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蛟鱗重甲投影照壁

玉華山。

也就是蜂窩山所在。

讓花瑪拐去請李樹國,自然是為了三件兵器。

其一,是以青鱗蟒妖筋為紅姑娘煉製一把長鞭。

回來時的路上,他細細思索過。

鞭有軟硬長短之分。

紅姑娘擅長於身法,妖筋又堅韌無比,火燒不斷不懼刀劍。

用來打造一把九節鞭或者十三節軟鞭再合適不過。

但是九還是十三。

就看紅姑娘和李樹國商量。

以往許多不通之處,尤其是氣血運轉,槍勁走勢,暗自琢磨許久都找不到更好的思路,但經過崑崙寥寥幾句話,往往都能醍醐灌頂。

所以,這甲就是重中之重。

這等無雙猛將。

縱然遇上大妖之物,怕是都能殺出一條血路。

絕對是天底下屈指可數的兇兵,跟隨在鎮陵將身邊,一輩子征戰沙場,不知道沾染了多少人命鮮血。

當初在瓶山。

從他修行五虎斷門槍就能略窺一二。

但生前有鮮血浸染,死後又有瓶山龍氣蘊養。

兇性絲毫不弱於他手中那把龍鱗劍。

雖然不是妖兵。

取自瓶山的大戟。

尋常山精鬼魂,根本不敢靠近。

至於最後一件。

就如他所說。

就算擷取一段同在弓弦之上,也無足掛齒。

在見識過古經幢和撫仙湖的蛟龍後。

陳玉樓心中便多了一個念頭。

放在崑崙身上絕對適用。

要是再身穿重甲。

以力未必不能證道。

不過。

首先是兵甲。

兵器倒是有了。

則是陳玉樓心心念念,為崑崙打造一件重甲。

這些時日下來,陳玉樓觀山川大澤,又藉助江湖上各門各派打熬筋骨,橫練肉身的諸多手段,最終從中,替崑崙找出了最合適的一條路。

只可惜大都敵不過時間侵襲。

鷓鴣哨師兄弟兩人,已經打算趁著這段時間去一趟無苦寺,拜見了塵長老。

天生神力不說,開竅通靈之後的他,氣血武道一日強過一日。

蛟筋十來米長。

他都開始反過來向崑崙請教。

除了那幾位老師傅,在五虎斷門槍上的造詣能比他還深的,江湖上幾乎再找不出幾個人來。

第二件兵器,就是之前在龍潭山,抽取黑蛟妖筋時,答應老洋人為他重鑄秦川弓一事。

出發前,張雲橋尚且還能與他捉對廝殺,但一趟滇南之行,如今的張雲橋已經完全不敢擺師傅的架勢。

要知道,他練了十多年的槍法。

這半年下來,經瓶山、遮龍山,在幾座大藏中也見過不少古代盔甲。

從前往滇南,乘船過南盤江時,他就多次勸說崑崙修行,但這小子性格倔強,一旦認定的事十頭牛都輕易拉不回來。

見到他抱著一截橫樑木,將慌忙逃竄中的六翅蜈蚣生生掀翻。

所以,重鑄秦川弓一事已經不能再耽擱了。

一力破萬法。

但返程一路上。

聞道有先後,達者方能為師。

早都已經腐敗鏽死,不堪一用,基本上稍微一動就化為一堆齏粉。

當然。

就算能用。

要走一條與他們截然不同修行路的崑崙,他也不會允許如此隨意。

他所設想中的重甲。

至少也是與氣血相融,刀斬不斷、箭射不破、槍炮難以洞穿。

想要打造出這等重甲,尋常銅鐵根本不行,至少也得是秘金一類,就如鑄造他手中龍鱗劍的材料。

秘金為基石。

再融入六翅蜈蚣、青鱗蟒還有蛟龍精血。

這三頭大妖皆以肉身見長。

哪怕只是一兩滴的精血,融入秘金當中,也能提高極大的堅韌程度。

等到打出胚子。

分出蛟龍鱗甲大小。

在龍潭山,斬殺那頭被鎮壓的黑蛟後,一身上下,一百多枚鱗片,陳玉樓半點不敢浪費了,讓袁洪和崑崙一片片拆下。

甚至。

為了最大程度儲存好鱗片中的妖氣。

他特地騰出好幾只玉盒。

要知道。

那些玉盒是他帶去遮龍山,尋找靈草大藥所用。

等到鱗片融入金胚之中。

再用妖筋為線,將一塊塊鱗甲牽引串聯起來。

這才算是初見雛形。

按照他的規劃,這一身重甲,江湖廝殺亦或是戰場衝陣倒是足夠,但要是面對修成有成的妖物,還是差了一線。

所以,蛟鱗重甲之上,必須刻入能夠斬妖、伏魔、鎮鬼的籙文。

這一點。

是他從那把打鬼鞭上得到的啟示。

從鳳凰谷那晚,無意破開打鬼鞭上那一道道籠罩的迷霧,看清隱藏其中的一十三道雲籙天書後,這一路上陳玉樓幾乎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苦心鑽研。

