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王目光閃爍。

眼前的老長史的確是王府的核心人物,但說到底只是名臣子或奴才,朝廷一些隱秘他還是不清楚的。

比如任寧即將重新推行的王爵升降,長史就暫時不知道。

想到這,平涼王暗暗嘆了口氣。

他的郡王爵是從祖上繼承下來的,自己幾乎沒出過力。

一旦任寧推行王爵升降,王府能否保持不降,還是個未知數。

至於上升到親王,平涼王是想都不敢想。

此外他也細讀過太祖留下的規矩,深知要是想保持郡王爵不降,那也是極其不容易的。

至少各王府的主子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花天酒地混沌度日,需要作出一些對帝國或皇族有益的事情來。

而且這種功績還不能太小。

麻煩啊。

平涼王又暗暗嘆了口氣。

俗說話錢到用時方恨少,才到用時才知竭。

他仔細琢磨了又琢磨,這才痛苦地發現自己除了有個王爵外其實什麼都不拿出手。

最後平涼王的目光默默投向正門。

看來以後的日子還是得靠姻親們多多幫扶了。

“去把本王二舅請過來吧。”

老長史一喜,長鬆了口氣。

“王爺英明,老奴這就去請二舅老爺。”

————

時光如梭,九月很快過去。

星紀城大體依舊,但也有例外的。

坊間或報紙時不時就會傳出某座隸屬中央軍團的將軍府,突然由以前的禁軍封鎖狀態變成兵部派人抄家。

抄家滅族,於當事人來說絕對是大事。

但絲毫沒有影響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就茶餘飯後多了些談資。

皇宮。

這天早朝剛結束,御書房就多了個人。

錦麟衛統領,杜自明。

君臣禮畢,龍椅上的任寧抬頭看了他一眼。

“說吧,你又查到了什麼?”

“回陛下,錦麟衛於昨日在華陽郡呂左書院外抓獲一名意圖潛逃的前中央軍團中軍將領,名叫李斌。”

說完,他雙手高高捧起查到的資料。

小李子接過摺子,飛快送到了龍案上。

“李斌?”任寧邊開啟厚厚的摺子邊沉吟。

這種他從沒聽過的將領名字,通常只是小人物,並不是什麼大將。

“他又是什麼情況?”

居然值得杜自明這日理萬機的錦麟衛統領親自將案子送到御書房來。

“回陛下,這李斌出身城東的游龍將軍府,此外他還有一個身份,乃平涼王二舅的女婿。”

“經錦麟衛調查,李斌之所以能從呂左書院的牢獄逃脫,與平涼王有著較大的關係。”

堂堂郡王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要他站出來吩咐一聲,各地的巡視組裡多加一兩個人,兵部那邊想都不想就會直接答應。

於是李斌就突然間出了獄。

當然,呂左書院的牢獄裡還有一個“李斌”。

不過這個李斌神情枯槁,似乎生了很嚴重的病,看樣子活不了幾天……

可惜錦麟衛一直在周圍死死盯著,真李斌剛剛走出呂左書院,還沒換身乾淨的衣服,就被重新扣住了。

“很好,很好。”任寧一目十行地掃著手中的摺子,“又一個偷樑換柱,李代桃僵。”

看來重新啟用明王陳修堅還是有點用的,至少讓底下這些王府公主府放鬆了警惕,從而作出一些往日想都不敢想的冒險事來。

“話說,這是第幾座涉入其中的王府了?”

龍椅上的聲音很淡很平和,彷彿平時朋友聊天時那麼隨口一問,然而聽得下面的杜自明卻是頭皮發麻。

他不敢多想,趕緊低頭稟報。

“回陛下,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平涼王府是第五座涉中央軍團案的郡王府……”

“如果所有王府和公主府加起來,這應該是第十八位涉入其中的皇室成員。”

十八座!

