了電話,去找楊雪,問專案到底是推還是不推。楊雪還是覺得,這個專案有點問題,建議暫緩推進。

關玲沒辦法,只好繼續等。

盡調時間確定了,下個禮拜三,還有5天時間,應該還來得及。關玲想著。

又過了2-3天,楊雪總算是同意了這個專案繼續推進,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忽然就同意了。關玲喜出望外,趕緊發了郵件,要求中臺審查專案情況,又趕緊在群裡回覆進度情況以及盡調人員:關玲、蘇琴和言曉桐。

管理人負責這個專案的是李總,大家都是差不多年紀,很容易就聊到一塊。盡調的時候,大家先看了專案現場,然後又組織了問答環節,這些都是流程,因為這個專案真的也沒什麼可問的,情況非常清晰、企業資質也非常好,是難得的好專案、好資產,所以在現場參加盡調的機構非常多,但大家也都不願意問的太過於尖銳,生怕分額度的時候自己分得少了一些。

商務晚餐,各家機構相互交換著名片,這才是投資經理盡調的意義所在。專案的風險由中臺去把控,投資經理最主要的任務就是Social,維護好客戶,多認識一些同業的朋友,加個微信,以後很多資訊就逐漸開啟了。

曉桐不太擅長這件事情,默默做一個乾飯人,偶爾碰上人來問,就說上兩句,但也基本上都是迅速終結話題。關玲其實也不太適應,但迫於投資經理的身份也沒有辦法,只能邊吃邊跟周圍的人聊著;蘇琴在這種場合,那可就真的吃得開了,好像到了她的主場,一會兒不見了人影,不知道跟誰聊去了。

“玲總,這個專案,你們大概什麼時候能走完流程?”李總端著紅酒杯專門過來找關玲。

“我覺得現在初步審查都已經過了,剩下一般來講,2周差不多了,保守一點,3周吧。”關玲也端起酒杯,跟李總碰了一下。

“嗯,行,來得及,那我們給你們留5個億的額度?”李總說。

“好,我們5個億可以了,低於5個億,可能也不太有推的必要了就。”

“對了,那個楊總,是負責什麼的?”李總忽然湊近了,聲音壓低地問。

“哪個楊總?”關玲有點懵。

“就是這個,”李總掏出手機,開啟微信裡楊雪的微信介面,“喏,你看,就這個。”

“這是我們部門的,算是我領導吧。她咋了?”

“沒事,沒事,前兩天,你不是說你在等訊息嘛,然後楊總忽然加我,我一看這不是你們公司嘛,我就加了看什麼情況。然後她問是不是有這個專案在募資,然後想問問我情況什麼的。”

“嗯?”關玲一下子震驚了。

李總接著說,“我說,我資料什麼的都發給你了。然後她也沒再說別的。”

關玲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也意識到,為什麼那幾天楊雪一直不給過這個專案,最後又忽然就同意了,原來關鍵資訊在這裡。

“謝謝李總。”關玲也不知道說些什麼,舉起杯子又碰了一杯。

“沒事,咱這都好說。咱們這做事有分寸,你放心,做人做事都還是有底線的。”

“感謝感謝。”

“沒事,後面你們儘快推進流程就行。”

“一定的,一定的,您放心。”

關玲那晚上也沒吃幾口飯,曉桐倒是吃得很開心,但她在旁邊也基本上知道了這些事情。

“沒想到啊。”關玲跟曉桐感嘆著,“你說我們做個專案怎麼這麼難。”

“唉,是挺不容易的。”

“其實本來這專案確實就是挺不錯的,咱們這幾個月投的專案,哪個有這個專案的資質好,我還在奇怪,為什麼當時她說這個專案有問題,沒想到是這個原因。”

“唉,我也沒想到,你們之間關係這麼微妙。”曉桐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人,只能隨聲附和。

“你說我咋辦?”

“我怎麼知道怎麼辦,你就當不知道這事吧,該做什麼做什麼,該彙報彙報唄。看現在這個情況,應該是她自己也知道搶不走的吧。”

“但願如此吧。”

“這就別跟蘇琴說了,她本來就看不上楊雪的一些做法。”

“行,知道了。”

蘇琴不知道喝了多少,搖搖晃晃,拿著空酒杯回來了,顯然是喝嗨了,臉頰緋紅,眼神有點迷離,但甚至還算清醒。她坐在關玲旁邊,吃了兩口菜,壓一壓酒。看來這一晚上,真的是收穫頗豐啊。

盡調回來之後,曉桐又開始加班寫報告。對於這種企業和專案都非常優質的專案,寫起來並不困難,曉桐早已經得心應手了,花了大概1天時間,就寫完了報告。

林肅也只是簡單看了看,越來越放心了。專案過會很順利,很快這個專案就完成了內部流程。

“曉桐,你現在方便嗎?我跟你說件事。”關玲悄悄走到曉桐身邊,小聲地說。

“方便。”曉桐起身,兩人朝樓下咖啡店走去。

“這個棚改的這個專案,現在成了蘇琴的了。”

“什麼意思?什麼叫成了蘇琴的了?這專案不是你的嗎?你只是帶著她參與一下。”

“是啊,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但現在專案走完內部流程,開始談合同條款,包括跟對方的談後面的管理事宜,這些都是她在負責了。”

“你讓給她的?還是你們商量好了,分了工。”

“都不是,就是我最近不是在安排上會這事嘛,然後也沒有跟對方聯絡,但是她好像一直在跟對方聯絡,然後甚至還組織了一次對方高層領導來我司拜訪我司領導,我都不知道,然後這些事情自然就成了她去對接了。”

“這算怎麼回事?”

“唉,我跟你說,其實她如果直接跟我說,想要這個專案,我也不見得就不會給她。但是,但是,這揹著我搞這種事情,我真的覺得挺噁心的。至於嘛,不就是一個專案嗎?”關玲說著,臉色陰沉。

這不亞於,自己的閨蜜勾引自己的男朋友,或者是男朋友出軌自己的閨蜜。曉桐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人,只能摸摸她的頭。關玲喝了一口咖啡,繼續說,“你知道嗎?我其實有時候想想,覺得挺絕望的。”

“唉,你也別這麼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就吃一塹長一智吧。”

“我不是說她個人,我是覺得為什麼這個社會是這樣的呢?我是覺得自己的三觀跟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她做了這些事情,她這幾天還每天都跟我一起吃飯,也都隻字未提這個專案。當初還是我看著她今年到現在一個專案都沒有,怕她完不成KPI,才說要不帶著她一起,她掛個名,她哪怕真的想做這個專案也沒問題,她跟我說啊,她又不跟我說,結果在背後這樣弄。”

“唉,想開點吧,那碰上了,也是沒辦法。”

其實不只是關玲,連曉桐聽完都覺得有點反胃,咖啡也絲毫喝不下去,只能慶幸,還好自己沒有碰到這樣的事情。但誰知道呢,也許她也碰到過,只是自己還沒有這種感覺。所以,有時候,鈍感力是人類開心的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