如今,雖然不敢說讀懂了七八成。

但四五成的把握還是足夠。

這世間哪還找的出能夠勝過雲籙天書的籙文。

何況其中符籙,還都是鎮妖伏魔所用。

他要做的。

就是挑出其中斬妖符、鎮鬼符以及伏魔符籙,將其復刻到蛟鱗重甲之上。

當然,這其中最大的難題。

是如何以氣血之力催動那些符籙。

只要能夠解決掉這個難題。

如此一來。

到時候就算崑崙不曾修行道法,也能完美駕馭重甲。

等到兵甲都有了。

接下來就是打造崑崙。

沒錯。

大藥熬練肉身,洗髓伐骨,然後以青木靈氣為他打通一身經脈,最後……就是找一門專修肉身氣血的功法。

比起前兩者。

陳玉樓最不擔心的反而是功法。

武道法門,不像修行法要麼遺失斷了傳承,要麼就被那些大山道宗深藏把持,尋常人根本難得一見,武道功法多流傳於江湖之上。

尤其如今民國,

國術盛行。

對於功夫的痴迷程度,遠超歷朝歷代。

僅僅是湘陰城裡,就有六七家武館,更別說京津冀那等尚武之風興盛之地,晚清到如今,江湖上那些展頭露面的大家,幾乎都出身於此。

另外,它最大的底氣。

還是來自於陳家足夠有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等亂世裡,為了活命出手家傳秘籍又算得了什麼?

反倒是熬練歐神和打通經脈,這兩件事都要循序漸進,萬萬不能急躁,尤其是經脈,崑崙不是幾歲孩童,一口先天氣還在,筋骨脈絡也不曾被世俗之氣汙濁。

就算他已經是爐火大境。

也不能隨意。

一步錯,神仙難救。

而如此種種,到時候的崑崙,那才是真正的人形兇獸。

仙人之下我無敵。

仙人之上一換一!

想到那一幕,饒是陳玉樓心境沉如止水,也忍不住有種熱血沸騰之感。

“好,掌櫃的,那我現在就去?”

聽到掌櫃提及玉華山莊,花瑪拐當即心神一振。

上一次,請李樹國掌櫃過來。

結果短短一個來月時間,就在石君山為陳家憑空增添了一座地火熔爐。

到現在,還有陳家人鎮守在山中。

甚至專工於器械的工匠師傅,這幾個月時間裡,也被他分批送了過去。

石君山位置絕佳,落於大帳三湖尾,背靠青山,北眺洞庭。

要是以湘陰為基石的話。

它更是無異於咽喉重鎮的存在。

工匠先行,藉助地火鍛造器械,同時,也能將其作為連線陳家莊、常勝山與洞庭湖之間的重要節點。

“今日就去也好.”

陳玉樓並未拒絕,而是點點頭答應下來。

“哦,對了,出發前,找到上次那幾個去尋秘金的夥計,讓他們也再跑一趟,最好能一次性多弄些回來.”

以崑崙的身材。

一件覆蓋周身的重甲,需要消耗的秘金數量難以想象。

“是,掌櫃的.”

花瑪拐做事沉穩,交給他最是放心不過。

見他起身就要離去。

“最後一件事.”

“什麼?”

花瑪拐似乎在計量著什麼,聽到掌櫃的這句突如其來的話,不禁抬頭一怔。

“等你小子回來.”

“送你件大禮.”

陳玉樓負手而立,淡淡笑道。

“大禮?”

花瑪拐打蛇隨棍上,咧嘴一笑,“別啊,掌櫃的,這還等什麼,直接給我不就行了?”

“行了,趕緊去,耽誤了掌櫃我的計劃,看我不罰你.”

陳玉樓一揮手,作勢就要攆人。

不過臉上的笑卻是完全掩飾不住。

柺子是莊子裡少數幾個,敢跟他開玩笑的人。

這樣也挺好。

不至於獨坐高處難勝其寒。

“得嘞.”