任寧聽完,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

“不要打草驚蛇,繼續放長線吧。”

“朕倒要看看到底還有多少皇族王府膽敢偷偷插手。”

杜自明後背剎那間冰冷汗一片,腦袋埋得更低。

“臣遵旨。”

送走杜自明,這天的國是差不多也就處理完畢。

任寧帶著小李子隨腳轉到了後宮。

一如既往,後宮一片安寧。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

任寧想著眾多穿越者的夢想,無語地呵呵一笑。

家和萬事興。

眼下無論是盈盼還是李荷珠,都還年輕健康,以後三人再生幾個孩子,皇族傳承基本不成問題。

犯不著像長興帝一樣,把後宮搞得烏煙瘴氣的,以至想找個清淨的地方呆上一呆時都難。

正想著,突然前面傳來一片爽朗熟悉的嬉笑。

繞過座假山,正好看見盈盼以及張大娘子在陪小小的任戰玩。

“見過陛下,父皇!”三人連忙見禮。

“免禮。”

盈盼笑著端過來一碟零食。

“陛下才下朝吧,餓了嗎?臣妾這兒有些糕點,味道還不錯。”

任寧哈哈一笑。

這年頭,餓誰也不可能餓皇帝,然而他應了聲後,還是拿起一塊糕點慢慢吃著。

待他吃完,盈盼開口:“陛下,明天就是寒衣節了。”

“是啊。”任寧點頭。

他知道寒衣節,小李子剛剛還提醒過這個節氣。

十月初一,賜寒衣。

據說孟姜女就是十月初一這天啟程,前往千里之外的長城給丈夫送禦寒的衣服。

然而待她來到築城工地,方知丈夫已勞累而死,埋於長城腳下,遂號啕痛哭,哭倒長城,使她得以收葬丈夫屍骨,最後投海自盡。

而在雲垂帝國,每年的這個時節,皇帝都要為那些勞苦功高的臣子們賜下棉衣,以示獎賞和鼓勵。

同時這也是各邊防軍團給將士們下發棉衣的日子。

“以往這寒衣節父皇是怎麼做的?”任寧向來不恥下問。

小李子自然早有準備。

“回陛下,每年的寒衣節先帝都會給太師、六部長官、五大軍團長及三大守關大將一一賜下棉衣。”

“每個人都有?”任寧好奇,“無一例外?”

“這……”小李子遲疑,飛快翻著手上的本子。

好半晌過去,他才重新望向主子。

“回陛下,絕大多數年份,先帝的確都給上述臣子一一賜下禦寒棉衣。但也有例外,比如長興七年,因為某些原因,先帝並沒有給當時的吏部尚書賜衣,此外還有長興十三年,十九年……”

“朕知道了。”

任寧沒再聽下去,抬手打斷了小李子的話。

“既然有先例,那就行了。今年的棉衣朕就挑著賜吧。”

免得這些六部長官和各軍團邊關大將一直以為自己和同僚們平起平坐,沒半點危機以及競爭意識。

“陛下英明。”小李子自然唯命是從。

回過神,任寧望向眼前眉目如畫的盈盼。

“皇后提起寒衣節,是想給命婦們賜衣不成?”

盈盼和張大娘子互視一眼,她搖了搖頭。

“陛下真是貴人多忘事。往年這個時候,臣妾該準備與鎮國公府世子妃還有忠勇伯府世子妃到南城門施粥的相關事宜了。”

任寧一拍額頭,“原來是這事。皇后不說朕還真給忘了。”

“怎麼,今年你身份不同了,還準備出宮去施粥?”

盈盼嘻嘻點頭。

“如果陛下許可,臣妾自然希望能出宮施粥。”

“當然,最好以後能在命妃中形成傳統。”

對他們來說,哪怕施一個冬季的粥也花不了多少銀子,但卻可以給城外流離失所的百姓一條活路。

而由皇后帶頭,各郡各府的命婦們無論情不情願,都會有樣學樣。

然而因為她們的一個小小舉措,整個帝國將會減少很多餓死和冷死的百姓。

善莫大焉。

任寧瞭然,心底大慰。

“既然你想去就去吧,不過要注意安全。”

“好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