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邊的景色寧靜而美麗,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湖中央的小島上,一座古樸的亭子矗立,與周圍的景色和諧地融為一體。
“過來吧!”王珪的聲音從亭子中傳出,他的聲音中氣十足,充滿了磁性,讓人很難相信他已年過四旬。
他的身影在亭子中顯得有些孤單,但目光卻透露出一種深不可測的智慧。
葉凡和葉洪流沿著木棧道走向湖心亭,棧道的木板在腳下發出輕微的吱嘎聲。
葉洪流走在前面,步伐沉穩而有力,每一步都顯得十分堅定。
葉凡跟在他身後,眼神中帶著一絲好奇和疑惑。
王珪的個子不高,身形瘦削,灰白的頭髮上插著一根樸素的木釵,給人一種樸素而又不失尊嚴的感覺。
他側身坐在湖邊,手中的竹條隨意地垂入湖中,魚線隨著微風輕輕擺動。
他的眼神專注,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王先生。”
葉洪流的聲音打破了湖邊的寧靜。
王珪微微一笑,笑容溫和而又深邃,讓人難以捉摸他的真實情感。
他緩緩地抬起頭,目光在葉洪流和葉凡之間流轉,然後又落回到手中的葫蘆上。
“是洪流啊!趕緊坐吧,你來就不客氣了,沒想到……今天連你兒子也帶來了。”王珪的聲音平靜而淡然,話語中透露出一種不經意的親切。
葉凡愣了愣,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困惑。
他試圖在記憶中搜尋這個人的影子,但卻發現自己對此人毫無印象。
他不禁暗自思忖,這個王珪究竟是誰?為什麼他對自己如此熟悉?
王珪自顧自地喝了一口葫蘆中的酒,酒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隨著微風漸漸消散。
他的眼神變得更加深邃,彷彿在回憶著什麼遙遠的往事。
葉洪流和葉凡在王珪的對面坐下,他們的目光交匯,都在無聲地詢問對方:這個王珪,究竟是什麼人?
葉凡的心中雖然有些驚訝,但他還是迅速地調整了自己的情緒。
他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上前去,童稚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尊敬,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抬起頭,臉上綻放出孩子特有的純真笑容。
“一年不見,又大了不少啊!聽說之前得了一場病,現在身體好一點了嗎?”王珪轉過身,目光溫和地打量著葉凡,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關切。
葉洪流沒有立即回答,他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眼神深邃,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葉凡卻是不卑不亢地向前邁了一步,他笑著回答:“多謝王先生關心!這半年來修養得差不多了,再鍛鍊鍛鍊,又是一條好漢!”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和自信。
“怎麼說話呢?”葉洪流略帶責怪地看了葉凡一眼,語氣中既有父親的嚴厲,也有對兒子成長的欣慰。
王珪聽後卻是哈哈大笑,笑聲爽朗而洪亮,充滿了對這個小傢伙的喜愛。
他仔細地打量了一番葉凡,捋著鬍鬚笑道:“不錯不錯!和一年前相比倒是機警了不少,不像是之前那般憨憨傻傻的了。”
葉凡有些無語,他沒想到王珪會如此直白。
他心中暗想,這位王先生還真是個直諫之臣,歷史上他和魏徵一樣以直言敢諫著稱,看來傳言不虛。
“謝謝先生誇獎!”
葉洪流對王珪的話並沒有感到不悅,反而真誠地表示感謝。
王珪滿意地點點頭,目光在葉凡和葉洪流之間來回移動,似乎在評估著什麼。
然後,他收回目光,重新轉向湖面,手中的竹條輕輕一抖,魚線再次沉入水中,動作熟練而優雅,彷彿在進行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這時,一陣細碎的腳步聲打破了湖心亭的寧靜。
葉凡、葉洪流和王珪都轉過頭,只見紅茶手捧著一個木盤,上面放著幾塊精緻的點心,穩步走來。
她將木盤平平穩穩地放在桌上,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
“紅茶,你看這葉凡和他爹長得有幾分相似啊?”王珪笑著打破沉默。
紅茶微笑著看了看葉凡,又看了看葉洪流,點頭說道:“非常像,跟葉先生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她的目光轉向葉凡,帶著一絲親切的詢問,“對啦,小朋友,今年多大了?”
葉凡笑嘻嘻地回答:“紅茶姐姐,今年剛滿十歲!如果你願意,叫我小凡就好了。”
他的態度不卑不亢,顯得落落大方。
王珪滿意地點點頭,心中暗自讚歎。
這個孩子面對陌生人不僅不怕生,而且應對自如,不急不忙,這樣的表現對於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是難得。
紅茶繼續問道:“你應該讀書了吧……讀書識字了嗎?都學了些啥呀?”
葉凡回答道:“文詞倒是學了一些,有幾年了,無非也就是些文字、算術等等!”
“還學了算術?”
紅茶有些意外,她的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在這個時代,算術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學到的,葉凡的回答顯然讓她感到驚喜。
這個時代,一般的私塾教育主要集中在教授基本的認字和書寫,至於算術這樣的高階知識,通常不會被納入常規課程。
這些技能往往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行積累,或者在一些有特定家族背景的地方才會得到傳授。
王珪對葉凡所受的教育並不感到奇怪,他轉向葉洪流,笑著說道:“看來你們十里村的私塾做得真的不錯!不僅教授文字,還教算術,真是用心良苦。”
葉洪流謙虛地拱了拱手,回答道:“謝謝王先生誇獎!”
葉凡在一旁興奮地補充道:“王先生,我們私塾不僅教我們文字和算術,還教我們畫畫呢,有時還能在一起唱歌!”
王珪聽後露出了一絲意外的表情,他問道:“哦,今年又增加了唱歌?”
顯然,這樣的教育內容在這個時代是相當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是前衛的。
王珪對十里村私塾的教育模式感到好奇,也對其創新和全面發展學生的做法表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