目送花瑪拐離去。

陳玉樓沿著湖堤,走了片刻不到,便找到了在牆沿下曬太陽打盹的魚叔。

簡單聊了幾句。

無非就是讓他這幾天幫著照看好陳家。

隨後便獨自一人返回觀雲樓。

一路去到地下石窟。

和上一次來,石室內一如既往的燈火璀璨,通透如晝,一盞盞明晃晃的燈盞懸掛於四周。

唯一不同的是。

埋在地下石壁中的銅管,已經沒了冰霧散發。

這一轉眼的時間已經入秋。

天氣一日涼過一日。

估計再有一個多月就要進入初冬。

到時候燒的烏金炭,火意順著鋪設的地龍銅管在整座觀雲樓內流轉不息,即便外頭白雪皚皚,樓內也能溫暖如春。

這也是為何它被稱之為金玉樓的緣故。

一個冬季下來。

光是燒掉的烏金炭,價值何止千金?

也就陳家能夠負擔得起。

放到尋常人家,在寒冬如獄的時候,能夠以火塘取暖都是奢侈。

走過滿地水磨青磚,陳玉樓一眼就看到石窟正中那座銅鼎。

不知是其中屍氣消散,還是觀雲樓下就是大湖,歸墟卦鼎明顯比在瓶山丹井時要潤澤了不少。

一眼望去。

卦鼎四周海氣籠罩。

煙霧濛濛。

再被四周燈盞一照,光線閃爍,恍然有種海中古玉的感覺。

尤其是鼎身四桌鐫刻的那些蟲魚鳥獸。

一時間彷彿紛紛活過來了一般。

看到它身上變化,饒是陳玉樓,眼底也不禁閃過一絲驚歎。

歸墟卦鼎,一鏡四符。

如今歸墟鼎物是人非,從一方重鼎被生生鑄造成一口丹爐,卦鏡也不知所蹤,四枚卦符還算好的,能有三枚集齊。

“無眼龍符!”

陳玉樓緩緩靠近。

手指在鼎身上一處微微下凹的印記中劃過。

那地方就是為龍符所留。

只不過,龍符如今還在百眼窟內,按照計劃,少說也得一年半載才能取回了。

只可惜分身乏術。

不然以他的性格,恨不得早一分鐘過去。

“卦鏡……”

目光掃過。

看著海中日月畫卷。

陳玉樓忽然想到了什麼。

突然繞過歸墟卦鼎,快步走到書案後,比起數月之前,眼下這裡擺放的博古架數量又多了好幾座。

一隻只玉盒整齊有序的放在木格當中。

隱隱還能聞到一股驚人的藥香。

盒子裡所藏,全是從瓶山藥壁,以及蟲谷和水龍暈上絕壁中採來的大藥。

幾乎每一株都是百年難見。

放到外面打破頭都搶不到的吊命寶藥。

但此刻,他看都沒看,只是快步掠過,最終停留在對著書桌一角的架子上。

木格中分明放著一塊銅鑑。

只是看上一眼,一股古樸厚重,又浩蕩純正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法家古鏡!

當年的秦王八鏡之一。

流落古滇國後,被獻王帶去遮龍山,懸掛在青銅棺上鎮壓其中兇屍。

陳玉樓一路將它從滇南帶了回來。

只不過,暫時還沒想好如何去用,於是便將它與其他古物一起放在了書架上。

小心從架子上提起。

陳玉樓迅速返回。

等他重新回到中歸墟卦鼎外,端著銅鑑往鼎身上那道輪印貼去時,說實話,他都覺得有些荒唐。

畢竟法家古鏡和卦鏡,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但不知道為什麼,心中偏偏又有一種莫名的期待,讓他眼底罕見的露出一絲緊張。

啪嗒——

終於。

當他穩穩將銅鑑貼到輪印之中。

讓陳玉樓驚奇的是。

卦鼎上的輪印,似乎就是為它量身打造,嚴絲合縫,恰好契合。

就如一旁掛著的三枚銅符。

同時,幾乎就在銅鑑掛上去的剎那,歸墟卦鼎內蘊藏的磅礴海氣,就像是感應到了什麼,從一開始的緩緩流轉,驟然間,就如沸騰了一樣。

轟!

陳玉樓眉頭微皺。

強忍著後退的衝動,死死盯著身前的青銅巨鼎。

海氣不斷沸騰,漸漸的,海氣化為海水,有霧氣飄蕩,鼎身上原本清晰可見的鳥獸蟲魚、星空日月紛紛隱入霧氣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幅幅畫面。

有人來到歸墟古國。

似乎交流著什麼。

然後,一行赤著上身,鐫刻透海陣的疍民,深入海底,將金銀銅鐵一類的礦石扔入巨大的深海火窟之中。

不知道多久後。

一塊古樸驚人的銅鑑,從火窟之中緩緩形成。

那些疍人欣喜無比,帶著銅鑑重回海面,將其交給來人。

“等等,海市蜃樓還是投影照壁?”

“或者說……法家古鏡也出自歸墟遺民手中?”