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南海龍王敖閏升殿,問左右道:“東海何故煙騰塵起?”
有巡海水官奏道:“東海龍王與八仙交戰,所以如此。”
南海龍王敖閏道:“彼既有事,何不通知?”急令點兵看守南洋,又令哨軍打探東海訊息。
言未了,忽殿門外鼎沸,左右報道:“東海龍王帶妻子來投。”南海龍王敖閏聞言,心下大驚,急忙令其接入殿中詢問原故。
東海龍王敖廣大哭道:“近因八仙過海,有藍采和腳踏玉板,光照宮殿,長子摩揭不合奪彼玉板,致令呂純陽統兵來取,長子與死戰焉。次子率兵往救,又被斷其一臂而死。吾心恨極,親自往戰,又被四路埋伏戰敗。急忙退回龍宮,又被將水激運,放火燒乾,據住龍宮。人亡國破,無處可依,挈家特投賢弟,伏望垂念同氣,容留孤窮,振兵報復,以雪大恥,萬幸萬幸。”
南海龍王敖閏聽罷,大怒道:“太子既奪玉板,亦當理討,何得如此縱橫,殺人放火!大王勿憂,吾當統兵與汝報仇。”且問:“八仙兵有多少?”
東海龍王回道:“兵不多,但精勇耳。”又問:“見屯何處?”對曰:“據住我龍宮。”敖閏聞言,喜道:“彼既屯此,是自送死矣。”東海龍王問道:“當以何計破之?”
南海敖閏道:“彼居高旱之處,必須提兵遣將,列陣與戰,破之頗難。今既龍宮被佔,是失其地利,吾決四方之水以灌之,彼即有百萬雄兵,通天本領,亦無所用其武矣。”
東海龍王喜道:“此計大妙,但事在即行。”
南海敖閏急令寫告急文書二紙,以達西、北兩龍王,約以來日五更,準聽連珠號炮,決水助戰。差親信二人持書往西海北海去了。
二龍王接得文書,開看一遍,令來使回報,來日灌水伺候,惟聽號炮進發。敖閏得了二處迴音,仍令河海水官四十員,各帶領兵去,一齊接應四面之水,務宜張威,須各用心。各官領命去了。又點精兵十萬,以助廝殺。又令東海龍王提督各處軍務,催軍造飯飽食,乃自披掛,坐待五更進發,且看勝負如何?
卻說八仙燒乾東海,奪得龍宮,見其中富貴非常,珍寶滿地。入後宮觀看,只見所失玉板亦在,眾仙得之大喜。各相謂道:“此龍畜富貴如此,為何不知滿足,奪此玉板何用?今日國破人亡,果是自作自受,不可活也。”言論之間,不覺天晚。眾仙戰鬥睏倦,皆曰:“便在此處一宿。明日早赴龍華。”言罷眾仙皆睡。
張果老終是春秋高大,更兼有心事在,夜臥不寐,醒至四更,聽到外面轟轟有炮響,謂眾仙道:“外面有人聲大作,想是有敵兵復來,可作準備。”眾仙回道:“彼已大敗,安敢再來?”
鐵柺李道:“兵法有虛有實;善戰者敵不其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又云:“‘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數者皆兵家之所不可忽者也。況彼素善於水,而吾儕又居海下,倘決水一灌,不其皆為魚鱉乎?”
鍾離權猛然省悟道:“此言極是。”急令呂洞賓出視,未及回報,只見一聲炮響,喊殺震天,四面潮頭,如山似練,滾滾而來。八仙急欲登岸,並無去路,舉火燒海,水氣從上逼下,火皆無光,水溺至身,無計可脫。正在驚慌,只見曹國舅一人不溺,行即水開,往即水止。眾視之,其腰間寶帶,乃闢水犀為的。眾仙大喜道:“執此可復此仇矣。”乃各取其犀帶一片在手,海水立即分開一路,眾仙登岸逃出。
四海龍王督兵決水,專待八仙溺水擒獲報仇。但見水溺東洋,並無八仙動靜,皆以為溺死於海中。敖閏報令收兵,乃與三海龍王相會,致謝救援之意。東海龍王亦自向前答謝,傳令宮中備下筵席,款待三位龍王,須臾完備,四海龍王皆入宮飲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