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在不同世界做過許多次母親,養育過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因此,在育兒方面,她比一般人更有心得。
而如今的青少年還跟她從前面對的孩子們略微有些不同,因為此時的世界科技發展程度很高,網路的普及率更高。
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戴上了擁有各種功能的電話手錶,可以用手錶學英語、聽故事、玩遊戲,家長們的手機和平板也不時的對他們開放,他們主動或者被動的,透過電子產品獲得了更多的外界資訊。
也就意味著,他們從小就接觸到的資訊就很繁雜,其中很多是未經過篩選的,良莠不齊,都一起湧入了他們的腦海裡,在需要的時候展現出來。
這些東西,都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如今的孩子,受一些電視和網路影片影響,思想成熟的尤為早,大人敢幹的不敢幹的他們都敢於嘗試!
現在許多成年人還在當著苦哈哈的單身狗,為沒有物件而苦惱,但小學生卻已經開始像模像樣的談戀愛,在家長和老師眼皮子底下,上演一出出的愛恨情仇。
如果說孩子們的戀愛最多也只是影響了兩個人的話,那到了高年級出現的校園霸凌,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有些孩子或許是受到了不良思想的影響,試圖在校園這個原本應該純淨的環境裡稱王稱霸,欺負一些膽小懦弱的孩子,以這種不入流的手段來獲得扭曲的自尊。
那些被欺負、壓迫的孩子往往受了委屈也不敢聲張,只能默默忍受,因此成績受到影響,變得更加膽小怯懦,甚至會影響到以後的人生。
雖然程遠就讀的學校一直都是重點,學生們被盯的很緊,大家都在努力的提高成績,拼學習,應該沒有或者極少出現這些情況,但林慧卻曾經在媒體上見到過不少這種案例。
她知道在一些不是太發達的地方,或者升學率不是太高的學校,這種情況應該不在少數,因為被曝光出來的,都是形成了嚴重後果的,而在一些學校和家長沒有看到的地方,還有許多不應該發生的事情一直存在著。
林慧拿起自己的畫筆,用簡筆畫的形式,將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一一的反映了出來,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有人甚至在作品下面留言:“大大,我曾經就是校園暴力的受害者,高中的時候,被同寢室的人欺負了三年,最難過的時候甚至想過去死,後來我終究熬了過來,考上了不錯的學校,如今成為了註冊會計師,而當年欺負我的那個人,高考落榜,如今聽說在工地上幹苦力,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法對那些事忘懷,那已經成了我人生中的陰影,永久也不會消失!”
有的留言說自己正在被霸凌,被同班同學欺負,過的很慘,可是她不敢把這些事告訴老師和家長,害怕引來更瘋狂的報復!
也有家長在下面留言,說是看了林慧的作品以後,仔細觀察了自家孩子,發現許多不對勁的地方,從而問出了孩子正在遭受霸凌的事實。
這個家長非常憤怒,立刻就找到了學校和對方家長,強烈要求對方給自家孩子一個說法,處理那個欺負人的學生。
這個事情的後續怎樣還不知道,可是她非常感謝林慧的畫帶給她的思考,她要不是看到了這些,就不會發現她女兒的異常,從而解救了一個遭受欺凌的孩子。
林慧的新作品引發了更多的討論和思考,帶來了更多的熱度,使得她的粉絲量又一次暴漲,成為了百萬級的博主。
這也讓她對以後要做的事更有信心,更多的關注,有利於進一步的傳播她的理念和思想,弘揚正能量。
林家林父林母和程遠都是林慧的粉絲,自然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她如今的熱度。
程遠打來影片電話的時候,戲稱他媽為“網路紅人”,簡稱“網紅”。
“別,你可別跟我來這一套,少耍貧嘴了,啥時候放寒假回家?”
看著程遠那嬉皮笑臉的樣子,林慧故意板了面孔說道。
“一月十號左右吧,這京城實在是太冷了,要不是有您提前準備的大鵝羽絨服,我都要被凍死了!”
寧城的冬天,最多穿件薄羽絨服就能過冬,像程遠這種火力壯的年輕小夥子,甚至有時候連羽絨服都不用穿,厚外套或者羊絨大衣就是他冬天的裝備,但京城可就大大不同了。
雖然京城大部分室內都有暖氣,可稜起來的時候,室外動輒零下十幾度,甚至有時候能達到零下二十幾度,如果準備不足的話,能把這些沒見識過北方寒冷的南方孩子給凍成冰棒。
林慧曾經在京城居住多年,對它冬天的寒冷程度深有體會,因提前給程遠準備了兩件極其厚實的羽絨服,還有加厚的保暖衣,以及雪地靴,才讓他安然過冬。
畢竟是頭一次離家的孩子,難免有思慮不周的地方,林慧不得不替他多想著點,在網上仔細搜尋,才找到能抵禦北方寒冷的羽絨服,在天冷之前給他買了寄到學校去。
放了寒假,程遠早早的坐車回了家。
進了家門之後,他就往客廳的沙發上一坐,舒服的只想躺下去。
跟乾冷的京城相比,還是家裡好啊,家裡氣候溫暖、溼潤,冬天也不太冷,而今回到家,還有家人的關懷,那就更暖了。
可不是麼,林父林母從孫子進門開始,就不住的噓寒問暖,倆人一左一右的把程遠圍了起來。
明明他們至少一個星期就會和孫子視訊通話一次的,可見了面之後,仍舊是親熱的不行,林母更是誇張,對著程遠這裡捏捏,那裡摸摸,似乎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判斷孫子的胖瘦。
林慧覺得,因為喜歡運動的原因,程遠先前就不胖,大概因為這半年還沒有適應京城的飲食,所以稍微瘦了些,可並不太明顯,要不是她是個當媽的,時刻關注著孩子,也根本看不出這點細微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